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打开批判性阅读的大门 ——读《小学生整本书批判性阅读教学案例》有感

李益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广州市海珠区金影小学 &nbsp; 李益男</b></h3> &nbsp; &nbsp; &nbsp;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李晓艳主编的《小学生整本书批判性阅读教学案例》。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自2014年开始在学校开展批判性思维课程,并将之引入到整本书阅读领域,这本书即是他们教学研究案例集。 &nbsp; &nbsp; &nbsp;&nbsp; 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批判性阅读与批判性阅读整本书的概念、指导原则、低中高年段的不同指导策略以及如何保障学生形成批判性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本书不在于理论之新,而在于书中低中高年段的详细课堂案例能够帮我们了解批判性思维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有有效地运用各种策略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nbsp; &nbsp; &nbsp;&nbsp;<b> 什么是批判性阅读?</b><br>&nbsp; &nbsp; &nbsp;&nbsp; 批判性阅读源于“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一种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是对思考的再思考,它具有三个层次:分析、评估、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在当今各国都是重要的教育研究课题,在高等教育中比较常见,余党绪老师的《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提到的“思辨性阅读”就与“批判性阅读”有相似之处,都是“批判性思维”在整本书阅读课堂中的运用。<br>小学的批判性阅读教学又是怎样的呢?带着疑问和期待,我走进了这本书的阅读中。<br> <b>一、 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阅读</b><br>&nbsp; &nbsp; &nbsp;&nbsp; 批判性阅读的整本书阅读课堂是深阅读的课堂。在作者的概述中,它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内容和作者观点进行质疑、分析、比较、辨别,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做出评价,达到一种基于标准的、独立的、开放的、理性的阅读状态。它要求学生摒弃不需思考的跳跃式阅读、百经注我式的“海绵式”阅读,我注百经式的“感受式阅读”等,本质上是一种指向高阶思维的“深阅读”方式。如批判性阅读整本书《三国演义》具体案例之“七擒孟获”研究报告,就要求学生质疑回目标题、确定主要人物、分析情节、撰写研究报告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精读文本,搜寻足够的信息去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br> &nbsp; &nbsp; &nbsp;&nbsp; 雨果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着纸面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批判性阅读,就是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纸面上的字,更看到纸的背后,向更深处漫朔。 <b>二、 理性与趣味性的平衡</b><br>&nbsp; &nbsp; &nbsp;&nbsp; 说到“批判性思维”,我们时常会想到理性。毕竟,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像细心的侦探一样抽丝剥茧、质疑论证。但通读书中的案例,批判性阅读不仅要求理性的思辨,还离不开感性和趣味性。在这本书的案例设计中,保持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仍然处在重要的位置。低年级“激发兴趣”、中年级“培养理趣”、高年级“发展情趣”。<br>&nbsp; &nbsp; &nbsp; &nbsp; 如在《逃家小兔》这一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小兔子还会变成什么,巧妙地将“假设”的思维渗透在趣味的说话中;在《西游记》这一案例中,评判猪八戒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多角度解读评价;在《三国演义》这一案例中,让学生借助曹操的口吻写信给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合理地再创造。可见,批判性阅读课堂不是刻板的说教性的课堂,它会通过课堂形式的创新、角度的选取和不同的阅读策略去渗透批判性思维,既重理性也重感性、趣味性,达到感性与趣味性的的平衡。<br> <b>三、采用积极的阅读策略</b><br>&nbsp; &nbsp; &nbsp;&nbsp; 批判性阅读离不开阅读策略。在学生没有形成批判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前,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非常重要,学生通过习得批判性阅读整本书的策略来获得批判性阅读整本书的技能。<br>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以批判性阅读整本书《水浒传》具体案例之《走进宋江》为例,引导学生运用“微电影“的策略研读宋江,品读文本,从多角度演绎宋江这一复杂人物。学生在阅读时便会更加关注情节和细节,揣摩、分析、选取、评判,得到自己的独到见解。 &nbsp; &nbsp; &nbsp;&nbsp; 在书中的举例中,从低年段到高年段,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批判性阅读策略。我们可以看到统编版教材中出现的提问策略、复述策略、预测策略等,这使得课内外阅读之间可以做较好的迁移。通过掌握这些阅读策略,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和思考,培养深度阅读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b>四、 如何在课堂中实践批判性阅读</b><br>&nbsp; &nbsp; &nbsp;&nbsp; 其实,批判性阅读在我们的课堂中常有体现,如对于课题的质疑、对于观点的辨析、对于人物的多样性挖掘与评价等,但极少有老师对此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那我们如何在整本书阅读课堂中实践批判性阅读呢?<br>&nbsp; &nbsp; &nbsp;&nbsp; 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道是一个批判性思考者,不盲从于权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批判性思维,我们应当由自己深入的理解,掌握多种的批判性思维工具,学会在众多的文本中找寻适合批判性阅读的内容,通过合适的阅读策略去指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甚至于,我们还要批判性地看待“批判性阅读”。<br>&nbsp; &nbsp; &nbsp;&nbsp; 其次,发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激趣到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习得批判性阅读的策略。最终让学生成为一个能够自我计划、自我监控的独立阅读者。<br>&nbsp; &nbsp; &nbsp;&nbsp; 最后,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如常规的创建班级图书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分享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等。<br> &nbsp; &nbsp; &nbsp; &nbsp; “一个个具有强烈批判性思维的人,就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星,使人类在行进的途中不至于迷失。“<br>&nbsp; &nbsp; &nbsp;&nbsp; 让我们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堂中为学生洒下批判性思维的种子,为学生打开批判性思维的大门,带领学生走向更高的阅读境界,让他们未来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深入阅读的读者。<br><br>

批判性

阅读

整本书

学生

思维

课堂

案例

策略

趣味性

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