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二)

雪儿摄影

<h3>金婚夫妻,情深似海——党自义、建月霞夫妻</h3> <h3>  妻子建月霞,生于1939年,今年81岁,党员,退休干部,退休前在灵宝市计生站工作,妇产科医师。曾获得卫生部及河南省“万例手术无事故”荣誉证书,她技术精湛,工作认真,心地善良、勤俭持家、心灵手巧,名符其实的贤妻良母。</h3><h3> 她虽然是一名医师,但是农活、家务活样样会干,纺花、织布、裁剪、缝纫、织毛衣等,没有她不会的,丈夫身上穿的衣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她亲手缝制的,在当时经济极度困难的时期,她勤俭持家,学会了一帮两底,把穿烂了的旧鞋底拆下来,再纳上新鞋底继续穿。</h3><h3> 家里盖房子,她设计图纸带施工,盖车棚、垒猪圈,给地里修蓄水池,她是大工,丈夫是小工。</h3> <h3>  丈夫党自义,生于1941年,从小过继给姑母,家住灵宝市城关镇五龙村,农民,髙中文化,勤劳朴实、风趣幽默,英俊魁梧,于2019年5月8日病逝。享年78岁。</h3><h3> 党自义虽是个农民,但他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爱学习,爱读书,爱写文章。</h3><h3> 1961年,高中辍学后,在解放村卫生所拜师学医,曾在本村小学教书六年,当赤脚医生十几年,后自己开诊所。</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相识</b></h1><h1> 1957年,建月霞、党自义两人在尹庄镇娄下三中上初中时认识,同学三年,彼此爱慕,毕业时两人互赠礼物,党自义送给建月霞一个日记本,建月霞送给党自义一个小布提兜(手工缝制的布袋)。刚开始建月霞母亲不同意他们来往,因为隔着一条涧河,离的远不方便(建月霞娘家在阳店水头村)。</h1><h1> 五十年代灵宝还没有建窄口水库,每年的夏季和秋季,涧河经常发大水,建月霞曾亲眼看着两个女同学被大水冲走。两岸的人,若有急事,干急不能通过,因为当时河上没有桥,若想过河,要等到水小了,趟水过去,或踩着石头过河,所以当时就流传着一句话,“隔山不叫远,隔河不算近”,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找婆家,都尽量不找隔河的。</h1><h1> 后来党自义就托同学到阳店水头村提亲,母亲终于同意,就把亲事定了下来,1959年8月7日,二人正式订婚。</h1><h1> 订婚后,党自义到灵宝一高读书,建月霞到郑州上卫校三年。高中剩下最后一学期时,因家里没有劳动力,就辍学回家务农,务农后的党自义,感觉自己和未婚妻有了差距,1962年元旦,就到郑州卫校找建月霞,想告诉她两人就此分手,可是,当他看到分别两年多的未婚妻,仍然穿着家里做的粗布衣服,还是那么朴素,见他到来,非常高兴,他怎么也张不开嘴,在月霞的一再追问下,他才说出了实情,建月霞就说,“我们订了婚,将来就是一家人,怎么能说分就分,我同意你的决定,不上学回家照顾二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情书</b></h1><h1> 建月霞在郑州上卫校时,他们经常书信往来,以姐弟相称,丈夫写给她的信中,曾这样写道:</h1><h1> “亲爱的姐姐,请允许我表达内心的感情,给我们之间的爱以高尚的评价。</h1><h1> 我们的爱,不是简单的对异性的爱,而是对自己和对方正直人生的爱。</h1><h1> 我们的爱,不是非要捆绑谁的爱,而是为了对方一切都方便的爱。</h1><h1> 我们的爱,不是为了传宗接代的爱,而是为了对方度过欢乐一生有意义的爱。</h1><h1> 我们的爱,不是因为对方有什么特长和超人之处的爱,而是爱对方是一个平凡人的爱。</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的爱,是没有任何条件和要求的爱。</h1><h1> 我们的爱,不是因为对方人长的漂亮的爱,而是不管别人说他是个猪八戒,可自己觉着赛西施的爱。</h1><h1> 我们的爱是实际的爱、真切的爱、别人想象不到的爱,合情合理的爱。</h1><h1> 人和人的亲,要肚子内亲,人和人的爱,要从内心里爱,如果亲和爱是发自内心,那么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就没有明显的界线”。