笔记

柳阳甫

<p class="ql-block">笔记</p><p class="ql-block"> 《隽阳雅韵》这本书,是建国以来通城县旧体诗词作品的精选,是我县历代民间优秀文化资源的整合。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不言而喻!记得学会在发动会员投稿之初,相关领导高度重视,慷慨陈词:"凡是投稿作品,大家自行斟酌,学会择优录用。除少数错别字外,原则上学会不作修改"。往事历历,言犹在耳!</p><p class="ql-block"> 毫不怀疑!参加编辑这本书的皆为本县诗词界耆宿。而且征稿审核的时间长达两年,可谓十分慎重!</p><p class="ql-block"> 按照学会当时的要求,我投稿了十五首诗。在去年年终,领到这本书后,我彻夜未眠,接着一连看了几遍。在这里对于其他诗友的作品,我不发表任何意见!但对于本人的作品,有必要向大家说明一下。我在被采用的九首诗中,除其中一首七律《咏山茶》,只修改一个"四"字为"冬"字外,其余八首诗全部被修改了一句或者两句。被修改以后的作品面目全非,不堪入目!</p><p class="ql-block"> 各位诗友都应当知道,一首绝句总共才四句,如果被修改了两句,这首诗还是我的作品吗?更为出人意外,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所有被修改了的地方,每一处我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比较。确认没有一个字修改得当。更谈不上改好!有的甚至语句不通,说是信口雌黄,胡言乱语也毫不夸张。</p><p class="ql-block"> 明确地说:之前我向学会投稿的是诗词作品,经学会选用刊登发表以后的,已经不再是诗词作品了!而是几句排列整齐的,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语句不通的句子!</p><p class="ql-block"> 因此!敬请大家以后应当特别注意:修改他人作品最基本的常识!是被修改的作品比原作质量一定要好!如果确定不能够提高原作作品的质量,最好不要去修改!免得弄巧成拙。</p> <p class="ql-block">《无奈》</p><p class="ql-block">曾经,</p><p class="ql-block">在不同的场合,</p><p class="ql-block">我多次听人说:</p><p class="ql-block">"关于写作诗词,</p><p class="ql-block">不要当成回事,</p><p class="ql-block">即使写得好!</p><p class="ql-block">也不能当饭吃。"</p><p class="ql-block">这话确实说得不错!</p><p class="ql-block">言下之意,</p><p class="ql-block">好像他的认知已经是这样。</p><p class="ql-block">把写诗词当成消遣。</p><p class="ql-block">如果说他的言行一致,</p><p class="ql-block">倒也罢了,</p><p class="ql-block">无可厚非!</p><p class="ql-block">值得钦佩!</p><p class="ql-block">然而我通过观察发现。</p><p class="ql-block">凡是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的人,</p><p class="ql-block">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口是心非!</p><p class="ql-block">尤其特别看重名,</p><p class="ql-block">甚至于!</p><p class="ql-block">弄虚作假,</p><p class="ql-block">不择手段。</p><p class="ql-block">已经成为了习惯!</p><p class="ql-block">那么他为什么偏要经常这样说呢?</p><p class="ql-block">不难断定,</p><p class="ql-block">这是心虚的表现。</p><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为他写不出作品而找借口。</p><p class="ql-block">因为在这条道路上,</p><p class="ql-block">他十分害怕别人走到了自己的前面。</p><p class="ql-block">从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p><p class="ql-block">凡是嘴巴上不说这句话的人,</p><p class="ql-block">可能他心里真的没有当成回事!</p><p class="ql-block">凡是经常讲这句话的人,</p><p class="ql-block">他心里其实特别在乎这件事!</p><p class="ql-block">只不过是,</p><p class="ql-block">心有余力而不足罢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刚才听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报告。他讲有一年去台湾拜访位高僧,特意向他请教:为什么经常做好事的人而总是受难呢?那位高僧随手捡起了一块石头,笑着对他说: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您不觉得只有通过磨擦的石头才会发亮吗?这就叫好事多磨。因此!我想有可能我就是那块石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