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病毒更可怕的恶(散文)

落霞孤鹜

<h3> 文/王爱华</h3> <p>  腊月二十九清早,我在海口居住的小区楼下早餐店吃了碗湖北热干面,没曾想回到家中不到两小时,就收到了武汉封城的消息……</p><p> </p> <h3>  打开电视,翻看手机,有关肺炎疫情的消息扑天盖地,着实把我胃中尚未消化的热干面搅和得翻江倒海,几欲呕吐。紧接着电话、信息、微信此起彼伏:不出门,不聚餐、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一地鸡毛。</h3> <h3>  因为冠状病毒的爆发,2020年的新春阻断了千千万万归心似箭的脚步,让万家团圆的喜悦与欢腾戛然而止。整个春节期间,除了人心静不下来,大街小巷、车站码头、城市乡村,一切都静得出奇。</h3> <h3>  武汉封城的消息,如同一枚炸弹炸醒了所有国人。肺炎爆发,病毒肆虐,各种消息充斥网络,一时间,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骚动,病毒让人猝不及防,恐慌不安。</h3> <p>  较之于我许多过于惊恐的朋友,我倒显得几分从容淡定。作为一个毫无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我虽无法从专业角度去认知病毒、解读病毒,但我深信病毒不会无端飘来感染你,它是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等附着物传染的。我自信,只要不近距离接触病人,不接触污染物,就不会感染。至于“气溶胶”传播尚未确定,即便确定,我宅居的海口空气绝好,这里没有扬尘,似乎更显安全。不过话又说回来,恐慌又有何用,真要是得了,上帝也救不了。万一真是怕得不行,索性宅在家里做一回陶渊明“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p> <h3>  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抢占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在家宅居的这段闲暇日子里,天天看微信,看电视,上网,流连于各种新闻之间,既关注疫情蔓延的态势,也关注疫情期间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h3> <h3>  在今年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抗疫一线的感动是最抢眼的一大亮点。无数普通人勇于奉献,积极投身到战疫行动中。有不计生死奔赴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志愿者们在火神山、雷神山工地忘我工作,在社区路口设卡把好体温监测;有农民工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生产口罩等应急物资;有外卖骑手、的哥、民间车主自告奋勇义务帮助接送医务人员和病弱人员;有匿名市民捐出多年积蓄;还有很多爱心人士放下东西扭头就走。她们有人出人,有力使力,有钱捐钱,只求奉献,不计回报,一个个凡人善举诠释着新时代的人间大爱,汇成共同抗疫的暖流……中国人面对磨难时的坚韧与顽强,可歌可泣,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h3> <p>  中华民族是个神奇的民族,每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人民就异常团结,抱成一团,越是生死存亡之际,越能爆发更加强大的凝聚力,这次疫情也不例外。可不幸的是,截止今日,已有22位身处不同岗位的抗疫英雄相继殉职,他们之中有因为身赴一线感染新冠肺炎殉职的,有因为连日工作抗疫过劳殉职的,有因为发生意外殉职的。而正是这些抗疫英雄们用生命坚守自己的职责,才让14亿同胞拨云见日,看到了胜利的曙光。</p> <h3>  灾害面前,我们看到了众多人性的善和美,但同时也看到了不少人性的恶。当许多人都在为疫情防控做“加法”的时候,竟有不少人做起了“减法”。诸如有的人隐瞒病情不报,有的人趁机发国难财,有的人在电梯里吐口水污染环境……种种让人百思不解的怪事频频发生,种种不堪入目的画面频频出现。</h3> <h3>  一般来说,灾难到来时更能快速分离出人性的善恶、素养的高低。疫情也是一面镜子,能照射出人性的复杂多变和精神世界的参差不齐,善良的人是真善良,有本事的人是真有本事,坏的人是真坏,蠢的人是真蠢。</h3> <h3>  战“疫”紧要关头,各地却陆续出现数起恶意“吐口水”事件,既有广西、重庆、山西的,也有山东、湖北、贵州的。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竞相在疫情面前现出原形。他们恶毒的心理仿佛在向世人昭示:“凭什么倒霉的人是我,要病一起病,要死一起死!”林林总总的恶行让我的心一阵阵地抽搐着,每天只要一看到这些丑恶不堪的画面,愤慨之余,心情显得无比沉重。</h3> <h3>  今天,在群里除了看到几个在电梯里故意吐口水污染环境的视频,还看到了一个更加恶意的暴行视频。1月23日早上,河北石家庄一医生在急诊室为发烧病人诊治时,看见一名发烧病人有咳嗽症状,却没戴口罩,担心病人等待期间交叉感染,便递给他一个口罩希望他带上。没想到该发烧病人情绪失控,对着医护人员怒吼:我生病了,你给我口罩有用吗?然后一下就把医生的口罩扯下,朝她吐口水,说道:“我不活了,你们都别想活!”</h3> <h3>  看完视频,实在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文在笔下,不得不写”——给那些个口吐“芬芳”的渣男渣女们写个“阴德碑”;且不说她们的身体有没有冠状病毒,有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她们的灵魂、人性绝对被传染了,且深入骨髓,病入膏肓。