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折翼的天使插上追梦的翅膀</b></h1>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1><b>一、结缘特教,走进折翼天使的世界</b></h1><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 </b></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其实20多年前的我并不想做一名特教老师,但是由于一个美丽的误会让我与特殊教育结下了不解情缘。1996年中考,我考了614分在填报志愿时我的校长告诉我,特师是培养特级教师的,将来是要到军区教那些军官的孩子。后来我才知道,特师其实是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拿到录取通知时我特别的后悔,甚至埋怨过校长孤陋寡闻,但是,一次经历让我改变了想法。1997年6月我在桂林市培智学校见习时,看到一个家长来学校接孩子,孩子不肯离开,家长就拽着孩子,强行把孩子拖出校门我好奇的跟了出来,当我看到家长打开车门,把孩子像塞行李一样塞进汽车里时,我特别的难受,因为在我的心里一直都认为父母都应该是最爱自己孩子的人,可是残疾孩子却得不到这样的爱!于是我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一个特教老师,好好的去爱这些最需要关爱的孩子。</span></h1> <h1><b>二、情系特教,给折翼天使温暖的家</b></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99年7月我不顾家人的反对来到荔浦,在没有校舍、没有学生、甚至连课桌椅和教材都没有的情况下,创办了荔浦县特殊教育学校。暑假,我与普教股副股长潘启祥下乡招生时,在大塘小学遇到一个聋孩子潘宣佐的爸爸,当我告诉他,我们是专业的特教老师,可以教会孩子很多知识时,他似乎有些怀疑,叹了一口气说:“哎!我也是老师,孩子都跟了我九年,除了简单抄抄写写其他的什么都不会。”从他质疑的眼神中我似乎读懂了一个残疾孩子家长内心的那份失望,于是我下定决心,将来一定努力想办法让残疾孩子的家长看到希望,让残疾孩子也能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现在他已经毕业十多年啦,毕业后一直在菜市场二楼摆了十多年的理发摊,一个月收入近5000元,他也早已结婚生子,现在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三年级啦!</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99年学校在黄寨小学借校舍办班,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为了让聋孩子尽快熟悉学习、生活的环境,我手拉手地带着孩子们认识食堂、厕所和宿舍,教他们学习穿衣、穿鞋、穿袜,教他们学手语。由于生活老师不懂手语,我和邹冲老师主动承担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我们每天都要带学生到附近的河里洗衣服,带他们上公共厕所,甚至还要带生病的孩子去看病,熬药水帮感冒发烧的孩子洗澡……2000年9月学校搬到下沿江,可是学校除了一间门卫室和围墙外什么都没有,只能到荔浦中学借教室上课,临时搭建几间石棉瓦房供学生住宿。在荔浦中学借教室上课时我背着一个脑瘫女生上下学,一背就是三年(为了学生安全不敢走大门,只好从学校侧门走,但要爬一个长长的陡坡)。2005年学校招收首届培智学生,刚入学的孩子不适应学校生活,晚上常常哭闹着不肯睡觉,我就抱着他们在操场上走,哄他们入睡。2008年9月开学第一天,一个来自双江的培智学生韦某某,无论班主任覃继文老师怎样哄都不肯入睡,我一把抱起他在操场走来走去,等他熟睡后刚想放到床上时他又醒了,覃老师含着泪跟我说:“校长,您回家吧!我来陪他睡,刚才我去小卖部买东西,一直听见斌斌在哭!”当我遇到用餐时不肯吃饭的孩子,我就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直到孩子把饭吃完;遇到尿床、尿裤子的孩子我不怕脏不怕臭,细心地帮他们清洗,为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或床单。</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2003年9月16日,学校遭受百年不遇的洪灾,为了重建校园,我顾不得照顾还没满周岁尚未断奶、体弱多病的儿子,四处奔走,争取建校资金。我的爱人和同事一直在我身边默默地支持着我,记得有一次很晚了我从南宁出差回来发现儿子不在家,就问婆婆:“斌斌去哪了?怎么不在家呀?”婆婆说:“今天斌斌生病了,晚上哭闹得非常厉害一直在找你,我们怎么哄都不肯睡,他爸爸背着他骑着摩托车到外面公路上哄他睡觉去了”。好多次在我陪伴刚入学哭闹着不肯睡觉的学生睡着后,回到家里却发现爱人背着儿子在爬楼梯,从一楼爬到三楼,从三楼走到一楼。我也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我的学生禁不住诱惑半夜爬围墙外出到街上吃夜宵、到网吧上网时,我爱人和副校长邹冲连夜冒着大雨一家一家夜宵摊去找,一个一个网吧的问,当他们把外出的孩子安全地带回学校时自己早已浑身湿透。当我一次次把周末或过节没有家长来接的孩子带回家里照顾时,我的公公婆婆和爱人从来没有埋怨过我,对学生还特别的热情,吃饭时总会把好吃的菜夹到孩子的碗里。</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2005年全县教职工和学生给我们学校募捐了5万元,教育厅拨款10万元,利用这15万元的资金,我们终于建成了一层教学综合楼并开始招收第一届培智学生,为了学校的发展,我奔走于各个部门,为学校争取资金和政策,同样我又遇到了很多支持、关心特殊教育的好领导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支持与关爱,才让我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荔浦特校的建设中去,学校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过去只有9名聋哑学生到现在112名三类残疾学生;从借教室办班发展到有6000多平米,宽敞、整洁、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的校园;从过去单一的文化教学发展到集“教育、康复、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从名不经传的县级小特校成长为“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研修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研实习基地”的县级特教名校。