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情书》游小樽(1)

彼得潘

和众多北海道的地名一样,“小樽”源自爱奴语的发音,原意是“沙滩中的河流”。如今,那条并不知名的河流已不复存在,小樽的名字却流传了下来。 青涩的时光,恬淡的初恋,看过《情书》的人,往往会受到电影的感染,把小樽当成了爱情圣地和浪漫之都,就连空气,似乎都弥漫着酸酸甜甜的恋爱滋味。 一封错投的信件,两个一模一样的女子,然后,才引出了整个《情书》的故事。按图索骥,找寻那些电影中出现的每个场景,也成了人们在小樽旅行的一大乐趣。 她们在不同的时间,路过了同一个男人。到最后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却找回了一段不经意的回忆,一段少年初恋的往事,透明澄澈,就像电影开篇时那一场纷飞的大雪。 小樽站是小樽市内旅行的起点和枢纽,车站始建于1882年,是一座红砖的二层建筑,平实,朴素,几经休整但依然能看见岁月的痕迹。门口有一盏古老的小钟,站台上更是用老式的煤油灯照明,让人瞬间就穿越回了百年之前。 站外有个不小的广场,出站直接面对主干道,走到底就是小樽运河和仓库群,再往前就是码头,绝对不会迷路。站内可以盖纪念印章,还有观光资料免费取阅,从车站拿张步行图就可以慢悠悠地晃个一天。 小樽位于北海道西部,面临石狩湾,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后来成为指定的国际贸易港,极尽繁荣,不少银行和企业纷纷来此发展,甚至被人称为“北方的华尔街”。 运河里曾拥挤着无数装卸货物的舢板,沿岸都是砖石结构的仓库,一派繁忙景象。随着札幌的兴起,小樽日渐没落,货轮不再,人口外流。没想到一部《情书》横空出世,作为外景地的小樽,突然成了浪漫的代名词,备受小资们的追捧。 运河边的煤气灯、仓库群的红砖墙、硝子馆的水晶小熊、博物馆的音乐盒、交通纪念馆的蒸气铁道等,都让到小樽旅游的人回味不已。一个过气的小商港,渐渐地变成了观光重镇和浪漫之都。 空荡荡的街道,零星走过的行人,偶尔有辆车驶过,也是慢吞吞的一派悠然。小樽,一个安安静静的海港小镇,没有朝九晚五的匆忙,没有都市白领的压力,更没有钢筋水泥丛林的拥挤嘈杂。 这里,有的是碧波荡漾的运河、晶莹剔透的硝子、美味的海鲜、香浓的乳制品,还有古色古香的的老房子,见证着小镇曾经走过的悠悠岁月,她娇小玲珑,却也应有尽有。 小樽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小小的,静静的,仿佛从童年起就藏在你梦的最深处。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这样的氛围,有时间去那里走一走,相信你会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 小樽确实很小,仅靠步行,基本可以走遍小镇。不知为什么,它总会让人想起记忆里某个久远的年代,或是对遥远故乡的怀念。年轻人大都去了城市打拼,小镇的人口逐年降低,目前只有1.9万,加上外来人口,也不超过3万。 全世界的年轻人,纷纷来到情调之城小樽“朝圣”,原本就身居小樽的年轻人,却远走他乡寻梦,生活就是这样的出人意料。想想也是,“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说出这话的,一定是位哲人。 我们去的时候正值盛夏,没了纷纷扬扬的白雪,没了回眸浅笑的美女,这里就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小镇。只能把蓝衣的欧巴桑脑补成中山美穗,不然,你就只能带着遗憾怅然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