</h3> <h3>  不得不承认,疫情期间,人心比病毒还要难防。比起病毒,这些人内心的扭曲更难根除。心理学中,这种扭曲的心态称为病态自恋。在鲁迅的笔下,这些人则是“胆大妄为者日益猖獗,庖中投毒,砧上操刀,唯恐父母之邦不早毁灭……”加缪在《鼠疫》小说里更是对人性之恶作了注解:“鼠疫从大家身上带走了爱情和希望,比治病更难的是治疗创伤。”</h3> <h3>  无论在公众场所或特定环境里恶意吐口水污染环境,作为不为人齿的一种缺德行为,此举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防疫资源,无疑也加剧了集体性焦虑和社会恐慌,给他人添乱、添堵。</h3> <h3>  据报道,疫情期间多次出现伤医、辱医、杀医事件。对这些充满恶行的人来说,人性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柴静感言: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永远不要高估人性善,低估人性的恶!此语让我想起了一部反映人性恶的电影——《美国田园下的罪恶》。</h3> <h3>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美国一个平凡的小镇上。16岁的女主西尔维亚因游乐园工作的父母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她与患有小儿麻痹的妹妹詹尼。于是父母将她与妹妹暂时寄养在格特鲁德家中。格特鲁德是个37岁的单亲母亲,育有七个子女。格特鲁德的孩子宝拉意外怀孕,消息在学校传开后,格特鲁德和宝拉认定是西尔维亚在散播谣言,噩梦就这样开始了。西尔维亚被捆缚关在地下室里,格特鲁德怂恿子女用酷刑折磨西尔维亚,用烟头烫,拳打脚踢,把玻璃瓶塞进她的下体,用烧红的铁丝在她的身上写字……而且折磨西尔维亚的不仅仅是格特鲁德和她的五个大孩子,还有镇上其他儿童也参与到残酷的摧残中,共同实施了美国历史上针对个人犯下的最严重的罪行。西尔维亚在长达五个多月的折磨中,倍受凌辱和摧残,最后悲惨死去。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从头到尾每一分钟对我都是一种虐心的煎熬,心里充满着对世界的绝望。由此产生的感觉是,鬼怪没有人可怕!当人脱离文明和道德的约束,一切事情都变得理所当然。</h3> <p>  可怕的故事总是那样的震撼人心,十年前看过的这部由“禁室凌辱”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至今仍是那么的记忆犹新。因为它让我对那个罪该万死的只判了个终生监禁、而后改判、最终释放的女恶魔始终心存芥蒂,让我脑海中“美妙西方”的印象呈断崖式塌陷,更让我对那个自称“民主自由”、“法治蓝本”的“美国法制”产生了一个大问号——人性堕落到如此地步,法律却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法律的公平、社会的正义哪里去了?</p> <h3>  英国剧作家、诗人本•琼森说,人的野性无异于橡树林中的各种野兽。英国作家笛福断言,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h3> <h3>  或许,命运因为难料而“神秘”,世界因为不同而“多彩”,对那些背离规则和文明之罪行的惩戒尺度,越来越被更多的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所坚守。比如在中国,对此类罪行并未一味地宽宥,对杀人犯罪动机卑劣、情节恶劣、手段残忍、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而无法定酌情减轻情节的,基本严格执行死刑规定;唯有提升违规成本,方能将那些恣意放纵的恶人关进笼子里。比如这次疫情中除了对殴打、故意伤害、故意杀害医务人员;对医务人员实施撕扯防护用具、吐口水等行为,可能导致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等七类涉医违法犯罪严惩外,还对这次疫情中与规则和文明背道而驰的,诸如“朝电梯门把手吐口水”的恶人,出门不戴口罩的“自由人”,唯利是图卖假口罩的奸商,以及明知道自己感染冠状病毒故意传播他人危害社会的“害人”等等……该需要及时、有力的规训与惩罚的必须予以严惩,让所有的恶行都会受到对等的惩罚!</h3> <h3>  也许只有痛才能触及人性,也许只有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才能检验人性,也只有陷入困境,我们才会追溯、审视病毒身后社会、人心、自然、道德所表现出来的一切。</h3><h3></h3> <h3>  人性在灾难中的表现才是人性真正的本质,无论真善美与假丑恶。由武汉疫情爆发的这次灾难,就是对人性的一次考验。</h3><h3></h3> <h3>  今年的春节,让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时间静下来看电视,想事情,思考问题,反省人生。相信更多的人能在阵痛中读懂正义和爱,以及与其息息相关的社会体系,让它更合理,更有人性的光芒,并且在我们安静下来的时候懂得如何拥抱高贵的灵魂与应该坚守的道义。</h3><h3></h3> <h3>  就最近疫情发展的趋势看,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有可能还得继续宅居家中一阵子。也好,既留之则安之,不妨好好怡养心性,守心自安。要相信,有风雨的地方一定有彩虹,阴霾过后必定有丽日,就让“走过冬天便是春”成为我们心中的那份笃定吧。</h3><h3></h3> <h3>  今天的海口依然是个好天气,太阳暖洋洋的,那束温暖的灿烂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让人释怀而惬意。真心希望人性之最美、最善之光如暖阳灿烂明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