</h1><h1> 看着他们的情书,我想到了舒婷的《致橡树》,仿佛为他们而写。</h1><h1> 《致橡树》:</h1><h1> 我如果爱你</h1><h1><u>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u></h1><h1><u>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u></h1><h1> 我如果爱你</h1><h1>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h1><h1>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h1><h1> 也不止像泉源</h1><h1>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h1><h1> 也不止像险峰,</h1><h1>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h1><h1> 甚至日光</h1><h1> 甚至春雨</h1><h1> 不,这些都不够</h1><h1><u>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u></h1><h1><u>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在一起</u></h1><h1> 根,紧握在地下</h1><h1> 叶,相融在云里</h1><h3> …………</h3> <h3>  建月霞老人念到丈夫年轻时写的情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结婚</b></h1><h1> 1962年9月,暑假期间,两人结婚,结婚时因家里穷没有房子,就借住邻居的房子,没有彩礼,借了别人两身衣服当彩礼,结婚后又还给了人家。</h1><h1> 1962年10,建月霞被分配到灵宝市妇幼保健所工作,这一干就是六年,当时各方面条件都非常艰苦,两人一个宿舍,并且也很少回家,党自义也从未在宿舍过夜,两人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结婚四年后,宝贝女儿诞生了。</h1><h1> 任何地方都有一些势利之人,当单位同事知道建月霞的丈夫是个农民时,各种议论都有,有理解、有不理解的,有人说,这太不合情理,有的甚至瞧不起她,说些难听话,不管别人怎么说,建月霞从没感觉自己丈夫是农民而自卑,每次丈夫穿着补丁裤子来单位接送自己,从未觉得丢人。</h1><h1> 六、七十年代,有一种家庭叫“一头沉”,就是指男方在外工作,女方在家务农,人们也习惯了这个称呼,可是女方在外工作,男方在家务农的却不多见。</h1> <h1>  建月霞工作中照片</h1><h1><b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家规</b></h1><h1>  1968年,建月霞调到坡头医院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七年,68年宝贝儿子诞生了,小日子越过越好,七十年代兴起穿凉鞋,有一次建月霞用皮革给自己做了一双凉鞋,兴冲冲地拿回家让丈夫看,谁知丈夫接过鞋,一把把鞋扔到房顶上,不许她穿,并且给她立了四条规矩:</h1><h1> 一、不准穿凉鞋。</h1><h1> 二、不准光着脚穿鞋(要穿袜子)。</h1><h1> 三、不准坐别人的自行车。</h1><h1> 四、不准打牌。</h1><h1> 七十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匮乏,家里有自行车的人很少,建月霞都是自己背着馍,走着去坡头医院上班,十天半月回家一次,丈夫订的规矩一次都没有违犯过。</h1><h1> 1971年在全县20多个妇产科医生中,卫生局抽了建月霞和另一名女同志去商丘学习结扎手术,学习了两个多月,回来后在全县巡回手术。1978年计划生育运动开始,坡头医院是试点,每年春秋两次运动,运动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吃饭都在手术室,因工作出色,多次出席县、地区、省劳模大会。