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病毒肆虐时期,我们来到疫情最严重的武汉,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内科6病区,负责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病房是临时改建的,仅仅两个小时左右,60余张床位基本收满。</p> <p> 接诊首日我们就开始了第一个夜班工作。在这个大雪纷飞的晚上,我们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踏雪前行,来到医院;穿上隔离衣、防护服、带上护目镜进入了病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和患者沟通困难,工作流程不熟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p> <p> 好在这次夜班有一位本院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战斗,针对操作系统、流程不熟的问题,她给我们耐心指导。针对交流不畅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把常用方言用拼音或同音替代。一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p> <p> 凌晨1点,一位80岁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因病情重,对呼吸面罩不适应,烦躁不安,且不停地剧烈咳嗽,嘴里不断地喷射出痰液、飞沫,此刻患者呼吸急促、口唇紫绀。面对如此紧急情况,吴丹丹护士长立即使用高流量吸氧设备促进氧合,并握住爷爷的手耐心地安慰。待患者血氧饱和度回升,情绪慢慢稳定后,仔细擦拭爷爷脸面部的痰液和口腔分泌物。看着护士长弯腰俯身照顾爷爷的样子,顿时觉得她是那么的美丽!</p> <p> 夜班最后的挑战就是抽血,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戴着厚厚的外科手套,透过模糊的护目镜,面对满满7排采血管,我们顿时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很多高龄、肥胖患者,极其考验我们抽血的技术,好在凭着我们过硬的一针见血的本领,很快完成了抽血任务。在忙碌的工作中,大家早已忘记对新冠病毒高度传染性的恐惧,脑子里只有责任和担当,工作起来还是那么的起劲,最终完成了几百余管血标本的采集。</p> <p><br></p> <p> 夜班结束后,脱掉防护服、隔离衣,瞬间感到一阵寒意袭来,全身汗湿的衣服经冷风一吹,才把我们彻底吹醒,这是2月少有的寒冷天气;大家渐渐感到耳朵被勒得非常痛,鼻梁和额头压出了血印,但完成了首个夜班,每个人还是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因为我们都拥有一个梦想:<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那就是待到春花烂漫时,你与繁花共</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