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太谷---羊杂嘎

YING

<h3>“羊杂嘎(gā)”是太谷当地的方言称呼,“嘎”字是“切割”的意思,普通话就是“羊杂割”,“羊杂割”顾名思义就是羊的五脏六腑,而太谷人把羊肚子里的东西称为“羊下水”。</h3> <h3>每到冬季来临“羊杂割”就会出现在太谷的小吃店和赶会的会场上,寒风从来阻挡不了太谷人对“羊杂割”的追捧。</h3> <h3>太谷的 “羊杂割”里有羊心、羊肺、羊肝、羊肠、羊胃、气管、羊血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羊器官”,</h3> <h3>“羊杂割”的清汤必须是要用羊骨熬制数个小时,汤色变成奶白色才可以。</h3> <h3>吃的时候先在清汤里煮“红薯粉”或者是“面条”熟到八成熟。</h3> <h3>然后把“熟羊杂”放入快熟的“粉条”里煮热就可以出锅了。</h3> <h3>吃“羊杂割”的时候要放葱花和香菜,在来一点醋提鲜,但“羊杂割”必须趁热吃,因为羊油稍冷就会凝固而影响口感。</h3> <h3>中医认为冬季喝“羊杂割”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而羊身上的各种器官都有不同的滋补功效,太谷人喝“羊杂割”的历史也非常的久远,据说在元朝时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每到冬天来临时,也就到了太谷人滋补养生的季节。</h3> <h3>冬天的街头上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割”在来一块酥油饼,寒冷的冬天里也要浑身冒汗,这也是太谷人舌尖上的冬季美食之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