</h1> <h1><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建一刀”</b></h1><h1> 1985年,建月霞调到县计生站工作,更是尽职尽责,从不叫苦叫累,最多的时候,一天做过一百多例结扎手术,人称“建一刀”,在她的医疗生涯中,没有一例手术失败。获得了县、地区、省、及卫生部的许多荣誉,她说,这些荣誉有丈夫的一半功劳。自从生了两个孩子,只要孩子一断奶,就留给婆婆和丈夫照看,两个孩子上学时,都是丈夫送馍送菜到学校,她没给孩子送过一次馍,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h1><h1> 调到计生站后,丈夫天天接送她上下班,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从未迟到过。</h1><h1> 工作中有两次受到别人的排挤和刁难,都是丈夫出面解决:一次是文革时期,单位的一个女同事(干部家属),瞧不起她的丈夫是农民,经常说风凉话、难听话,欺负她,那时可以写大字报、小字报,丈夫知道后,就把大字报贴在妇幼保健所的门上、防疫站的门上、大街上,单位人看后拍手叫好,这样一来,那位女同事赶紧给丈夫赔礼道歉,再也不敢难为她。</h1><h1> 这件事情最后处理的结果非常好,没留下任何后遗症,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欺负她、笑话她嫁个农民。</h1> <h1>  母亲因为女儿嫁了个农民,不好意思给人说,建月霞对母亲说,你就说嫁了个农民,有什么丢人的,只要自己日子过得好,比两地分居好多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相亲相爱</b></h1><h1> 建月霞夫妻,初中同学三年,毕业后,一个在灵宝上高中,一个在郑州上卫校,这三年期间,两人经常鸿雁传书,互诉衷情,并以姐弟相称,像亲姐弟一样。婚后生活 了57年,没有吵过一次架,没有说过一句过头话、伤感情、伤自尊的话,若生气了就谁也不理谁,但是双方怄气从不过夜,因为两人都是学医的,她说,怄气比吵架更伤身体,就是丈夫做错了事,他也从不道歉,最多说一句:“这都是你把我惯的”,马上烟消云散,和好如初。</h1><p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span><span style="white-space: pre-wrap; font-size: 20px;"> 有一次,妻子给一位离婚的邻居说媒,丈夫知道后,连夜赶到坡头医院,喊叫妻子把门打开,妻子开门后见丈夫气势凶凶,不理他,又去睡觉。他大声说道:“起来,跟我回去,给人家说说,人家还准备复婚里,你以为你在干好事”。从开始到结束,妻子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丈夫坐下不说了,对着他说,“你就像日本长官打了败仗,气急败坏来回转,</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听你的,你这两下子真行,还老亲”,</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丈夫没吭声。过后给别人吹嘘说,“月霞给人说媒的事,我训她半夜一声都没吭,把我气的不得了,最后还是服软了说</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听你的,你这两下子真行,还老亲’</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把妻子的原话都改了。</span></h3><h1> 还有一次,丈夫骑着电动三轮车拉着她去集上买东西,她去集上转,让丈夫在路边等她,她买好东西,却找不到丈夫,从南跑到北,又从北跑到南,两人都有手机,打电话就是听不见,最后看见一个熟人说丈夫在医院那边等她,她满头大汗找到了,丈夫也等的着急,见她来,不但不帮她拿手中的东西,反而大发雷霆,嫌她不接电话,周围的人都看不下去,她一声没吭,笑着坐上车,一路上两人不说话,回到家,她越想越委屈,说着哭着,眼睛都哭红了,丈夫说:“对啦,不哭啦,这都是你把我惯的”。她马上破涕为笑,女人就是这么好哄。</h1><h1> 建月霞老人回忆说,她和丈夫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说的都是一些废话、干话、减价话、次品话,没有一句正经话。