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他蹒跚着脚步,费劲的挪动着他装着假肢的左腿。而他的双手却是那样灵活,他专注的眼神、专业的手法,一个个头发乱糟糟、彰显颓废的“大叔”,从他的手里变成了精干的“帅小伙”。他就是我今天要说的主角——马朋珍。</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家和人兴百福至,满怀憧憬盼未来</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还记得,2012年刚参加工作的我,第一次去马朋珍家,一家人居住在不足80平米的简陋房屋里,但从他们家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过得很幸福,四世同堂,其乐融融。2013年7.22岷县漳县地震,也波及到了我们这里,好多房屋因为地震,造成了破损,也就是那一年,马朋珍用4万元灾后重建款和自己几年打工攒下来的钱,盖起了他的二层小楼房。房子盖起来了,可是只是一个框架,没有装修,他告诉我们,再和妻子去外面打两年工,攒点钱了就装房子,让年迈的爷爷、奶奶也过一下城里人的日子,从他的脸上我看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也看到了一个年轻人该有的努力和拼搏的精神。</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突临噩耗举家难,步履蹒跚语凝噎</b></h1><h3> 天不随人愿,2016年6月,一场意外降临到了他的身上。马朋珍耕地时驾驶旋耕机不慎将自己卷入旋耕机,导致左腿高位截肢,那年他才21岁啊。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接受不了孙子的意外卧床不起,常年患病的母亲也因为刺激导致偏瘫,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原本幸福美满的8口之家,变的一团糟,治疗期间共花费12万元,虽然医疗参合报销7.4万元,但仍然将他三年多来的积蓄全花光了。看着空荡荡的左腿,才21岁的他怎么能接受的了这样的现实?他开始变得颓废、暴躁,甚至不愿意见人,整天躺在那间房子里,他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想一死了之。可是当他想起将近80岁的爷爷奶奶、想起瘫痪在床的母亲、想起年迈的父亲、想起正值花样年华的妻子、想起上幼儿园的大女儿马奕萱和刚出生几个月的小女儿马奕昕,他知道不能这样下去,他要是再这样下去,这个家就毁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h1><h3> 2016年12月,由于马朋珍和母亲、奶奶三人残疾,家中无劳动力,他们家被识别为贫困户,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关怀。2018年,马朋珍病愈,县残联为他免费安装上了假肢,经过一年多的适应,他终于可以走路了,虽然没办法回到正常人的状态,最起码生活有了自理的能力。2019年乡上积极争取技能培训资金让马朋珍和妻子孙彦丽外出学习理发技能。万事开头难,当学徒并不是那么容易,刚开始他们是在给顾客洗头,一天十几个小时,几十几百个人的头发要从他们两口子的手里洗过去,让一个正常人站那么长时间都不可能,可是心里的倔强,让他坚持了下来……2019年11月,二人学成归来,在党的好政策下、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们夫妻在临潭县城开办了“非剪不可”理发店,虽然规模小,但是也算有了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收入也算可观,生活步入了正轨。</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努力成就梦想,感恩回馈社会</b></h1><h3> 2020年春节,正当全国人民回家团圆共享佳节的时候,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乡政府干部放弃了春节假期,全面投入到疫情防控中,设立疫情监测卡点、地毯式摸排外来人员。检查点设立之初,马朋珍的父亲就忙了起来,帮助搭建帐篷、搬抬桌凳,这可急坏了本就不能干重活的马朋珍,自己的理发店也不能开门,看着忙于疫情防控的干部群众头发一天天的凌乱,他委托别人带下来了自己的理发工具无偿为左邻右舍和干部群众服务,他家的庭院成了理发馆,从刚开始的一个两个到现在的八个十个,到现在已经服务过100多人,从自家的小庭院变成了现在的“上门服务”。马朋珍说,“在我遭遇大难的时候,是政府、各级领导、乡上的干部、所有的乡亲们帮助了我,让我有了生活的信心,是他们点燃了我的希望之火。现在,我虽然不能向医生一样身投一线,但我愿意用我自己手中的剪刀为大家服务,回报社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