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美国——纽约(上)

彭夷安

<h1><b>  从进入小学到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我们这一代人所了解的美国,就是一个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帝″到处发动侵略战争,是最凶恶的敌人。</b></h1><h1><b> 1971年的乒乓外交,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联合公报,到1978年两国正式建交,再到有同学去美国留学、亲朋好友的子女去美国求学定居生孩子,也使我们的思想一步步开窍:哦,美国并非那么可怕嘛!</b></h1><h1><b> 后来有去美国照顾第三代或旅游的亲朋好友回国后,均对美国的自然风光赞誉有加,引起我们强烈的好奇心:一定要去美国看一看!</b></h1><h1><b> 贴心的女儿为我们创造了这一机会——2019年4月-6月,我们在美国呆了2个多月。而且在女儿的精心安排下,游历了美国东、西海岸多个城市和著名的风景区,感慨颇多!</b></h1><h3> </h3><h3> </h3> <h1>  </h1><h1><br></h1><h1> 机翼下的纽约已清晰可辨。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终于即将到达终点!</h1> <h1>  飞机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着陆。发现机场内运送行李的推车每辆收费6美元;或每件行李收费4美元。与中国免费使用推车不一样哦!</h1> <h1>  女儿全家来机场接我们。外孙眼尖,开心地呼唤着:"外公!外婆!",一路小跑过来与我们亲切拥抱!</h1><h1> 当天的晚餐由外孙亲自摆盘。</h1> <h1>  从到达纽约的第二天开始,我们就在女儿一家的带领下,或参加当地华人团队游,游览了纽约的许多景点。</h1><h3><br></h3><h3></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  1. 《911国家纪念博物馆》</b></h1> <h1>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两架客机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造成近3000人遇难,其中包括400多名救援人员。</h1><h3></h3> <h1>  爆炸发生后,双子楼因毁坏严重而坍塌。人们把双子楼拆除后的遗址称为"归零地″(Ground Zero)。</h1><h1> 现在遗址上建有两个占地各4000平方米、深6米的大型瀑布纪念池。</h1> <h1>  水池四壁水流源源不断,象征着生命的生生不息。</h1><h3></h3> <h1>  所有遇难者的姓名均刻在两个巨型水池四周的墙体上,让人们在怀念逝者的同时,也祈祷他(她)们能获得重生。<br></h1> <h1>  纪念博物馆旁,一座形如展开双翅翱翔的大鸟的白色建筑,是世贸中心交通枢纽。</h1> <h1>  从交通枢纽往下走,即可进入9.11博物馆。</h1> <h1>  博物馆中收藏有上万件展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双子楼中最后一根矗立的梁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扭曲的钢材</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残存的地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9.11救援者当时使用的车辆</h1><h3></h3> <h1>  纽约消防队第3梯队救援时所使用的云梯车。第3梯队成员在救援中全部遇难!向这些无畏的勇士表示崇高的敬意!</h1> <h1>  这段引自维吉尔的诗句:"即使世界轮转,也不能将你从记忆中抹去。″是利用世贸中心建筑剩下的钢铁铸造而成的。</h1> <h1>  "幸存者之梯″,置于参观者行走的自动扶梯一旁。</h1><h1> 9.11恐怖袭击时,为上百名逃生者提供了安全的通道。</h1><h1> 参观者在此重走当年9.11幸存者的逃生之路,可深深感受到逃生者那种恐惧、惊慌、庆幸的复杂心情。</h1> <h1>  走出9.11纪念博物馆,仰望蓝天下的世贸建筑群,由衷地祈祷:愿逝者安息,愿悲剧不再重演,愿世界各地永远和平安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2. 自由女神像🗽</b></h1> <h1>  去拜访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时,途经位于Broadway(百老汇)大街26号附近的著名铜牛。</h1><h1> 不少游客在此与铜牛亲密合影,因为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发财梦!💰</h1><h3></h3> <h1>  据悉:摸了牛蛋会给人带来好运哦!</h1> <h1>  铜牛后面为美国海关局大楼。这是一座典型的希腊式建筑,现在是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到轮渡码头</h1> <h1>  从渡轮上远眺自由岛上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像。</h1><h3></h3> <h1>  自由岛对岸是纽约最繁华、高楼林立的曼哈顿区。</h1><h1> 一群不知名的鸟儿正在哈德逊河中翩翩起舞。</h1> <h1>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于1876年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送给美国的礼物。</h1> <h1>  自由女神像已成为美国的象征,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h1> <h1>  告别自由女神,继续乘坐渡轮来到埃利斯岛(Ellis Island)。左前方隐约可见自由女神的侧影。</h1> <h1>  1882-1954年间,约有1200万名移民在埃利斯岛上的移民检查站接受检查,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现在该检查站已改为"移民博物馆″。</h1> <h1>  移民博物馆大厅内。</h1><h1> 馆内主要展示的是美国大移民时代的相关信息。