</h3> <h1><b>三、心在特教,用爱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b></h1><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 </b></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我坚持以德育为首,用“五心”和“五爱”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2005年6月,我带着几个聋孩子去荔浦中学借表演服,其中一名聋生孟某某看到荔浦中学的建设和环境那么好,非常羡慕。笑着用手语对我说;“校长,假如不是命运跟我开了一个如此大的玩笑,也许今天的我也是荔浦中学的一员,我多么希望我和我的同学将来都能上大学,可这个梦永远都不可能实现!”那年她16岁,孩子是笑着跟我说的,可我的内心却在流泪,作为校长我能对她说,你好好学习,将来就可以上大学的话吗?我不能,因为那时的特殊教育还很落后,广西也只有柳州和南宁办有聋生的高中班,每年只招收10多个学生,而且优先录取本校的毕业生。2008年国税局的领导来我们学校慰问,看到她特别的聪明、能干,问我孩子将来还能不能上高中?让我想办法帮帮她,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一边跑残联、民政和政协争取资金,帮她落实学费,一边联系柳州、南宁两所盲聋哑学校的校长,帮她落实升学考试的相关事宜,为了让她达到两所学校录取的学业水平,我利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帮她补习功课,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柳州市盲聋哑学校,2011年4月她参加全国聋人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郑州大学计算机系,真正圆了当年认为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大学梦,从此荔浦特校诞生了第一个大学生。</span></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倡导的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的办学模式,我带领学校全体教师大胆尝试“康教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工作。2008年9月,一位父亲带着8岁多还不会走路的脑瘫学生来报名。孩子爸爸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熊校长,我罗某某无论如何都得来你们学校读书了!”之前孩子的继母和姐姐带他来过一次,我们觉得情况太特殊,没有收他。我跟家长说明了原因,告诉他学校主要是怕有些特别捣蛋的孩子伤到他,后来孩子爸爸承诺如果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不追究学校的任何责任,并写下了协议书。我找到了当时刚从双江中心小学借调到我们学校带一年级培智班的班主任廖丽云老师商量,廖老师跟我说:“校长,您是校长,您有权决定收与不收,如果收,我就看管好他,下课也不让他出去,就让他在教室里活动。”我说:“不行,这样孩子很难得到康复!”后来我查阅了大量的康复训练资料,尝试着给他做康复训练。我让他爸爸帮他买来沙袋绑在脚上,戴好头盔和护膝护腕,每天下课就带他到操场练习走路,就像教刚刚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记得有一天他走累了,扑过来一把搂住我的脖子,我把他扶到操场边的石凳坐下,他贴着我的耳朵悄悄地告诉我:“熊老师,我没有妈妈啦!妈妈嫌弃我不会走路,改嫁到马岭了,但是我有阿孃!”后来我为了树立他学走路的信心,从他父亲那里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父母离婚了,姐姐判给了妈妈,爸爸选择了他,而且为他治病花了20多万元。大半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努力下,他终于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当我看着他有些踉跄身影,禁不住流下了欣慰的眼泪!从那以后,学校增设了康复训练的课程,朝着“康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发展。</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2010年5月的一天凌晨6:00,我刚刚起床就接到一个聋孩子李某某妈妈的电话,说孩子的爸爸昨晚因急性心肌梗塞不幸去世了,问我能不能帮他们争取A等的低保(他们家之前的B等的低保是我去帮争取的)。8点多钟妈妈来学校接走了孩子,看着母子俩远去的背影,我心里非常的难受,孩子还未满16岁!因为妈妈患有严重的肝硬化已经好几年啦!爸爸走了,孩子必须回家照顾生病的妈妈。我到民政局帮他母子俩争取了A等的低保,还帮孩子争取了政协2000元的扶助基金,孩子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和一套理发工具开始在马岭、双江、花篢等地摆起了理发摊,不到16岁的他却承担起了赚钱养家和照顾重病妈妈的责任。一个月后,他妈妈给我送来了一封感谢信,感谢我对他们家的帮助,也感谢我们学校为她培养了一个勤劳、懂事的儿子!