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首校歌么?<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伴着新世纪一起腾飞</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那巍巍的贺兰山下,滔滔黄河岸边。有一个校园,就在其间,啊~我们的母校。小鸟在这里尽情歌唱,园丁在这里播撒智慧。发愤图强,震我校威,让我们伴着新世纪一起腾飞,腾飞!</div></div><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依然记得,在1998年左右,由李修超校长作词,全校唯一的女音乐老师赵嘉琪作曲为石嘴山矿务局一中写的一首校歌。如今我依然记得怎么唱,却不知道了它的谱子。</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font color="#010101"> 矿中的大门依然还在,院子里的东西却早已不在。关于矿中的历史,我知之甚少。因为当我记事的时候它便在哪里,小时候经常去学校里玩耍,周围的哥哥姐姐,只要是矿上的子弟均在这个学校里研读过,直至我1997年才到这个学校就读初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进门直对着的是初中部的实验楼,共三层,现为南街街道办事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初中最爱的就是上化学课,因为可以到实验楼去做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更能从化学实验奇异变化中得到乐趣,学习知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实验楼前面有一个雕塑,我已经忘了这个雕塑几时建成,表达着怎样的含义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初中部在实验楼的北侧,现在早已不复存在,只能通过这张初中美术老师贺老师给我和同学们拍的照片中找到些回忆。我们身后便是曾经的初中部,一座砖混的三层楼,中间是楼道,两边是教室,楼梯的扶手都是水泥做的。我们班是在二层的西侧左边数第三间,我们班对面班楼上是一间被封的教室,上学时听说里面闹鬼,闹得我们很是害怕。直到有一次老师叫我们搬桌子,才直到那屋子里不过全是桌椅板凳,仅此而已。初中的忽老师对我们看似严厉,其则仁爱,我到现在也非常感谢他,因为我比较调皮,如果没有他的严厉管教,我想我们好多同学是考不上高中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些健身器材的左侧的空地就是曾经矿中部的所在地,这些树就是我们初中毕业拍照的地方,至此已面目全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初中部的后面是一个简易的主席台,以前治安没有现在好,学校里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件,犯事的同学会被警察带到这个台子上,就跟开宣判大会一样,给台下的我们进行警示教育。台子后方的绿门处,是我们的音乐教室,音乐教室里只有一架老式的风琴,记得一个星期只有一节音乐课,但那个教室我们却很少能去。</font></h3> <p>矿中初中部教学楼</p> <h3><font color="#010101"> 篮球场有我们许多美丽的回忆。初中因为看了足球小将,同学们就纷纷热爱上了踢足球;高中时又看了灌篮高手,同学们就又热爱上了打篮球,当然我也不例外。初中时我买了第一件足球服是德甲BVB09的多特蒙德,高中时我买的第一件篮球服是76人,只因为喜欢艾弗森。上高中时,正在这个篮球场打篮球,一个外校人一跃而起,只听哐当一声,定睛一看,一个1米8左右的男生正在灌篮,当时就给我震撼到了,那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第一次见到灌篮,当然后来也认识了这位姓郭的高人,与其一起打过几次篮球,但由于他膝盖受伤,已经没有了当初的一飞冲天,但是他潇洒的球风依然令我折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篮球场旁边的这排红房子是体育办公室,体育老师会在这里办公。办公室前面有个排球网,高中时经常会和女同学在哪里打排球。我的高中体育老师马老师和叶老师,曾经给我参加的几场篮球比赛当过裁判,每次见到总是感到无比的亲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初中部的北侧(图的左侧)是学校的食堂,会卖一些包子拉面一类的吃的。当然,在我眼里这都是有钱同学的聚餐地,我们则是会在学校门口买个油炸辣椒饼充饥。图中间窗户是一个小商店,小商店里会卖一些零食,我们最爱吃的则是1毛钱1根的红豆沙冰棍,"坏同学"则会在这里鬼鬼祟祟的背着老师买1秒钱1根的华荣烟。那时候感觉有5毛钱能在这个商店里买上很多很多好吃的,放在课桌里吃几节课也吃不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高中部与初中部的界限是一排长廊,长廊上的牌匾上写着“校兴我荣,校衰我耻”。长廊后面的是新建的区幼,它是在初中部的原基础上建的,现在已经建成开园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到了夏季这里绿草如茵,蛐蛐声四起,同学们无不三五成群在这里嬉戏、朗读。上晚自习时,也有偷偷逃课出来的情侣,在这里窃窃私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条路是高中部的主路,向北走这条路直通后操场。路的右边是高中部楼,左边是老师办公的瓦房,路的尽头是后操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高中部的楼一共有4层,1层为老师们的办公室,2-3层为教室,高一高二的同学会在这里上课。4层是微机室,上微机课的时候,同学们还必须带脚套,微机老师是个戴眼镜的老师,老师教我们很多电脑知识的时候,我们却只顾着在玩红警打游戏。两侧突出的房间,是化验室和物理实验室。我们班是在靠北侧的3楼,紧邻着化验室。记得高一,刚一进班,后面就有一个可以折叠的乒乓球案子,每每下午放学和晚自习的间隙,我们都会背着老师把案子支起来,比比谁是球王。