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侯佳宁)

芳草小学 郭彩霞

<h3>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锡市六中初三一班 侯佳宁</span></h3><h3> </h3><h3> 所有的岁月静好,是有人用爱蘸着泪水悄悄抹去灾难。</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题记</span></h3><h3> 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成就了震撼世界的华夏文明,带来了可歌可泣的世纪赞歌。中华民族的摇篮,养育了为世界赞颂的华夏儿女,五十六个民族汇成一个家。</h3><h3> 2020年,一个新篇章的开端,一场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了整个神州大地,当西藏这片最后的净土也被疫情点亮时,至此,全国山河一片红。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h3><h3> 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以84岁的高龄再次挂帅出征,冲在了防疫战争的第一线,他以杏林本色出现在武汉,以一个中国人的形象站在世界面前。17年前,他带领中国战胜“非典”,相信17年后的胜利也一定会属于我们!他那布满血丝的双眼、掷地有声的话语,不仅使武汉人,也使每一个中国人,对战胜这次疫情充满信心。他说过,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位耄耋老人用一份信仰、一份责任告诉我们: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h3><h3>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除夕之夜最美逆行者的美丽身影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除夕本是举家团圆的日子,他们却逆流而上,把黑暗挡在身后,为我们撑起一片澄澈的天空。身穿白色战服的勇士用他们原本并不强大的身躯为身后的亿万国人筑起生命的屏障。那一封封请战书上的鲜红指印,彰显出每一位平凡医护人员的赤胆忠心和人间大爱。我记得在春晚开播前,记者采访了武汉的一名普通医护人员。记者问她:“累吗?”她说:“累!但是当我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心中就有一种责任。”这朴素心酸的话语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知道,这世上并没有动画片中出现的拯救世界的超人,有的只是在危机时刻,因祖国需要、人民需要才会牺牲自己,拯救世界的凡人。</h3><h3>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这次疫情中,一个又一个英雄在国家危难时刻扛起了一个民族的安危。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86岁获得终身成就奖,开着电动轮椅坐诊的董宗祈教授,79岁的著名建筑学家,火神山医院的总设计师黄锡璆博士……这些原本可以休息下来的老英雄们义无反顾地冲在了疫情的最前线。他们虽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却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h3><h3> 医者仁心。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每天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用他倒计时的生命守护生命。武汉女医生张继先最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并坚持上报,为疫情防控拉响警报。还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吹哨第一人李文亮医生,在“请战书”中写下“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的普通护士李慧……这些可敬的“白衣天使”用平凡的双手架起一座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爱心和责任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赞歌。</h3><h3>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国家休戚相关。因此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做一颗石榴籽,紧密团结在一起,共渡难关,为大家,也为小家。除夕,数以万计的工人自发从各地赶来,不顾个人安危冲上疫区阵地。这些所谓的“基建狂魔”——普通的建筑工人用举世震惊的“中国速度”与疫情赛跑,短短十天,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拔地而起。振奋了国人!惊艳了世界!</h3><h3>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和海外游子的心。海外侨胞虽身在国外,但心系祖国。疫情来临,他们不遗余力,慷慨解囊,将一批又一批抗疫物资运抵武汉。这是海外游子的拳拳爱国心,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所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团结奋进的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已经成为一种风尚。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派出最精锐的医疗队伍,运去急需的医疗物资和食材。歌星韩红筹集善款深入疫区温暖人心,家乡的三个小伙儿逆行武汉,满载30吨蔬菜穿越大半个中国为疫区送去希望……正是这一点一滴爱的汇聚使武汉的寒冬变得格外温暖而又充满力量。</h3><h3>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疫情之中人们守望相助,一起体会不期而遇的温暖。全民战“疫”,众志成城!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大武警官兵、交通民警、铁路工人、社区工作人员……各行各业的无私奉献者舍小家,顾大家,为我们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而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最该做的就是服从命令,宅在家中坚守,静待春暖花开!</h3><h3>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我们坚信,十四亿国人把善意拧成一股绳,心手相牵,共克时艰,定能用平凡的双手弹奏出属于中国的最强音!中国,必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