&nbsp;</h1><h1> 生活的乐趣何尝不是由这些点点滴滴的废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油盐酱醋茶组成。</h1><h1>  有一次,两人拉着架子车去地里收花生,那年花生长的非常好,回来的路上人见人夸,丈夫开玩笑说,“谁再夸咱花生好就是咱孙子,数一数到家能有几个孙子”,就这样他们一路走着数着,四个、五个、六个……,到了自家大门口,婆婆在等他们回来,看到一车又白又胖的花生,高兴地说,今年花生长的这么好,这时两人四目相对,楞了一下,然后就哈哈大笑起来,妻子说,“你怎么不数了?”,婆婆不知他俩为什么这么高兴。</h1><h1> 有一年,麦收时节,两人在地里把割下的麦子往架子车上装,丈夫一趟一趟地背着麦子装车,背累了想歇一会,就说:“州官、县官都没有咱的官”,妻子说:“我现在就给你封一个官,叫背官”,然后两人就给村里人封官,说一个封一个,给村里人封了好多官,说着笑着不知不觉中一车麦子就装满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退休</b></h1><h1> 1993年,建月霞提前一年退休,退休后在五龙村口的大路边,开了间诊所,她把时间安排的很灵活,丈夫在村里开诊所,老两口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六年。</h1><h1> 2009年因为扩路(现在的开源大道),把诊所的房子拆除了,就回家闲着,那段时间是他们最浪漫最温馨的时光,每天早上两人一起出去锻练身体,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回来一起做饭,一起出去捋洋槐花,摘榆钱,挖野菜等,不管什么活两人都一起干,就连织展布(厨房用的抹布),都是丈夫帮忙把棉线弄好,放到老式织布机上,她开始织。一下织了三百多尺展布。做了十几双婴儿鞋,有钩针编织的,有手工缝制的,为未来的重孙子准备。她说,现在买的穿着更舒适,都用不上了。</h1><h1> 老俩口经常骑着电动三轮车,带着吃的喝的和小板凳,到北区的路园、金水湖公园里散步,渴了饿了累了,就坐在小板凳上休息,吃着喝着、说着笑着,欣赏着风景,悠闲惬意,温馨浪漫,令人羡慕。</h1><h1> 村里人羡慕地说道:自义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娶了这么好的老婆,又有文化又能干,是老婆把党家的日子过成了。</h1><h1> 建月霞老人的眼睛视力非常好,现在看书写字都不戴眼镜,2019年,八十岁的建月霞老人,在家成功做了一例子宫息肉手术。</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丈夫的趣事</b></h1><h1>&nbsp; 丈夫虽是个农民,但在干农活方面是个赖把式,出了很多笑话。</h1><h1>&nbsp; &nbsp; &nbsp;&nbsp;1、有一次犁地,丈夫把牲囗套上犁,牲口就是不走,不管他怎么吆喝、怎么打都不走,他气的骂邻居,说邻居把牲口累坏了没有劲拉,就跑回家取了两个馍喂牲口吃,吃完馍还是不走,又跑回去找队长,队长到地里一看说,“你麻花套的不对”,队长一调整,牲口就开始走,很快几分地就犁完了。</h1><h1> 2、有一次,妻子下班回来,晚上的月亮非常明,非要和妻子去塬上地里出红薯,两人拉着架子车一路上坡到了地里,到地里就开始挖,让妻子拾,妻子一看,红薯土块分不清,就说你挖你拾吧,我往车上运,挖了一会累了,丈夫说,“让我看一下咱的麦长的怎样”,这一看才发现红薯挖错了,不是自家的地,两口子就拉着红薯回村,拉到队长家门口,半夜三更把队长叫醒,问队长,我挖错红薯了,看是谁家的,队长说“是允叔的”,又把红薯拉到允叔房后,把人家叫醒,说明情况,人家睡的正香,不想起来,就说,“你拉回去吧,明天再说”,第二天早上又把红薯给人家送去。</h1><h1>&nbsp; &nbsp; &nbsp; 3、有一次丈夫去锄玉米地,带着女儿一起去,女儿还小,拿着镰刀和篮子割草。天黑了准备回家,叫了女儿几声,没有应声,就自个儿背着锄头回家,到家一看女儿没有回来,这才急了,队里人帮忙找,全村找遍了都沒有,最后拿着手电筒,又到半人高的玉米地里去找,在一棵树下发现女儿睡着了,抱起就往回走,一家人都急哭了。</h1><h1> 4、有一年农村种生地热潮,家家都种生地,妻子买好了生地种子,丈夫在院子里挖个池子,把生地种子下进去,用塑料纸盖着,让生地发芽。