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炒现饭》——忆拉萨之行

寒非子1979

<h3>  数位圈友要求我将前年旅行拉萨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分享,我回复:试试。就在这个下午我从手机翻出了些照片,将回忆定格到两年前——20180218。尽力在脑硬盘里搜索相关的点滴。或许记忆能恢复八九,但心情与思绪则与当时不尽相同。回忆是一种鸡蛋炒饭的味道,我们一起品一品。</h3> <h3>  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动了去拉萨的念头,但我清楚最初是计划单车骑行至拉萨,起念之时还很年轻,后来因为生活的原因一拖再拉的,慢慢的发现我的身体恐是不能支撑我的梦想了,所以在离梦想之初的二十余年之后放弃了骑行的计划。2018春节独自坐上了火车去拉萨。。。</h3> <h3>这是胖嫂送我去火车站时我叫她帮拍的一张照片。我到现在都没明白,为什么当时拍照我会右手紧握成拳,手里啥也没握啊。或许是紧张和兴奋不知所措潜在的身体潜意识吧。前面那个黄绿色的包里装的是一床毛毯,因为订购火车票时近年关,没办法订到卧铺,只买到一张座位票,计划用毛毯御寒。在冬天硬座座二天二夜,可见我是抱有多大勇气来走这场旅程。所幸在武昌站抱着试试的心态在售票处改签了一张卧票。身后一个背包仅装有简单的必须品,象内衣、袜子、保温杯、洗漱用品等。后来那床毛毯都不知丢哪去了,反正我是属于走路嫌手多的人。</h3> <h3>我搭乘的是从广州出发的z264次列车。晚上11时在武昌站上车。大家看车厢上那个车次识别牌,写的是三个站名:广州、西宁、拉萨。我们平时见到一般只有起和终两个站名。这是因为z264这趟车要在西宁换车但不换车次。西宁开始算是高原地域,得换高原专属的内燃机车头牵引,据说高原内燃机车目前只能从美国进口。车厢则是国产,除了有专门的供氧设备,其他与普通车厢没两样。</h3> <h3>  2008到2009年间我因工作原因,跑遍了除拉萨和海口之外的所有省会,行程更是不知道绕了几个地球。但我从未如此期待过一段旅程,也从未如此放松、放空过一段心情。所有的鸡毛暂时都不在我的世界,所有的蒜皮都未剥脱。时光只属于旅行,时光只用来完成夙愿,时光只用来发呆、凝视、沉思一路。</h3> <h3>  一路的风景不是尽收眼底,而是融入血液供心灵的氧。</h3> <h3>  虽然每个人的眼睛像素大致相近,但对同一处风景所折射的感观又不尽相同。对与美的评断标准也不一致。所以我无法用我的文字来定义一路的风景美或很美或不美。我只能说我看到窗外的景像时,我内心非常平静,象是圆月之光洒在平整湖面上的那种静。却又无比的沸腾,想象牦牛一样奔跑,象狼一样向天空嗷叫。但又似乎对一切都无关所谓。列车驰骋,即瞬而逝。</h3> <h3>  在西宁换乘专列是第二天的晚上七点多吧。上车不久列车员会每个人发一张表,要求登记身体健康问题,其中有一项是要填有无高血压。我当时在想,如果我是高血压,我填是,还是无呢?那么太老远风雨兼程,舟车劳顿的,填了有高血压你们赶我下车,那不白搭了?估计我的思想大同吧。那这样说这张表就是一形式主义,最多万一出事了拿出来作为推缷责任之用。列车凌晨翻过唐古拉山垭口,寂静的车厢突然痛苦声一片。有头痛的、有作呕的,有哭喊的。氧气出口呼嗞呼嗞,列车员加大了氧气的供给,依然不抵事。其中有个貌似大学生的女孩坐在走廊呕吐,众人劝其前站下辙,说她这样坚持不了后面的旅程。我心想都到了这,只要不是死,谁甘心下辙!不吃点苦不受点罪,她日后拿什么来回忆。拿什么向友人炫耀。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000多米,常人是很难承受。