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钱元璙(公元886-942),字德辉,初名传璙,浙江临安人。吴越国王钱镠的第六子。</h3><h3>钱元璙和他次子钱文奉在苏州任刺史各三十年,把苏州建成了生活安定、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h3><h3>现存的虎丘塔,便是在那个时代建成。</h3> <h3>苏州城从春秋末期建成己来,到钱元璙任苏州刺史时,已有1400多年,城墙己残破,成了土城。钱元璙发明用夯土墙外包砖建城墙,修整完成后,苏州城雄伟挺拔,美观典雅。从此这种筑城方法被大量采纳。</h3> <h3>他兴修水利,还组织了营田军,人数达七八千人,专门为农田导河筑堤,使苏州的水田成为全国最好的水田。他鼓励垦荒,“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使农田大幅增加。在他的治理下,苏州地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h3> <h3>钱元璙对苏州的贡献,还体现在园林建设上。他特别喜欢建造园林,是一个狂热的园林建筑爱好者,他建起了苏州发展史上最大的园林——南园。《吴郡志》载:“南园,吴越广陵王元璙之旧圃也。老木皆有抱,流水奇石,参差其间。王禹偁为长洲县令,尝携客醉饮。”《吴郡图经续记》说他“颇以园池草木为意,建南园、东圃及诸别第”。又说:元璙“好治林圃,釃流以为沼,积土以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比及积岁,皆为合抱,亭宇台榭,值景而造,所渭三阁,名品甚多,二台、龟首、旋螺之类”。北宋诗人苏舜钦也在游南园之后,写下诗歌:“西施台下见名园,百草千花特地繁。欲问吴王当日事,后来桃李若为言。”后来苏舜钦构筑的沧浪亭、范仲淹创建的郡学之庙等,都仅是南园的一部分。</h3> <h3>元璙之后,其子文奉又继续任苏州刺史三十年。父子俩经营了苏州整整一个甲子。</h3><h3>钱文奉自小聪明过人,习书史,爱弓马,精骑射,能上马运槊,以武艺高超闻名;他治军有方,礼贤才士,有儒将之风。</h3><h3>钱文奉也是一个狂热的园林建造者,它在苏州扩筑南园、建造东墅(又名东庄),均为吴中名胜。宋人路振《九国志》称之为“东墅”,钱文奉曾“三十年间,极园池之赏。奇卉异木及其身,见皆成合抱。又累土为山,亦成岩谷。晚年经度不已,每燕集其间,任客所适。文奉跨白骡,披鹤氅,缓步花迳;或泛舟池中。”</h3><h3>钱文奉情趣高雅,兴趣广泛,喜欢收藏书画珍玩古物,其品质之精,数量众多,令人赞赏。这些宝器被存放在美丽的园林里,适得其所;文人墨客云集园林,谈古论今,把玩文物,鉴赏宝物,其乐无穷。</h3> <h3>钱元璙父子经营苏州六十年,修水利、筑城墙,建园林、收珍藏,把苏州建成了一个环境优养的宜居城市。</h3><h3>现代史家认为:时至北宋,以两浙之境而论,苏州最出人才,这与钱元璙、钱文奉幕府有着或多或少的渊源关系。南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记云:钱元璙父子“皆为中吴军节度使,开府于苏。时有丁陈范谢四人者,同在宾幕。”这四人是同僚,同为中吴军节度推官。推官的身份,近似秘书。但这四位秘书的孙儿辈,都是北宋赫赫有名的人物:丁守节,其孙丁谓,贵为丞相;陈赞明,其孙陈子奇,官至太子中台,被称为“吴下三贤人”,家住阊门;范梦龄,其曾孙是范仲淹;谢崇礼,其儿子谢涛,官至太子宾客,属东宫官属。王鏊《姑苏志》也对这一现象称赞不己,很羡慕“其子孙皆至大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