第二年春天,到了栽苗的时候,非等妻子回来栽,结果妻子回来栽苗时,生地苗全腐烂了,一个芽都没有,还把牢骚发在妻子身上,妻子一声没吭,还帮他到处找别人栽剩下的秧苗,成熟了晒干后又不卖,装进麻袋里在家放了几年,最后全生虫了,当柴火烧掉。</h1><h1> 5、还有一年在地里栽菊花,长的也不错,收了不少菊花,然后晒干,结果和生地一个下场。</h1><h1> 6、丈夫一生只养了一次猪,喂了大半年,猪快出栏了,结果病死了,和老母亲从猪圈里又抬不出来,又不想叫人帮忙抬,怕丢人,实在臭得不行了,最后还是和老母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抬出来,晚上偷偷拉地里埋掉,发誓再也不养猪。</h1><h1> 7、有一次割麦子,妻子拿着镰刀先走,他在家准备,又是喝水、磨镰、换衣服、找包袱,最后到了地里,妻子都割了一半,急了,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割麦,队里人都笑他。</h1><h1> 8、<span style="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塬上有一亩多地,栽成苹果树,又不管理,邻居的苹果树都结果卖钱几年了,自家的树才开始结果,又小又少,丈夫才找人挖坑、施肥、疏花、嫁接,花了不少钱,第一年,把次果卖了,好果存到地下室,全部坏了, 变成一袋水。第二年, 好果卖了300元,还被人骗了,过了三年钱才要回来。第三年,彻底不要了,妻子说,谁要就自己摘去,丈夫不同意,结果苹果全部坏在了树上。2004年,把树全部挖掉,50元一亩把地租给了别人,从此再也没有上塬去过。</span></h1> <h1>  建月霞老人,闲暇时用纸盒制作的扇子,散给邻居们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婆媳关系</b></h1><h1> 建月霞老人说,丈夫是家里的掌柜,结婚后她的工资都交给丈夫保管,因为家里的事情都是丈夫操心,她只管上班,在坡头医院上班的时候,每次都从家里拿馍,有一次听到婆婆对丈夫说,“老是从家里拿馍,省的钱都不知去哪里了”,才知婆婆怕她乱花钱,从那之后,每月支出她都记账,那时一个月工资29元到38元,有了儿子请了个保姆,一月9元,生活费一月9元,把账记得清清楚楚。</h1><h1> 和婆婆相处28年(公公去世的早),没有高声说过话,像母女一样亲,晚上婆婆拿尿盆时,多数都是把他们的尿盆也拿来放在门口,每年的正月初一,都是婆婆给他们倒尿盆,不让她倒,因为尿盆是瓦的,怕她不小心给摔破了,不吉利。调到计生站后,婆婆都80岁了,有一次婆婆包了饺子,提着篮子给她送到计生站三楼,同事都很羡慕,两个孩子都是婆婆带大的,婆媳关系非常和睦。</h1><h1> 婆婆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公公不爱操心,婆婆靠做鞋、织布卖了换钱,维持家庭生活,供儿子读到高中,建月霞到婆婆跟前也非常孝顺,婆婆的衣服鞋子,从冬到夏,从里到外都是她亲手做的。婆婆最爱穿她做的鞋子,穿着舒服。</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nbsp;相夫教子</b></h1><h1> 相夫教子(这里的相作辅助解释,就是辅助丈夫、教育孩子的意思),贤妻良母,是古代衡量妇女道德水平的一种标准,也是对贤淑妻子的称赞。现在有人把婚姻比作一座学校,把妻子比作校长。从古到今,都说明了妻子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使命。</h1><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h1>&nbsp; &nbsp; &nbsp;&nbsp;建月霞退休后,两人经常一起出去,碰见村里的人,都会主动热情打招呼,有一次看见邻居背个镢头从地里回来,丈夫问了一句“你拌(pan)去”,她笑道:“看你说话多凉,你见人家背个镢头,一句你拌去,若是看见咱村妇女从集上卖菜回来,你能说,你卖去?看人家不把你的脸抠烂才怪”。</h1><h1> 建月霞老人说,人都有缺点,何况夫妻,不要想着改变对方,时间长了潜移默化中可以互相影响。为什么人们会说,“编个笼像措(cuo,方言),娶个媳妇像婆,就是这个道理”。