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相关背景</p><p> 2020年1月,武汉爆发了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2019年12月18日,收治第一例病人,2020年1月23日封城至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进行中,作为非重点疫区的一名老师,我的任务是宅在家。</p><p> 开工开学的日期推后了,每天睁眼都要刷大量的关于疫情的信息,除了每天变化的数据,还有很多:宣誓啦,支援啦,抢购啦,谣言啦,防护拉,拐点预测啦……各种内容的文章段子一起上,新闻滚动,实时更新,如果来者不拒,一定会被信息搞得头昏脑涨,头晕目眩。</p><p> 为了增强免疫力,和病毒做最顽强的斗争,必须调整好自己作息时间和心态,强身健体,休息学习两不误,娱乐工作相兼顾。</p> <h3> (二)瘟疫到底是怎么回事?</h3> <h3> 有人排列了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五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仅排列第三和第四,排在第一位的竟是天花病毒,仅是18世纪的欧洲大流行,就有一亿多人死于天花。排在第二位的黑死病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约2500万人丧命,差点灭绝了整个欧洲。排第五位的西班牙流感死亡人数,保守估计2000万余人,可能达到了4000万。瘟疫与世界大战并举,让我们认识了瘟疫对人类的巨大威胁。</h3><h3> 瘟疫,本来就是一场战争。病毒是瘟疫的战士,它以细胞的形式寄居在宿主的身体里,或者封冻在千年万年的冰川里,大多数情况下与人类和平共处,分享着这个世界的美好,互不侵扰。因为病毒是人类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所以生活在这个世界生物链顶端的生命体——人类,很容易忽视它,甚至漠视它!每当人类忘记了它的存在而耀武扬威地自高自大唯我独尊时!病毒就会出其不意地攻其不备。</h3> <p><br></p><p> 病毒以多种样式和本领侵袭着人类,因此,它们也拥有了自己的的名称:埃博拉,天花,艾滋病,黑死病,狂犬病,流感,非典,新型冠状肺炎……人类在进化,病毒在变异!并且人类进化的进程远比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快。所以在和病毒交战的过程中,人类的反应是迟钝的,应战是被动的。“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势必是艰难的一场战役。人类和病毒的斗争,道阻且长!</p> <p> 瘟疫于人类,就像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如影随形,却比不上后者有规律可循。</p><p> 世间万物的相处也无非一场游戏,要玩得起就要明白游戏规则,万物相克相生,所以人类切勿妄自尊大忘乎所以地玩火自焚!这是瘟疫对人类的警示,是小小的病毒对人类的教训!</p><p> 但令人痛心的是人类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暴殄天物!总有些贪吃不怕死者,下嘴唇挨地,上嘴唇顶天,只留一张嘴巴在人间从海底吃到平原,从平原吃到高山,从高山吃到云端。有梯欲上广寒宫,无奈被送阎王殿。</p> <p> (三)作品与现实</p><p> “小说不是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场所。”——米兰·昆德拉说。疫情期间,我阅读了两部名著,分别是法国作家加缪的《鼠疫》和中国作家毕淑敏的《花冠病毒》。</p><p><br></p><p> 加缪在其代表作《鼠疫》中描写的奥兰小城它几乎就是今天我们正在目睹的武汉。从里厄医生在楼梯发现第一只死老鼠开始,到死老鼠的蔓延,再到人们被病毒感染后出现淋巴腺炎和肺炎,最后致命,死亡病例不断上涨,接着是封城,隔离,处理尸体,治疗……这个城市处在阴冷和孤独中,圣诞节犹如地狱节。这样的日子延续到了九个月,病毒蔓延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之后,疫势开始减弱,撤退和袭来的一样突然。</p><p> 读到鼠疫退场时刻,我被现实和小说里的疫情折磨得近乎麻木的心情瞬间犹如春潮袭来,和奥兰小城的人一起激动得难以控制!