</h1> <h1>  移民博物馆外。背景为曼哈顿区林立的高楼。</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3.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b><br></h1><h3></h3> <h1>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简称Met)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 它与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俄罗斯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h1> <h1>  第一次上午去参观时,博物馆尚未开门。门前一平如镜的水面倒映着周边建筑,别有一番风味。</h1> <h1>  其实水面并不平静。喷泉喷出的银色水珠落入水池,溅出一串串水花,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看得分外开心!</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博物馆入口大厅</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大厅摆放的鲜花共5束,每星期更换一次,一个月费用需5-6万美金!由美国《读者文摘》的创办者华莱士夫人永久无偿捐赠。</h1><h1> </h1> <h1>  大厅正面主楼梯,由此可到达二楼展厅。</h1> <h1>  Met以前的门票是执行"自愿付费制″的,但按建议价购买门票的参观者仅有10%左右。看来爱占小便宜的人还不少哦!</h1><h1> 为填补这一巨额亏损,自2018年3月开始,馆方对成年人执行"必须付费制″的规定。</h1> <h1>  </h1><h1> 馆内藏品多达3百余万件,时间跨度5千年。展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目不暇接。虽前后去过两次,而且有小外孙兼做导游和翻译,仍然只能走马观花!</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展厅的布置大气舒适</h1> <h1>  美国艺术展厅内,一位女士在模仿雕塑的"拉弓射箭″造型,但似乎有点走样!</h1> <h1>  罗马雕塑大厅内,一位中国游客正在向工作人员请教。</h1> <h1>  各展厅中有大量精美的雕塑。</h1><h1> 这是《希腊及罗马艺术展区》入口处的一座雕像。头的上半部应该是有意缺失的,留给参观者想象的空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浓浓的母子情!</h1> <h1>  乌戈利诺和他的儿子们(1865年)。父亲的面部表情十分痛苦!</h1> <h1>  古罗马时期美慧三女神组雕。 她们身材曼妙、体态优雅,可惜缺少头部。我推测她们应该是笑容满面的,甚至好像能听到她们咯咯的清脆笑声!</h1> <h1>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精致浮雕石棺。</h1> <h1>  这是中世纪艺术展厅中的一座雕像。婴儿与母亲对视,分外温馨!<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位少女的眼睛真迷人!</h1> <h1>  </h1><h1> 博物馆中藏品最多的应该是绘画,其中有许多大师级画家的名作。而且都没有镜框,可以近距离仔细观赏。</h1><h1> 很遗憾本人的美术细胞不多,只能凭画家名气或自己的感觉来欣赏了。</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男子画像》提香(1515)</h1><h1> 男子忧郁的眼神凝视着前方,有什么心事呢?</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收割者》勃鲁盖尔(1565)</h1> <h1>《拉瓦锡和他的妻子》大卫(1788)</h1><h1> 见到这位"现代化学之父"倍感亲切!因为本人毕业于化学专业,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等课程的教学,不但久仰拉瓦锡的大名,而且对他将化学从定性引入定量的巨大作用耳熟能详。向他致敬!</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洛依次 (1851)</h1><h1>描绘了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场景</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布罗格利公主》 安格尔(1853)</h1><h1> 这位公主身上的宝蓝色绸缎裙子实在太漂亮了!</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穿斗牛士服的维多利亚小姐》</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马奈(1862)</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舞蹈教室》德加(1874)</h1><h1> 不少资料介绍这幅画是"镇馆之宝",你觉得呢?</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修拉(1881)</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海边》雷诺阿(1883)</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钢琴前的三个女孩》</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雷诺阿(1890)</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很欣赏雷诺阿的这两幅作品,画面中的青年女子和女孩的面孔粉嘟嘟的,皮肤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来,太可爱了!<br></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麦田中的柏丝树》凡高(1887)</h1><h1> 凡高自认为这幅画是他描绘夏季的油画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鸢尾花》凡高(1890)</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与凡高亲密合影。