唐古拉,蒙语的意思是鹰飞不去的地方,藏语是高原上的山。想想这是什么概念?</h3> <h3>这张照片就是刚翻过唐古拉山不久我坐在窗边拍的。应该是早上七点多。</h3> <h3>  途经5省地,历程近四千公里,用时42小时。在第三天的下午抵达拉萨,“终于到了”这是我下车时说的第一句话。照片是站在拉萨火车站侧门边照的,正门广场用栏围了起来,不知何因。我就这样到了拉萨。</h3> <h3>因为我是一个人,所以我所有的时间、行动、想法,都不用跟第二个人打商量。心指挥大脑,大脑命令双脚,走就行。氧气稀薄的地方声音的传波速度会慢一些,你也会感觉身体体重会轻一点(这应该属于物理知识范筹,不知我错没?)头会有点晕乎的,脑袋摆动幅度不能大了,不然会头痛。走路步伐尽可能匀速缓慢,那样就不会有明显的气喘。因为地处西向,所以天黑得晚,较比内地估计晚两小时。下午四五点还有刺眼的太阳高高挂。搭乘公交(忘了是几路)到布达拉宫广场。广场右侧有个小小的观景台,平时好象还要收二十或五十的门票。五十元人民币上的图案就是站在那观景台上拍的。上图就是站在观景台上拍的布达拉宫。</h3> <p>  转动经筒(轮)是到达后做的第一件事,在路上对自己说过,要为我熟知的每一个人转动一次经轮,愿佑生身安康,无论好人与坏人。我也真的转了,心里也真念叨了祝愿,虽然不知道有无成效,但我心真诚、虔诚了一回。布达拉宫是建在一座山的山头上,山脚下的整体形状是一个大半圆形。绕山一圈都是经筒,具体多少个没数,反正比我熟知的人数要多。走在我前面是一藏人,年龄约六十余,佝偻着腰背。基本上上了年岁的藏人都是那样的一个身姿,头总是低着的,目光朝下,面相怯怯。藏族解放前是一个奴隶社会,奴隶是不能也不敢看主人的,行走只能弯着腰,驼着背,低下头。加之长年牛马操劳,慢慢演变成这种基因。</p><p> 三步一伏地跪拜者比比皆是。那种拜不象我们平时稍稍弯腰作辑。他们是脑门、手掌、身体平行贴地拜,每一个地作都不带含糊的。有些藏人把朝拜当作毕生的目标和荣耀与资本。即便是千里之外的藏民,都有人虔诚的拜来,一拜数年,风餐露宿不足为奇,有人死在路上,也有人生在路上。如此用尽一生虔诚来修来生的幸福,我只能用佩服和不惑的目光看他们。</p><p> 拉萨有一种人——“受者”,我取的名,实际是乞丐。山脚下一圈排去足有半百以上的“受者”,他们之间自觉的隔一小段距离,前面受钱的工具基本是干干净净的小布袋,很职业的。“受者”脸上神情自在,心生愉悦,没有半点可怜悲哀之状。所有的布施者都是事先准备好一大叠纸币,挨个挨个一张或数张的分发(对,是分发)。当然那大把的纸币基本是五角和一元、五元的。要是拿一大叠五十一百元来施舍,那是要相当财力。施舍是藏教中一种文化,如果无处施舍他们会很茫然的,特别是在如此之大佛教场所之地,他们得让佛看见他们正在施舍。所以我称那里的乞丐为“受者”,等式代换的话“受者”给了布施者幸福,不过是来生的幸福。如果再有机会去,我一定也给布施者一次来生的幸福。</p><p> 悄悄的告诉大家,那些乞丐手上有好多好多已经停止发行多年的五角纸币,而且是崭新的。听说这种纸币有较大升值空间,我上次换了好几百来,换钱时自己在布袋里找,一般他们都不数的,你说多少就多少,一看就是有钱人的爽快。</p> <h3>  大昭寺,与布达拉宫相距不远,我那时边走边逛估计也就半小时脚程。寺前广场的空地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朝拜的男女老少,最老者看着就担心他在下一秒眨眼就死去,少到总角,也有父母将婴儿裹置身边。听说年岁那几天大昭寺发火了,所幸及时扑灭。而且发火的消息是属于政府(或宗教)机密,不对外公布。至于为何,我也不晓得,反正我已听说了。