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姥姥于2020年1月29日凌晨一点与世长辞。恰逢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举国上下一致抵御,姥姥的去世一切从简,我的女儿特为她的太姥姥祭文一篇:</h3><h3><br></h3><h3>尊敬的长辈、亲朋好友、邻里乡亲:<h3> 江河呜咽,松柏低垂。我的太姥姥王黑莲于2020年正月初五凌晨去逝,享年92岁。</h3><h3> 太姥姥这一辈子命途多舛。她娘家清徐县集义乡小王村,三岁丧母,受着后母的虐待,和兄嫂相依为命;后曾在其姥姥家生活;14岁嫁得良人才算得一段幸福生活,上有婆婆,中有两个姑姐,下有三个侄女,再加上五个儿女,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夫妻两人身上。1987年,太姥爷的离世,让她孤身一人承担起了这个家。</h3><h3> 即使生活清苦艰辛,她也用“坚忍”熬过了这九十多载风雨。她这一生,完成了一个女人最伟大的使命,成为了最不朽的灵魂。</h3><h3>她心灵手巧。儿女孙辈都穿过她裁的衣服、她纳的鞋;吃过她做的饭、她拌的菜;戴过她打的盘扣结。斯人已逝,但我不止一次的想念围在她火炉旁的米花糖和甜红薯,想念她勾勾手指缠绕芊芊情思的盘扣结。</h3><h3> 她温柔善良。从儿女辈,到孙辈,再到重孙辈,一条大炕是岁月变迁的见证,更是四世同堂的欢愉。她用她的温柔给后代儿孙以庇护与指引。斯人已逝,但我不止一次的想念她在大炕上曾讲过的世事变迁和生命箴言,想念她轻拍我背哄我入睡的呢喃耳语。</h3><h3> 她干净自理。她一直是一个极注重形象的人。她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她的箱柜总是井井有条的,也正如她这个人――不染纤尘。但她的自理却让人心疼,一辈子不愿意劳烦他人,甚至在去世时都挑在了严苛的大环境下。</h3><h3> 一切从简。没有吵吵嚷嚷的八音会,没有香火不息的祭拜,没有风风光光的龙杠,没有绵延不绝的十里相送……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一个四世同堂老人该有的体面。</h3><h3>在她自己的生命信条里,不忘初心,坚守本意:不怨世道不公,不怨命运不顺,不怨人心不古。</h3><h3> 但是,我倒希望她可以怨一些,任性一些,做一回无需费心劳思、含饴弄孙的悠闲老太。</h3><h3> 斯人已逝,生者节哀。</h3><h3> 只愿天堂里的太姥姥可以与丈夫相依相伴,不再有苦难,不再有心酸。</h3><h3> 也希望留下的儿孙继承发扬她的作风,以真诚待人,以善良待世,以孝为先。</h3><h3> 太姥姥,一路走好。</h3><h3> 重外孙</h3> 2020年正月初九。</h3> <h3> 亲亲😚我的姥姥, 终其一生,勤劳简朴、宽以待人、辛勤劳作、忍辱负重,把女人一生所扮演的各个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有丰功伟绩,没有叱咤风云,甚至目不识丁,但她在平凡的生活中做一个平凡的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姑妈,好婆婆,好岳母,好奶奶,好姥姥……</h3><h3> 姥姥的好一言难尽,姥姥吃的苦也是一言难尽,她的故事一箩筐说上几天也说不完。</h3><h3> 可眼见得平时健健康康的姥姥只因心衰竭,胸闷几天便与我们阴阳两隔,舅舅姨姨们哭天抢地,仿如天崩地裂,失去母亲的痛难以言表,几多无奈、几多惆怅!</h3><h3> 安息吧,姥姥!</h3><h3> 但愿来生你从儿时便有幸福萦绕身边,躲过人生所有劫难!</h3><h3><br></h3> <h3> 悄悄的你走了</h3><h3> 正如你悄悄的来</h3><h3> 你挥一挥衣袖</h3><h3> 不带走一片云彩</h3><h3> 却带走我们无数的思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