</p><p>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杀伤力超大的瘟疫也是这样,突袭,蔓延,撤退!也许是病毒也有筋疲力竭的时刻,也许,是病毒在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后有组织的撤退。把被摧毁的战场留给人类,让他们一边收拾烂摊子一边反思。当然,也完全可以理解为病毒在和人类交战中,人类胜了,反正病毒走了,人类还在。</p><p> 小说的结尾这样说:“鼠疫杆菌永远不死不灭,它能沉睡在家具和衣服中历时几十年,它能在房间、地窖、皮箱、手帕和废纸堆中耐心地潜伏守候,也许有朝一日,人们又遭厄运,或是再来上一次教训,瘟神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它们的葬身之地。”</p><p> 加缪郑重地告诉人们,瘟疫还会来,灾难还会有!</p> <h3> 2003年,SARS病毒侵袭中国并蔓延全球的事件还历历在目。十七年后,新型冠状病毒再次以汹涌之势从中国武汉出发,走向全球。好在历经近两个月时间的猛攻后,七万多人的感染,前方白衣将士们和后方十四亿人的在家隔离形成了一个个坚固的防护堡垒,让病毒表现出撤退迹象。</h3><h3> 当年SARS病毒爆发时,作家毕淑敏亲历抗击非典第一线采访,八年之后她才着手这一部与病毒有关的长篇小说的写作,作者称这是她暌违五年全心书写之作,将这部书取名“花冠病毒”。作者还说这是渗透了她人生的结晶的一本书。她笔下的“花冠病毒”来自几十米深的冰川水。</h3><h3> 作者在小说自序(1)中说:<b>“</b><u>我相信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必将多次交锋,谁胜谁负,尚是未知之数。”</u>这毕竟是小说,你大可不必信以为真。但今天读来,作品中20NN年发生在千万人口的燕市的那场瘟疫几乎就是****的预演。我想,作者不只是非常巧合地预言了一场瘟疫的到来,而是提醒人们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她还想提醒人们——“倘如某一天你遭逢瘟疫,生死相搏,或许你有可能活下来。”</h3><h3> 不料作品发表还不到十年,这个鼠年开头,国人正在遭逢一场瘟疫……</h3> <p> “老鼠不是吉祥物,却依然占据着十二生肖的头把交椅,几千年谁也无法撼动,就如灾难总和幸福快乐交融在一起一样”(美友伊人语)。是啊,兴高采烈喜迎新春的国人们根本不会预见到庚子新春由瘟神牵送到大家手里,更不会想鼠年春节以战争的方式庆祝。</p><p> </p> <p> 《红色警报!40位科学家发现北极正变成大草原,一种致命病毒扩散中》《美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28种新病毒,并称全球变暖或释放出远古病毒》《地球这次也“发烧了”,气候异常越演越烈,南极历史性突破20度》……类似的报道连篇累牍,我不会判断其科学性到底有多少。但灾难正在以各种形象和世界对话的事实不容置疑:澳大利亚的火灾,从东非到印巴的蝗灾,非洲大国尼日利亚的瘟疫,中国的新冠肺炎……</p> <p>(四)再问,瘟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p><p> “<u>瘟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罢了!</u>”《鼠疫》中如是说。</p><p> 多么痛的领悟! 有没有绝望啊?</p><p> “<u>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比绝望的处境本身还要糟!</u>”这也是《鼠疫》给大家的答案!</p> <h3> (五)愿望</h3><h3> 《鼠疫》中里厄医生和他的朋友们团队正在武汉上演,让我们一起加入这支在黑暗与绝望中能给人亮色的团队,为打胜新冠病毒这场战役加油!</h3><h3> </h3> <h3> 战胜病毒,从自己做起!</h3><h3> 如果我是学生,我有可能专攻生物学,或者管理学。现在我是语文老师,我只能把自己对瘟疫的理解,和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的心理能量传递给大家。</h3><h3> 毕淑敏说:“幸福只存在于你身心善美坚稳之处。”</h3> <p>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p> <p>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特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