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镇上下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应急指令,突出组织引领、党员垂范、全民动员、群防群控,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推进。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个人和事迹,彰显了我镇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带动作用。为进一步充分发挥身边先进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人心力量,我镇将于抗击疫情工作结束后举行“感动铁门人”评选活动,为此特先期推出抗击疫情“感动铁门人”系列报道。</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庙头村村民邓晓、庄小勇夫妇</b></h1><p> 邓晓、庄小勇夫妇,铁门镇庙头村南片组人,个体经营户。</p><p> 防控在一线,温暖也在一线。上午九点,邓晓、庄小勇夫妇俩就开始在自家厨房忙活起来,洗菜、切肉、烙饼……为中午的“爱心餐”忙得不亦乐乎,这已经是第五天为村卡点值守人员做饭了。</p> <p> 邓晓、庄小勇夫妇是土生土长的庙头人,在村步行街经营了一家玉鑫美容院,平常生意还说得过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俩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关闭了店门居家防控疫情。每天从电视、手机微信群上了解到全国疫情防控的情况,她俩也很想为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英雄们”出份力量尽份爱心,夫妇俩人一合计“干脆我们给村卡点送饭吧,说干就干!”。第二天上午,庄小勇就到村里超市购回制作卤面所需的大肉、蔬菜、调料,自告奋勇当大厨,邓晓则在家烧水摘菜,两人分工协作,干的热火朝天。经过一上午的忙碌,45份卤面和酸辣汤已经做好,夫妇俩自己驱车先后到庙头村五个卡点将热腾腾的饭食送到值守人员手中,看着大家满意的面容,夫妇俩会心地笑了。</p> <p> 接下来的几天,夫妇俩变着花样的制作美食,今天送个粉蒸肉、八宝粥,明天做个胡辣汤、烙油饼……卡点上的同志都称赞她们做的饭食可口,“卡点值守虽然冷点苦点累点,但有这么好的群众大力支持,我们心里都是美滋滋的,一点也不冷!”大家纷纷说道。</p><p> 当有的乡亲们问起邓晓这样做图个啥?邓晓郑重地回答说:“我不图名也不图利,就是想让守候在咱村防控疫情一线的同志们吃上可口的饭菜,让他们更有劲儿做好防控工作,共同努力早日战胜疫情,大家都恢复正常的生活。”</p> <p> 正是由于邓晓、庄小勇夫妇的模范带头作用,这几天好多村民都纷纷给村里打电话联系,要求参加义务送餐爱心活动,力所能及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点贡献。</p><p> “战斗”还在继续,爱心还在传递……</p> <b><font color="#ed2308">—————————————————————————</font></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刘杨村“父子兵”杨万涛、杨亮亮</b></h1><p> 杨万涛,男,汉族,1964年出生,铁门镇刘杨村五组组长。</p><p> 杨亮亮,男,汉族,1988年出生,中共预备党员,铁门镇刘杨村村民。</p><p>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刘杨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队伍中,一对特殊“父子兵”—五组组长杨万涛及儿子杨亮亮父子齐上阵,坚守抗疫一线,“逆行”而上,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并肩战斗。</p> <p>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父子俩接到支部书记陈军委的电话后,二话不说就积极投身到刘杨村疫情防控工作中。父亲杨万涛负责生火熬制药茶、村内消毒、政策宣传、信息摸排、环境整治等,几乎每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工作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儿子杨亮亮负责在村口卡点值守,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登记、消毒、测量体温、劝返。手冻麻了,杨亮亮就捧起手呵一呵、搓一搓;脚冻木了,就在原地蹦一蹦、跳一跳。村民们看到父子俩认真细致地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很多人都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疫情”顿时化作“温情”,格外配合他们工作。</p> <p> “虽然我是一名预备党员,但我跟正式党员没有区别,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够做到”这是儿子杨亮亮上岗前说的话。</p><p>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全国抗击疫情各条战线上,正是有了许许多多类似杨家父子这样的“父子兵”、“夫妻岗”、“兄弟连”的默默工作和无私奉献,才守得一方净土,护佑万家平安。</p> <b><font color="#ed2308">—————————————————————————</font></b>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薛村村老党员吕佰庚</b></p><p> 吕佰庚,男,汉族,1952年出生,20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薛村村已脱贫贫困户。</p> <p> 吕佰庚年轻时在村委工作过十多年,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平常群众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吕”。2014年经过精准识别程序老吕被确定为一般贫困户,当上贫困户后他没有“等靠要”,也从未提过什么要求,而在帮扶人扶持下,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光荣脱贫,住进了扶贫搬迁楼。“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我还有好啥说的”老吕总是满脸笑容地说。</p> <p>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68岁高龄的老吕第一个自愿报名加入了党员先锋队,成了村里的宣传员、消毒员。每天在村里东奔西走宣传疫情知识,对扎堆聚集人员进行劝导疏散;背负着三四十斤的喷雾器,每天对便民服务中心、商超、活动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作业,一圈转下来他累得浑身酸痛、腰也直不起,可他坚持不懈,一干就是20多天。</p> <p> 在外地的儿子得知消息后,给他打来电话劝他“咱年龄这么大了,身体又不好,出来跑腾着接触病毒机会大,也得保护自己啊,别干了”,但他告诉儿子“我是共产党员,受党照顾培养这么多年,现在是我‘冲锋陷阵’的时候了”。</p> <p> 国助我脱贫,我助国防疫。从“被帮扶者”到成为“奉献者”,老吕的一言一行展现出了满满的正能量,人心齐了、斗志激发了、力量凝聚了,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战“疫”!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