</h3><h3> 拉萨景区的人群按动词属性来分的话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闲得没事干的人,二是维持安防的人。景区除了游人,基本就是着装警察、便衣警察、消防、武警、还有国安。大昭寺外围就是有名的八廓街,很多藏族的饰品、特产等都有得卖。我花数百元了买二克藏红花,回到家才知道藏红花并不产自西藏。</h3> <h3>大昭寺前广场景</h3> <h3>八廓街景,此时天色渐晚,行人稀</h3> <h3>八廓街的民巷,全是有年头的麻石铺建而成。这要是政府拆迁,补偿款得多少啊!。藏人再多的钱也不会享受,大部分都捐给寺庙里去,不然那么辉煌宏伟的宫殿、寺庙怎么建,那么多吃了饭不干活的喇嘛谁养。有的藏民卖了牦牛得了十万,他有可能捐出八万,然后留二万自己省吃俭用。就这样今生修来世。也许他们静化了心灵,生至死为一份期待而奋斗,也是价值所在吧。不得不佩服历史上藏族统治者的本领,统治了思想就统治了一切。</h3> <h3>这样一头牦牛你猜卖多少钱。我知道两年前牦牛肉干普价是一百元一斤。这样一头牛估摸着两千多斤是有的,而且一般藏牧民家都有个百来头,几百上千都是有的。所以以后你看到脏兮兮的藏民,千万别以为他们穷。</h3> <h3>  有人说到了拉萨一定要在红墙下晒一下午太阳,还要喝上六分钱一杯的酥油茶。打听了好久也没知道哪里有红墙,但我真的在黄墙下晒了一大会太阳,也故作深沉的迷茫的看了看天空。六分钱一杯的酥油茶因为春节关门停业了。倒是旅行结束时在路边喝了十元一壶的酥油茶,比开水有味道些,比奶茶腥一点,比咖啡甜一点。十元一壶估计也就八九百毫升,那六分钱一杯的杯子到底有多小?</h3><h3> 喝酥油茶时认识一位六七十岁的大爷,肥头大脑的,正眼看人,双眸烔神,属于那种官相之人,细聊得知是一国企退休普工。退休三年,儿孙满堂,安稳富余。问及退休工资,叹气答道:企业工人没多少呢,一个月才九千多点。才?多点?我的妈耶,退休工资九千多还嫌少,什么世道嘛。西藏因地处边疆,气候恶劣,加之国家维稳。工资待遇是相当的高,象普通公务员退休工资一个月都是二万以上。</h3> <p>  到了拉萨,不得不说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始建于七世纪,为文成公主而砌垒,冬宫。另在夏宫相距数里。春节期间景点都是免费的,但每天都限了人次。有人早晨三四点就到入口排队,我是七点到的,站在队伍中向前看目光所及之处全是人头。九点多才开始缓慢的蠕动。佛教场所进大门一般都是侧门进,布达拉宫也是由右侧耳门进。安保检查甚是严格。上图是在上布达拉宫梯步上拍的一棵树,很是喜欢。</p> <h3>这是排队拍的一张照片,前面还拐了个九十度的弯</h3> <h3>这布达拉宫院门前的一块小广场,有鸽子在觅食。游人就是从这个门进布达拉宫内。这是下午关了门后拍的</h3> <h3>  这是真正进入建筑物内部的第一个门,地面到这门口要走好多梯步。看布达拉宫的正面外墙有一排排的窗户格,象是有好多房间。进到里面才发现那不是一个个房间。所行之处皆能看到钱币,面额最小一角最大一百,砖缝里,木隙里,窗台上,到处都是。布达拉宫里最不值钱的是钱,即便是黄金在里面也是三流角色。因为禁止拍摄(有工作人员到处监视),所以里面基本没拍。</h3> <h3>  既然说基本没拍,那说明还是拍了些。可能照片看不出精致的质感和辉煌的气派。说不定上面一颗小珠子就够咱买套房,这真不是夸张。距今近1400年的文物,而且是独一无二,你想想吧。里面皆为木楼木板所建,每有明火暗烟之处皆有全装消防人员把守,神情紧张,如临大敌。物之贵,责之重。其实我最想偷拍的是里面的喇嘛,穿红袍的。神情猥猥琐的盘坐在草蒲团上,一身红袍象一条床单包着全身,露出个脑袋,还有的靠在角落里,建筑阵旧,加之光线灰暗,实是觉得阴森诡异。