</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技之长,走上社会成为有用之才,我带领老师开展自治区、桂林市职业教育的课题研究,今年6月学校还申报了《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提升项目》,我负责的课题《广西县级特教学校轻度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实践研究》已经批准立项,目前学校开设了家政服务、汽车洗护等职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在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毕业后顺利就业的聋生和轻度智障学生已经有40多人,他们用劳动和智慧让自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了补偿残疾孩子的身心缺陷,挖掘他们的潜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校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竞技和劳动技能比赛,举办校园文化周活动,每年学生参加桂林市特奥会、残奥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多次获团体总分第二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康教结合”成为荔浦特校的办学特色</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索具有荔浦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h5> <h1><b>四、身在特教,以身作则传递爱的接力</b></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校长,我处处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和“有爱无碍”的师德要求。当个别教师不适应特殊教育,偶尔埋怨孩子们接受能力差,教来教去都学不会时,我总是耐心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来教育孩子。</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是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明确要求。2015年9月我们学校作为桂林市县级特教学校的试点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2018年普通中小学的部分老师也承担了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可大部分老师还不知道送教工作的艰辛。2015年我送教的学生叫朱某某,是一位没有言语能力的瘫痪儿,由于长期瘫痪在床,身上的异味很重,夏天我们在给他上课、帮他做康复训练时总是闻到一股刺鼻的尿骚味和汗臭味,孩子经过一年多的教育和康复训练能够指认很多日常用品、水果、蔬菜。2016年9月我带着我刚刚入职的古丽芬老师去给一个孩子送教,这个孩子残疾程度特别的重,非常多动而且一点言语能力也没有,上完一次课后,年轻漂亮的古老师心里有些不安,我知道因为孩子特别的捣蛋,古老师不敢跟我说,就偷偷跑到教务处跟孟莲芬主任说:“孟主任,您能不能给我换一个送教对象”,后来我知道情况后就跟古老师说:“我们坚持送一个月,看看孩子有什么变化,以后我来上课,你做助教,实在不行我们才放弃,如果我们现在就放弃了,孩子和家长也许就没有了希望!”古老师默默的答应了我,就这样我们坚持送了两年,孩子进步很大,虽然他在感冒时还是会故意挤出长长的鼻涕往我们的身上擦,可是我们都默默的承受着,今年9月他已经能来学校上课了,看着孩子一天一天的进步,我们觉得付出再多都值得!学校其他老师也跟我们一样无论在送教的路上有多难、有多苦、有多累都不会放弃,因为我们相信有爱就有希望!</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二十年来我带领全体教职工努力实践“五心”教育,用爱心、关心、细心、耐心、恒心对待每一位残疾孩子,用“大爱”使孩子们“无碍”。2008年我们的学生超出了70人,按编制标准我们最低也应该配20多名专任教师,可是我们只有7位专任教师,其中4位都是从普通中小学转岗过来且年龄偏大的老师,为了让他们尽快成长,适应特殊教育教学需要,我手把手的教他们,主动给他们上示范课、公开课,一有空就去听他们上课,帮他们磨课,要求他们学习研究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送他们外出参加各种专业培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每年都举行教师技能大赛,教师基本功比赛,手语比赛等教学活动。2016年至2019年,学校多位教师参加自治区、桂林市特殊教育教师技能大赛、基本功大赛多次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我本人2016年获得桂林市特殊教育教师技能大赛聋教组二等奖(第二名),指导刘婧杰老师参加2018、2019年桂林市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均获得培智组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每个残疾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要为他们重新插上追梦翅膀,唯有爱与坚持!深深的爱着他们,他们的人生会因你的大爱绽放别样的风彩,他们的生命会因你特别的呵护而多一份幸福。20年来,我一直把我的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因为我知道特教学校的每一个孩子都纯真善良,他们比社会上所有的健全孩子更需要一份特殊的关爱。为了那一个个折翼天使,我愿意为他们付出所学,献出所爱, 用我们的青春和所爱去帮助这些折翼的天使,让他们插上追梦的翅膀,更多一点地去享受生命的美丽吧!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编辑:熊碧芳 张程</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审核:傅振存 黎青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