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宅日记

石头吉祥

<h1> <b>家宅日记</b></h1><h3></h3> <h1><b>  2020这个春节过得很沉重,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打开百度搜看“全国新型肺炎疫情实时动态”中的最新消息,非常盼望早日看到疫情得到控制,不再有新病例增加。看了百度再看微信朋友圈里每天大家转发的有关疫情的文章链接,了解一些具体的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了解这场疫情中的人和事,常常被“逆行的医务人员”们的事迹感动泪目,也为“武汉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遭遇的种种艰难”充满同情而难过落泪。虽然,最近每天都能看到一些好转的消息,连续十三天来呈现出感染人数下降的趋势,但是各地都还是“一级响应”状态,各种防疫措施还在实施,“疫情是命令,防护是责任”,谁也不敢心存侥幸 ,掉以轻心。因为湖北武汉的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性太凶猛太可怕了,因此人们的心情还是无法放松,自然也就不敢放松警惕,隔离必须继续,不敢有半点含糊。自从过了年以后,我们单元一直封闭着不许下楼,每天都是老老实实地宅在家里,尽管窗外阳光灿烂,却不能沐浴着清澈的暖阳在草长莺飞的大地上去走动,只能推开窗户望一望天高云淡的高远和静默,看一看楼下院落里渐渐泛绿的安静的草坪,听一听窗前海棠树上灰喜鹊和麻雀的啾啾喳喳的迎春曲。<br></b></h1><h3></h3> <h1><b>  今年过了年已经二十多天了,马上就要出正月了,平日里我和儿媳妇这些不喜欢跟风的人也开始跟着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天天晒得做各种美食的人们的风气了,因为宅着有的是时间,而心又不能沉静的缘故,无法安静读书,有时看上几遍脑海里还是一片空白,索性不怎么看了,干脆也开始每天都学些做饭的技术活,跟着朋友们发的有关做食物饭菜的视频或图片不断实践,学做面包、蛋糕、面皮、碗托等等,另外也做一些忙碌的时候不多做的水饺、蒸饺、韭盒、枣饼子、肉卷子等。这段时间,我和儿媳妇两个在做饭方面感觉配合的十分默契,不需言语交流就能相互完美合作。比如做饺子的时候,我擀皮,她包;做面条的时候,我和面擀面,她做菜;蒸包子的时候,我发面搭碱 ,准备馅儿,她捏包子。今天上午,我们婆媳俩坐下来一起品茶的时候,我突然想起自己曾经给学生教过的一篇课文: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文中记述了父亲与自己,自己与儿子之间那种平等、有趣、亲近、温馨的微妙关系,的确如兄弟般的自然放松,友好和谐,坦诚相待,令我难忘,颇受教益。或许这是父子人伦的一种较高的境界,很多家庭达不到这样的层次,但是可以当做追求的境界,学习的榜样。那么,推而言之,多年母女能否成姐妹?答案是肯定的。我感觉这些年自己不仅与女儿早就成姐妹的那种融洽和谐,亲切自然,平等互爱,彼此尊重,不仅如姐妹,也如闺蜜啊,哈哈。而且,自从2012年儿媳妇进家门以后,至今我们一直生活在一起,这些年月,我们彼此带着各自家庭的烙印在一起相互磨合,相互包容适应,相互帮助合作,如今也感觉有一种亲切和温馨,也有了一种多年母子成朋友成姐妹的和谐融洽。我这个人 本性直率,不会虚情假意说些冠冕堂皇的好听话语,也不会做表面工作,却始终有一颗慈祥不移的真心,毫无保留地帮助孩子们的生活,尽管力量单薄有限,但是作为一位母亲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儿媳妇聪明达理有学问,特别能理解人生事务,对家庭有责任感,因此在这八九年的光阴里,我们为了建设好这个小家庭这一共同目标,心劲合一,共同努力,配合的挺好的。也在时光深处慢慢地建立了亲密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友善和谐和依依恋惜之情。</b></h1><h3><b><br></b></h3><h3></h3> <h1><b>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都是很微妙的,往往缺乏沟通而生出罅隙与隔阂,全凭着都对小家庭成员爱的力量让彼此理解和包容。婆婆最爱的儿子和孙子,正是媳妇最爱的丈夫和儿子,这种无私强大的爱可以化解一切,包容一切,这是婆媳都心领神会的。我常想女人天生的母性情怀,做母亲的舐犊深情、对子女的呵护至爱,让做了母亲的女人彼此容易理解和共鸣,彼此同情和心灵相通。这也是婆婆和儿媳妇和睦相处成姐妹的本性相通之处。 我每次看到儿子和媳妇两个人在一起亲密无间的幸福模样,看到他们夫妻俩有说不完的话题,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每次听到小石头喊着妈妈时的那娇美甜蜜的声音,以及那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感觉,我就打心眼里喜爱儿媳妇, 觉得儿媳妇是我儿子的温暖和情感的归属,是石头依赖、幸福、安全的最强大的保障与后盾之一,是我们这个家庭的中坚力量。我面对儿子、媳妇、孙子的时候,心里就涌现出面对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因此我时常默默地提醒自己,</b><b>在平常生活的岁月里,一定要不断努力,不断反省,不断地修炼和完善自己,让亲人之间充满爱的力量和亲情的温暖。</b></h1><h3></h3> <h1><b>  疫情没有结束,隔离不敢松懈,在这乍暖还寒时候,我们安然地宅着,争取在这段时间厨艺大长,让一家人在吃吃喝喝中静等疫情消散,花香摇树。</b></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