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80年代的茶砖

空寂

<h3>景谷80年代的茶砖,很少有人听说过,更别说见到这款茶。</h3> <h3>景谷80年代的茶砖,首先是云南茶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青砖,一种是熟砖。</h3><h3>青砖主要作为一种边销茶来销售的。青砖始于1967年。</h3><h3>熟砖主要作为一种侨销茶,销于台湾,香港,澳门等地方。熟砖始于1974年,在20世纪80年代,云南普洱(指熟茶)在中国港澳市场之后。相继打入了日本,法国,德国市场,这是普洱熟茶大放光彩的世界。熟茶在国内并没有什么消耗,主要供应香港及国外市场,是为了国际贸易的需求。</h3> <h3>唛号:所说的唛号就是数字的编码,为了区域的划分,所以给它一个数字编码,把它称作唛号。</h3><h3>茶叶的拼配,重量,包装,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与规定。</h3><h3>熟茶分散茶,饼茶,砖茶,沱茶的形状。</h3> <h3>青砖是以景茶转化而来。熟砖自是参照了青砖的级别及制作的工艺,重量,包装等等。比如青砖与景茶的原料是一样的。同时都以四级和十级茶作为它的原料。茶砖也是一样的。</h3><h3>但在实际操作上,沱茶优先选择原料,次之是饼茶,再次是砖茶。也就是说当时的沱茶的原料的等级级别还是蛮高的,第二才能排列到饼茶,再次是砖茶。</h3><h3><br></h3> <h3>文革砖是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在那个时代并没有简称文革字样,所以印刷上文革字样的是不可能的事情。请记住,孟海茶厂并没有生产过500克的茶砖。也没有所谓的A4纸大小的纸张牛皮纸包装的,和红条标志的80年代的文革砖,珍藏版的熟茶等,这些花样百出的文革砖都值得我们去思考。</h3> <h3>现在能够看到的70年代至80年代的茶砖,无论是青砖还是熟砖,其内质是一样的粗老。里面的碎末较多。一定要清楚,青砖和熟砖在现在的市面上,你看到的它的内质粗,里面碎末多。</h3><h3>据考证,当时普洱茶生产厂家的确有景谷茶厂这个厂子。但是只是生产熟茶为主。并没有景茶的计划。也就是说在计划经济的时期,茶厂没有自营生产的权限,甚至也没有自己的销售权利。所有的订单都是由云南省茶司提供。工厂只负责加工的。至于说到80年代,景谷茶厂的砖克度为500克,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生产出500克的茶砖。而且景谷茶厂当时主要以散茶为主。因为当时属于计划经济管控时期。内地不可能消耗普洱熟茶。所以茶厂无法接单。也就不可能有客户要求什么茶重量的问题。而且外销统一唛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