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煎熬”只为更快地成长

游历诸侯

<h3><font color="#010101">——记婺源县天佑中学高晶参与全省线上课程录制</font></h3> &nbsp; &nbsp; &nbsp; &nbsp;高晶,中共党员。作为婺源县天佑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为人可亲,工作认真负责,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任务无难易大小,都应该认真完成”。<br>&nbsp; &nbsp; &nbsp; &nbsp;原本以为会像往年一样,过完新年就会投入到有序而忙碌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没想到由于疫情的爆发,在短暂的休息后,迎来的却是更紧张更大挑战的新尝试。<br>&nbsp; &nbsp; &nbsp; &nbsp;2月3日下午传来录制省级红色文化课程的通知,高老师随即带着自己年幼的两个孩子同爱人回到县城,准备开启工作。<br>当天晚上,通过电话得到分配任务之后,高老师就马上开始了她的备课。事实上,她的授课任务是排在所有人中的最后一位, 大可以慢慢准备。为什么这么着急呢?那是因为高老师看到自己的同事都纷纷在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做着志愿者服务;自己身为一名党员又岂能躲在安逸之中呢?于是从早到午夜,查资料,录音频,剪视频,发挥天佑人的精神,不懈努力,花了四天时间,形成了自己初步的成果,并提交给专家审核。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家在审核后,特别说了一句“你是位很棒的老师”,所有的辛苦都消融在这句肯定之中。<br> &nbsp; &nbsp; &nbsp; &nbsp;但是背后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身体的劳累还是暂时的,心里的愧疚才是久久难散。高老师的爱人也是教育工作者,常常要线上为学生答疑;自己除了为录课做准备外,还要听课,做习题,为学生答疑。时常传来儿子的撒娇声“妈妈,抱抱我!”,传来女儿的哭诉声“妈妈,陪我画画”、“妈妈,我要你陪我睡觉!”面对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只能做无情的“聋子”“瞎子”,或打发给同样忙碌的丈夫。可是又能抱怨什么呢?目前奋战在一线的人太多了,他们的牺牲也太多了,和他们比,自己所做的这一切根本不算什么。<br>&nbsp; &nbsp; &nbsp; &nbsp;如果问“什么时候觉得我太难了!”高老师是这样说的:随着课程的推进,对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她的课在后,即使课件已经通过,依然要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一次又一次地背诵,为的就是能更好呈现。记得录课前一晚11点时,县教研室的汪丽梅老师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屏幕前的她简直要崩溃,“我太难了!”准备了这么久的内容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重塑?汪老师是亲切而又慈爱的,一再叮嘱她好好休息。但是,问题在那里。躺在床上的高老师辗转反侧,思绪在黑暗中跳动着,并及时将冒出的想法用手机记录下来,这一夜大脑中是一遍一遍的站在讲台上……<br> &nbsp; &nbsp; &nbsp; 幸运的是,第一次录课在团队的帮助下,仅两次就通过了,得到汪老师的认可。人是健忘的。每一次煎熬如果不能打败我们,就只能助推我们更快地成长。<br>&nbsp; &nbsp; &nbsp; 高老师说,她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顺利地把课录完,能够不辱使命,尽管这个过程依然还会很艰辛。但这是我的使命,也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