一天到晚不干活不想事,还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和宗教身份。不过他们的书很难读,经很难念,换作是我肯定记不住那么多经文。</h3> <h3>走过这个平台就进入布达拉宫摆放佛象及各种器物的地方。这个平台有些喇嘛在那晒太阳,估计是当官的,不然上班时间。走进宫殿内佛象众多,有高达几十米的,也有矿泉水瓶大小的小虾小蟹,还有饰品等。361度无死角的监控,千万不能有歹心邪念哦。</h3> <h3>游布达拉宫是前门进后门出。后门处有一个小湖,湖里有鸭子。不知道就鸭子是什么品种。</h3> <h3>拉萨城中有河道穿城而过。看水的颜色好象也受了污染,八成是生活污水。</h3> <h3>这是我站在布达拉宫广场上请人帮拍的。我正前方是西藏解放纪念碑,有一个班的武警把守,显得格外威严肃穆。1951年5月23日就是在这个广场宣告和平解放西藏,和平好啊!老百姓不吃苦,军人不流血。和平真好。</h3> <h3>  纳木错湖,世界上海拔最高,但不是最大的咸水湖。垭口海拔是5190米有碑为证。旁边那位仁兄,与我同一列火车同一车厢到拉萨,中间未相约,却在同一天早上搭乘不同的巴士到同一景点,还一不小心同框了,事后翻看照片才知道他是他,这是奇妙的缘份不?他好象是武汉人,写完这文我得给他发信息问候一下。</h3> <h3>  进入纳木错湖区,巴士司机专业的帮我拍了几张照片,分享下。</h3> <h3>  我想飞,奋力一跳换来的是眼冒碎花、气喘吁吁。</h3> <h3>  湖面结冰。湖面结冰是一景,夏天湖水荡漾又是另一景。</h3> <h3>前年下半年装修时我把两张照片制成壁画,挂在二楼客厅。</h3> <h3>天空的蓝,云的柔,不是通过照片所能看得出来。身临其境才有所悟。</h3> <h3>  湖边很多这种小石堆,也不清楚是干嘛用的,我猜是祈福之类的。照片中是我堆的,比其他人的都高,当时朋友在微信里说不一定高就好。</h3> <h3>  这小石头定是经过水浪拍打洗磨而成型,从有棱有角到如此方圆有度,估计得经过百把年的洗礼,千年都有可能,说不定还是古董呢。当时觉得好看随手放入口袋。朋友在微信圈见石头很美,吩咐我多捡些赠于她,可彼时我已离开景区,照片上两石头后来就赠于她了。估计早当垃圾扔了吧</h3> <h3>扎基寺——财神庙的正面照</h3> <h3>  扎基寺是我拉萨之行最后一站景点。我将当时微信圈的文字原本复制: </h3><h3> 《一路向西南》</h3><h3> 扎基寺,据说是拉萨唯一的财神庙,财神是汉人,好酒。这是我此行唯一叩拜的寺庙,财神嘛😄。进入寺庙前要买松枝、柏枝烧,说是祈求好运。烧完之后要洒上青稞和糌粑、还有水,估计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意思吧。之后买酒、香、哈达进庙求财神。寺内酒瓶无数,酒流似水,香味四溢。想想这财神要醉要什么样。据说因为财神是汉人,所以汉人来此求财特灵验。不知我求的那份财何时到位</h3> <h3>寺庙门口买的,生意甚是火爆</h3> <h3>  心生神往,行以至诚</h3> <h3>  财神庙敛财而不施银,富了寺庙,穷了游人,不愧财神庙之称。我是这样看待的。寺庙里面摆了数张竹床,上面铺的全是人民币。象树林里一棵大树底下积攒多时的落叶,一层一层又几层。我光在一个小角落里捡崭新的五角纸币就捡了120元,是换钱。</h3> <h3>  上次朋友圈也是写到扎基寺就结束了,今也这样结束吧。我想某一天我还会以另一种方式复回拉萨。有人说西藏是一种毒,你不去会想一辈子,去了你会念一辈子。</h3> <h3>  如有文字或介绍错误,忽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