</h1><h1> 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h1><h1> 一个家庭,哪怕穷的一无所有,只要夫妻恩爱,这样的家庭仍是人间天堂,幸福的伊甸园。</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同甘共苦</b><br></h1><h1> 俗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建月霞夫妻身上,诠释的淋漓尽致。</h1><h1> <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2年,建月霞夫妻结婚时家里很清贫,没有一件象样的农具和家具,担粪没(cuo),淘麦没有(cuo),(pan)地没有镢,担水没有桶。</span></h1><h1><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没有房子,借住邻居的房子,三间小房约20平米,和公婆住在一起,这样住了三年。</span></h1><h1> 1965年盖了三间土木房,没有前檐,木料是丈夫从山上拉回来的。</h1><h1> 1977年把房子推倒重建,盖了三间两夸(相当于五间)、带前檐、土木结构的房子,糊砌(和砖的作用一样,比砖大)是丈夫打的,地基用的石头,是夫妻俩从南田村河滩亲手挖的,然后一车一车拉回来,丈夫驾辕,妻子在前面用绳子拉,有一次车装的太重,到河滩拉不出来,车子一下侧翻,差点把丈夫压在石头下面,车轱辘纽成了S形。</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 1988年,把房子又推倒重建,这次盖了两层,二层是木架结构,妻子绘图设计,并施工,丈夫准备材料,找人打予制板,当时包工不包料,在村里是第一家盖房包工出去的,大小盖了16间,大概花了4万多元,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还不过时。</h1><h1> 1997年在东关买了一套120平米的单元房和两间门面房,为儿子的晚年生活打算。</h1><h1> <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建月霞夫妻半个多世纪的建房史,是夫妻同心、勤俭持家的见证,也是一部我国农村发展变化的近代史。</span></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相濡以沫</b></h1><h1> 建月霞和丈夫结婚四年后,有了女儿,生女儿那天,公公正在病中,丈夫是医院家里两头跑,不放心父亲,又担心妻子,妻子不想让他看自己生孩子难受的样子,怕他心里不好受,结果他还是进产房陪在妻子身边。记得第一次给妻子饨(tun)鸡蛋,没有放水,又咸又硬咬不动,女儿出生三天就出院,五天后公公就去世了,所以女儿没有过十天,也没有摆满月酒。</h1><h1> 1968年,妻子生儿子时,正好赶上丈夫的脚受伤,天下着雨,是邻居用架子车把妻子拉到医院,丈夫忍着疼痛,走到医院,陪在妻子身边,细心照顾。</h1><h1> 有一年妻子宫外孕要做手术,妻子说:“手术同时结扎了吧”,丈夫说:“结扎就结扎,咱两个孩子,不要啦,太危险”,手术后,丈夫一直陪在身边,几个晚上都没睡觉。</h1><h1> 2004年,妻子得了肝囊肿,在三门峡黄河医院做手术,做完手术需在重症监护室住一天,丈夫不放心,让多住一天,两天时间,寝食难安,寸步不离,直到妻子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悬着的心才放下,妻子不想吃饭,就想喝油茶,一天两次,丈夫天天出去买油茶,逗妻子说:你想吃星星,我都要想办法给你弄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丈夫生病</b></h1><h1> 2012年6月28日,丈夫去三门峡黄河医院检查出患上脑梗,从此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两人思想上都有下压力,丈夫开始不看书、不写字、话也少了,妻子给他讲笑话、讲故事、也听不进去,给他讲养生知识,他说:“晚啦,来不急了”。</h1><h1> 丈夫患病7年,从没进过理发店,儿子买了电推子和剃须刀,妻子给他每月理一次发,七天刮一次胡须、剪一次手指甲,三四天洗一次脚,天天洗脸洗手。