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本来是不想将此文章进行发布的。但我于2月16日看到“一家3口打麻将遭‘红袖章’打砸事件”,让我本能的想到前几日有感而发书写的文章。</p><p>文章内容如下:</p><p> 2020年2月9日晚,我在微信上看到“楚明辉不戴口罩事件”,而突然想到的。</p><p> 作为自然人,如果我能突然有以下感想,那么也说明不少人应该跟我也有相同的想法。</p><p> 这个事情大家再冷静想一下,应该对社会现状分析和自我行为把控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越是我们对楚明辉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那么就越值得我们来反思。既然此事能发生,那就说明不是偶然,就具有一定的“自然”性。</p><p> 楚作为市级医院院长,不可能“没知识、没文化、没高度、没修养”。此事件反映的是“一位知识分子”跟“基层保安”(或基层工作人员)在面对事件正面交锋时产生的沟通矛盾。因为两个人的工作环境、说话方式、身边人群修养都不是一个层次的。如果执勤者说话够温和,我想肯定不会有此事发生(因为楚手里就拿着口罩)。或者说,能让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宁愿不回家(原路返回)也不愿意带上手里拿的口罩,能如此“致气”,足以说明那些现场人员的工作水平了。</p><p> 楚虽在事件至终都未带口罩,但这一点不同于近期微信里的其他“不戴口罩”行为。比如:1.喝醉出来没戴2.身上没有,忘带3.精神病患者4.没病,但忘带还死要面子不讲理的蛮横行为。作为一名院长,能如此对抗,可想而知执勤者当时的态度和场景了。当然,我没有在现场,视频中也看不到“前奏”的真实场景;只能根据现状做深层思考和第一感觉的推测。而此文的目的是让不同环境的人们能始终思考自身的角色定位,指导自己前行的道路。</p><p> 我们暂且不分析楚平时的行为如何优雅、高度、明理;但至少不会经常闹出此类事件。而相反,以保安为代表的基层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死板、生硬、冷漠、一根筋”等症状。此次疫情一来;首先,他们的工作环境有“无私奉献、大爱、坚辛”的防疫主背景。其次,防控阻击战一打响,各级单位进入高压状态!从单位到办事处、社区对他们都下令进入一级戒备。那么这些像号令一样的文件,就成了他们手中的“上方宝剑”;“红袖章”一带,似乎天下就唯我独尊!因为我是在“抗疫”!</p><p> 平时说话都不讲方式,情商低,再有了这个环境后,终于可以“一招制敌”了;进入“不讲方式、不用解释,我说啥就是啥”的状态了。</p><p> 人们的追求都是向上的、不断提升自己的,从修养到行为;结交的人等,层次都在不停提升。但那些基层岗位的人们呢?似乎就是停止不前了。(如果不是这样,他可能就不在基层了)。那么两者的差异性也将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说话方式和档次也就拉开了距离。相信身边好多“上层次”的人们,回想“上次与陌生人间的矛盾”场景。大多都是这种差异化造成的结果吧?</p><p> 笔者就近期看到过这种差异化造成的啼笑皆非,双双落败的场景!当你很有礼貌的给他沟通时,他却对你冰冷相对!当你给他讲道理时,他却一根筋!当你厉害时,他反而变得还要厉害,甚至到不可理喻!不管是你以“动之以情还是晓之以理”的方式沟通,对他都是无动于衷、刀枪不入,坚持他的自以为是!</p><p> 当人们的层次不断提升,成为有一定脸面的人物时。那么再面临这些人一开始就以“熊孩子式”的说话方式与之对话时,矛盾不将是必然的吗?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些基层工作者情商能高一点,说话方式讲究一点,那他也不会在这当执勤保安了。最起码应该是个保卫科长。</p><p> 当然,本文作者是处在中立角度分析此事。因为我既不是一位公务人员,又不是一位基层工作者。所以本人观点可供大家理性思考和分析!最终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能以高情商应对身边一切事物,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状态中,缕出清晰的思路!</p><p> 最终对楚作为抗疫一线医生表示尊重和理解,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艰辛付出,表示感谢!</p><p> 楚是“牺牲品”,而决定她是牺牲品的人们是谁呢?</p> <p><b>(作者:李亚凯,1990年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联委员、平顶山市青联副秘书长、平顶山市书协草书委副主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