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庚子鼠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九州大地,让鼠年春节变得如此不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以军人之姿彰显退伍军人本色,以军人的刚毅守护着家园,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责任与担当。<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 坚守岗位,冲锋在抗疫一线
尹涛,1988年10月出生,2008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13年12月退出现役,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8222部队95分队战士,在部队荣立个人三等功,优秀士兵,优秀射手,团嘉奖等荣誉。2015年结婚,现有一个4岁的孩子。<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 疫情期间他每天坚守岗位,配合孔雀村“两委”及尖刀班做好疫情防护工作。2020年1月24日得知疫情信息,自觉向群众宣传上级疫情情况,组织村中青年群众向所有的亲朋发出“今年过年不走亲、不串门”的号召,积极配合村领导班子成员封锁进村道路,和村班子成员串户排查在外务工人员是否来自湖北武汉、途径湖北武汉或逗留湖北武汉,连夜手机录入人员信息及时上传。在疫情面前他总是说“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当然要冲在前面,干在前面,要对得起穿过的军装以及党旗下的誓言”。 </h3><h3> 特别是他在抗击疫情突击自愿队形成上岗后,积极在孔雀村年轻群体中带头号召大家积极捐款捐物以补充孔雀村消杀用品、器械和自愿者群体的生活物品所需。在很短的时间内,年青群体捐赠了现金6000元,消杀液,防护口罩以及生活物资价值4000余元,极大的改善了孔雀村消杀物品短缺、物资匮乏的局面,坚定了广大群众干部和防疫人员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br></h3> <h3></h3><h3></h3><h3></h3><h3></h3><h3> 不赶场、不串门、不聚会,有事给村里打电话。
杨二龙,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原青海武警部队二支队九中队战士,2005年12月入伍,2008年参加了打击西藏打砸抢烧事件,2010年荣获个人三等功,2010年12月退出现役。
在本次疫情期间,每天都要配合村组挨家挨户的上门宣传,叮嘱大家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了解每家每户的人员健康情况。春节期间他和1名党员同事及6名村民积极分子要做好全村两个自然村400多户,2000余人以及70多名返乡人员身体情况的防控实时监测。村里封路后更要协助村民做好生活物资采购,尽管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但他从未叫过一声苦。<br></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 李亚超,26岁,中共团员,高中文化。2014年9月入伍,原武警边境反恐特战支队特战训练大队,2017年参加了中吉联合反恐演练,2019年9月退出现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后,李亚超积极参加自愿者组织,组织积极分子力量坚持每天给自然村消杀喷雾,不留任何死角,从不间断。配合两委班子和工作人员劝导群众,大力开展宣传,严防死守村口,严守镇级南大门,饭时和大家一起吃泡面,渴时和大家一起喝矿泉水,从不离坚守抗役第一线。<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就是他们这么一群普普通通的年轻人:一名退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共青团员,一名身系父老乡亲的健康负责人。平时他们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但在国家有难,民族需要之时,他们自愿筑起一道坚实可靠的“防火墙”,无怨无悔,为这次疫情做贡献,为群众安全健康出一份力。比起一线坚守的工作者,他们说“我们做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国家有难,人民有难,我们不能失去军人的本色,不能失去党员的本色。我们退伍不褪色,希望能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助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广大退役军人积极响应,主动请缨,以“退伍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精神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绿色屏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 ,回能战 战必胜”的担当。
退伍不褪色,穿上战甲时,他们扛枪以血肉之躯筑成让人民安居乐业的堡垒,卸下战襟后仍不改军人本色,熊熊炽热,军魂不息,保家卫国情怀不减。面对不一样的战场,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能力参与进来,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做出贡献。<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