</h1><h1> 从丈夫2012年6月生病,到2014年10月,两年多时间,丈夫的一日三餐基本正常,下午四点喝一杯酸奶,酸奶是妻子用活性菌和纯奶,在酸奶机中制作的,天天如此,坚持了七年,没断过一次。喝酸奶是为了帮助肠蠕动,直到丈夫离去,没吃过一片润肠通便药。</h1><h1> 2014年10月以后,病情加重,丈夫的手开始无力,拿不起筷子,每次吃饭都是妻子一勺一勺喂着吃,这一喂就是四年。</h1>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精心护理</b></h1><h1> 丈夫生病后,为了掌握丈夫的用药情况、饮食情况、大小便时间等,她开始买农家历,七年来她记了七本,日历上她圈圈点点做标记,直到丈夫去世。</h1><h1> 第一年丈夫自己还能大小便,生活能自理,从2014年起,需要人搀扶着去大小便,有一次她发现丈夫的内裤上有粪便,就问,你怎么解完大便没有擦屁股,丈夫说,擦了没擦干净,从此,丈夫每次大便后,都是妻子给擦屁股。&nbsp;</h1><h1> 2014年10月,开始用大便椅子,有一次妻子搀扶着他去院里的厕所大便,走到门口他突然跌倒,把妻子的胳膊别到了门框上,肿了好长时间。</h1><h1> 2016年8月,用上轮椅,2018年8月开始卧床不起,大小便都在床上,三四天大便一次,都是在妻子的帮助下才能完成,有时用开塞露,超过七天不大便就灌肠,灌肠次数不多,每次大便后妻子都把他的屁股擦洗干净。天冷了,妻子怕他大便时冷,给他做了几条开裆棉裤和开裆内裤,没让丈夫穿过一次湿裤子、睡过一次湿被窝,缝了一床新棉花被子,又轻又暖和。</h1><h3> <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丈夫卧床不起的一年多时间里,大小便都在床上,建月霞天天给丈夫洗脸、洗手,先用香皂把脸、手、腋窝擦一边,再用清水擦洗,特别是手伸不开时,手指之间和腋窝再用酒精擦拭一遍,干后,用卫生纸折成小块夹在手指之间,最后再用卫生纸包住小木棒塞在手心,腋窝酒精擦后,再涂一次滑石粉,再用毛巾夹住。</span><br></h3><h1> 病人长期卧床,最怕压伤,为了预防丈夫身上长肉疮,发现那里有伤及时处理,她亲手做了八个小枕头,准备了二十多条毛巾,又是支、又是垫,全部用上。有一次发现丈夫后脑勺出了湿疹,又做了一个圆形中间有孔的小枕头,丈夫说:“枕着老美”,她说“只要你枕着舒服就好啦”,这个小枕头一直用到丈夫离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生离死别</b></h1><h1> 七十多岁的妻子建月霞老人,在丈夫生病期间,亲手为丈夫缝制好了寿衣,她嫌外面寿衣店的做工太粗糙,丈夫病重期间,又给晚辈们的孝衣孝服都亲手做好。以及丧事中所需要的东西,准备的妥妥当当。</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 2019年5月8日下午四点,建月霞老人亲眼看着和自己同甘共苦生活了57年的丈夫安详离世,才给儿子打电话,她最后一次为丈夫理发、刮胡子、洗脸、洗头、洗脚,仿佛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创作,手是那么轻、那么温柔,她怕惊醒丈夫,在她心里,丈夫只是睡着了,灵魂和她永远在一起。</h1><h1> 儿子回来忍不住痛哭,她告诉儿子,现在不是哭的时候,咱俩给你伯整理的美美的。她和儿子先用热水把丈夫全身擦洗干净,再用酒精擦拭一遍,然后又涂了一层滑石粉,整理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这才满意,最后穿上寿衣,一切准备就绪,才通知本家人和亲戚朋友。</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建月霞老人,念丈夫遗书时,泣不成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遗书</b></h1><h1> 丈夫在病重期间,有一次妻子也生病了,去医院看他,他说:“不看啦,你年龄也不小啦,也死着”,她心里明白,丈夫想让她和他一起去死,她说:“你死了应该让我好好活着”,丈夫说:“你太善良,怕你伺候别人,你太可怜,我放心不下。”最后还是不放心说,“拿纸来叫我写几句遗书吧”。</h1><h1>  建月霞老人念到丈夫写的遗书时,泣不成声。