后墙上均是凡高的名画。</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拜玛丽亚》高更(1891)</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鸢尾花小径》莫奈(1914)</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睡莲》莫奈(1919)</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喜欢有小孩或美女的绘画。好可爱的小帅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阳光少女!</h1> <h1>  这位女士的头发如此蓬松,而且别了好多蝴蝶发卡,估计是假发套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位美女好养眼!</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狡兔酒巴》毕加索(1905)</h1><h1> 印象中毕加索的风格不是这样的,所以看到署名"毕加索"感到有点奇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吃棒棒糖的男人》毕加索(1938)</h1><h1> 浓眉大眼、色彩艳丽,我觉得这才是熟悉的毕加索画作的风格。</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一些宗教或神话题材的绘画也很好看。</h1> <h1>  习画者正在临摹名家的作品,水平不错哦!</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老师在给小学生介绍画作的背景。她手指着的画,是法国著名画家塞尚的代表作《玩纸牌者》。</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坐在后右侧戴眼晴的小帅哥,根本没看着老师。是不是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特异功能?</h1> <h1>  工作人员正在清扫地面。她后面墙上是法国著名画家安格尔为一对贵族夫妇画的肖像。</h1> <h1>  驻足在一幅幅赏心悦目、魅力四射的画作前,真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进入兵器盔甲展厅。</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席地而坐的小学生们在做笔记</h1> <h1>  来到亚洲艺术展厅。一位奶奶级的工作人员十分热心地为我们在地图上划出参观路线、为我们介绍馆藏珍品、并与我们合影留念。谨向她表示诚挚的谢意!</h1> <h1>  中国展厅中,一幅悬挂在整个墙面上的元代壁画气势恢宏、令人震憾!</h1> <h1>  该壁画名巜药师经变图》,长15.2米,高7.52米,出自陕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后殿的西山墙。1929年被寺内僧人以1600块大洋卖给了两个美国人。</h1> <h1>  此画人物众多、描绘精细,虽经700多年沧桑巨变而流落海外,仍色彩艳丽,不愧为稀世珍品!</h1> <h1>  中国馆内处处可见各个朝代的佛像。 </h1><h1> 这是唐代脱胎漆器佛像,来自直隶省正定大佛寺。正襟危坐,慈眉善目!</h1> <h1>  辽代彩绘木雕水月观音像。胖胖的面庞显得和蔼可亲。</h1> <h1>  河北省易县八佛洼等身三彩瓷罗汉像(辽代)。</h1><h1> 他双眉紧皱、目光坚毅、嘴角下垂,一付冷峻的外表给人拒之千里之外的感觉。</h1> <h1>  他神情忧郁,是否在想:我何时能回到故乡啊?</h1> <h1>  上面这两尊佛像翊翊如生的神态,与以前在国内各大庙宇中看到的佛像迥然不同,由衷赞叹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功!<br></h1><h3><br></h3> <h1>  令人疼心的是,这组原存于河北省易县的辽代三彩瓷罗汉像共计16尊,但20世纪初期在内外勾结、监守自盗的过程中,至少损坏了3尊!现存于世的仅10尊,均流落海外,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其中的2尊。国内已荡然无存!</h1><h3><br></h3> <h1>  走进一个园形拱门,一座原汁原味的苏州园林建筑——《明轩》迎面扑来。</h1> <h1>  《明轩》是仿照中国苏州《网师园》里的"殿春簃”庭院建造的。其中的一树一木、一砖一瓦都来自中国,由中国的能工巧匠建造而成。<br></h1> <h1>  《明轩》的建筑费用,由从小在中国生活过4年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理事——阿斯特夫人捐赠。</h1><h1> 中国园林走进纽约,成为了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桥梁!</h1> <h1>  中国馆内还有许多稀世珍品。这套西周青铜礼器(1901 年西安宝鸡出土)一共13件,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欣赏价值。</h1> <h1>  其中的青铜禁(图片中承放酒具的中空长方扁平体)十分稀有珍贵。目前只有3件存世,大都会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各有1件。</h1> <h1>  最后进入埃及艺术馆。其中的丹铎神庙(The Temple of Dendur)是埃及政府于1965年送给美国的礼物,是从当地按编号一砖一瓦拆下,然后飘洋过海按原样安装而成。它是埃及之外唯一一座古埃及神庙,已有2400多年历史。</h1> <h1>  整个神庙大厅的上方和右侧均是玻璃幕墙,让神庙朝见日出、夕看日落、夜伴日月星辉,与天地一体。右侧玻璃墙外,是中央公园郁郁葱葱的树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埃及艺术馆中的展品</h1> <h1>  前后两次参观仍意犹未尽,不过纽约还有不少景点在等着我们去游览呢。</h1><h1> 再见,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后有机会一定再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