</h1><h1> 遗书这样写道:</h1><h1> “ 我党自义2012年患脑梗至今,两次去西安看病,在病程中儿子、女儿、老婆都陪伴在我的身旁,直至今日,药吃好的贵的,生活老婆专人照理,一切丰富有余,在病程中,可以说家中每一个人,都把我当作家中的上帝,我很幸福,人终有一死,当我因病而去时,克绍、娟(儿子和女儿),冬梅(儿媳),苗苗、凤池(孙女、外孙),好好善待你妈、你奶,是你妈、你奶过成了咱这一家人,我死后不准你们致悼词什么的,简单的埋了就是”。</h1><h1> 在病中,丈夫多次交待儿子,把院里的杏树、核桃树、春树,全部挖掉,担心妻子以后上低沿高不安全,他把妻子以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上坟</b></h1><h1> 自从丈夫去世后,她不让孩子们在她跟前哭,怕自己心里不好受,控制不住,到了二七时,不上坟,又因为是七数,得给坟上插小旗,她沒让孩子们知道,早上七点,把准备好的小旗装进背包,然后背着背包一个人去上坟。</h1><h1> 一个80岁的老人,白发苍苍,背着背包,到塬上给丈夫上坟,她沿着有纸钱的路上往前走,上了坡,穿过小树林,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又走过大拐弯,没有了纸钱,走到埝(nian)楞下面一看不是,又上来再往前走了一段路,拐来拐去,总算看到前面有几个新坟,又不知哪个是丈夫的坟,就打电话问儿子,儿子嫌她不吭声一个人去,找到了丈夫的坟,坐西朝东,视野开阔,感觉位置还不错,本想坐在丈夫坟前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把心里话和丈夫说说,往周围一看,都是坟,小树林里阴森森一个人也没有,有些害怕,心里说道,“算了,不哭啦”,把小旗一个一个往坟上一插,就开始往回走。</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坟</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记</b></h1><h1>&nbsp; &nbsp; &nbsp;&nbsp;丈夫去世后,建月霞老人心里一下空唠唠的,她有许多话要对丈夫说,六十多年的爱已深入骨髓,她们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灵魂的伴侣。丈夫过了一七后,她不要儿女们陪她,她并不孤独,丈夫一直和她在一起,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种享受,八十岁的她,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和丈夫对话,一天写一封信,慢慢地就写了一厚摞纸,从两人上初中写起,一直写到丈夫离去,她怕这些信丢失,就又抄写到日记本上,整整写了59页,一万八千多字,这是她和丈夫生活了半个世纪的真实写照,她要好好保存它。</h1><h1>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啊!</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 在和建月霞老人通过三次长达六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她和丈夫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感动着我,陪着她哭,陪着她笑,感受着她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被他们真挚的爱情而震撼。</h1><h1> 愿老人家健康长寿!</h1>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nbsp; 根据建月霞老人口述和回忆录整理</h1> <p>3月29日,打印出了6本美篇书,以作纪念。</p> <p>如果喜欢,请点开下面链接,更多精彩,等你来看。</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p9usdsj"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一〉</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