时间久了,被老师发现了,老师狠狠批了我们一通,把我们心爱的乒乓球案子就给撤了,为此我们也失落了很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高中部的墙面是淡蓝色的,地面是水磨石的,走廊的左边是教室,每一层都如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教室的内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要说特别,我们班的门是双开门的,门的两侧是那样很古老的黑色合页,靠走廊一侧的窗户是平行中轴从下部向外推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个最近的三层开窗户的就是我们班,而我就坐在开着窗的位置,我们在这个教室度过了高一和高二两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班里打不成了,高中部楼下的两个水泥案子便成了我们的聚集地。狼多肉少,高中部一共就两个案子,下课铃刚一响,同学们就跟踩了风火轮,一溜烟就跑下来抢案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透过窗户,现在的高中部教室内,黑板和零星的桌椅还在,墙上的名言警句还在,只是那朗朗的读书声却早已消失不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高中部下面的公示栏,里面总是公布着一些优秀同学的信息。记得2002年高考状元叫小军,最终以660分的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事后我才知道他曾经跟我一起打过篮球,他住在二矿大坑,家境贫寒,外表其貌不扬,身形消瘦,球技一般,却很有精神。得知是他后,我先是感到诧异,后又因为跟学霸打过篮球而感到自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高中部中间有一个铁质的大水桶。以前的学校设施差,没有什么纯净水。同学们运动完后,冲到大水桶的水龙头前,迅速拧开阀门,怼上就是一顿暴饮,那个爽快活似神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到了高三,同学们会在高中部西边的瓦房上课。瓦房看起来年代久远,屋顶均为木质结构,屋檐会有燕子窝,偶尔会有燕子飞进飞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间房子是就是我们高三四班的教室。时过境迁,原本木质的门和窗户已变成了钢筋铁骨。寒窗苦读的日子里,每当夕阳西下,我总会眺望夕阳,憧憬未来自己会是什么样子,会是干什么的?想着想着便又暗自摇头,感叹自己太多愁善感,杞人忧天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教室内部也被装修成了标准间,我怀念的桌椅板凳早已不知去处,亦如同学们一副副稚嫩的脸,淹没在理想的大潮中,各奔东西。现在整个高中部,经过重新装修,已变为城管大队驻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个把头的房间是多功能教室,里面有一个投影仪,高中时期的语文课有几次是在这里上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放了《红楼梦》选段,印象最深的就是仙女下凡的林黛玉和泼辣的王熙凤,班里每个男生无不看的两眼发直,目不转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个屋后的墙头,我想经常逃课的同学一定不会陌生,特别是上晚自习逃课去上网的男同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个台子旁边的屋子是广播室,每每课间休息,广播室的广播就会响起曼妙的音乐,还有同学们自己的节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排瓦房在高中部的西北侧,靠近北边的后操场的大门,第一间是门卫室,后面的是校领导的办公室,看起来简陋却很是整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矿中校内一共有两个厕所,这个厕所是高中部的,在高中部的东北侧。初中部的在篮球场西侧,一开始也是旱厕,但2000年左右新建成了贴瓷砖的冲水厕所,据说当时花了15万,对于当时的经济条件我们都觉得是个天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自行车棚在高中部的东侧。在高中部和车子棚中间的这块空地,在课余饭后,两边各放上两块砖头,就会变成我们的足球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上学的时候,家离得近,我总是羡慕骑自行车上学的同学,更羡慕那些能坐车从三矿下来上学的同学,因为我觉得那样才会更有乐趣。有时候偷懒,从家里偷骑姐姐的自行车到学校放学校的车棚里,因为不经常骑车上学,不是放学忘了骑回家,就是忘了车子放在车棚哪个地方,因为车棚的自行车实在太多了。上学时候全校的自行车都放在这个车棚,自行车是不能放在学校门口的,因为小偷实在太多了 。有一次同学借我的自行车去上网,结果放在学校门口,等我下晚自习的时候我就得知我与我的第一辆自行车不告而别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如今学校的车棚已经没有当初的样子,破落不堪,自行车更是没了踪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个破的排球躺在地上,像是累了,静静地躺在地上,也许它还未完成使命就遭到了遗弃,睡的那么的安详却又不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后操场位于高中部的北侧。上学的时候,后操场是一片土坷垃砂石地,只有两个干干的球门。假草坪和塑胶跑道是后来才建的。那时候在后操场踢足球,只要一摔倒,绝对皮开肉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张照片拍摄于2003年,关于校园生活的记忆,初中高中的照片我仅此两张。</font></h3> 每次五一时,学校都会在后操场召开运动会,同学们就会在这里欢聚一堂,各显神通。平时早上同学们会在这里跑步,早上两节课后,全体师生会在这里升国旗,做早操。后操场有一家卖早点的,两个老人和一个胖点的年轻小伙,他们是一家人。他家最好吃的是油饼夹土豆丝,小油饼5毛,大油饼1块,上了高中老妈每天给我1块钱吃完饭,我会只买个小油饼吃,虽然不够吃,但是想想积攒下来的钱,可以到学校附近的网吧打打CS,到天龙打打三国志,就别提多开心了。<h3> </h3> <div> 这是矿中的北门,两侧的墙上清晰的写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墙上的字都是用碎石英石子堆叠而成的,过去的施工工艺质量真是没的说,过去那么多年字迹依然清晰。大门的北侧是一个商店,商店的旁边是一个面包房,每次上学路过时总会被面包房的香味勾走魂魄,我最爱吃的就是插着一根一次性筷子的热狗面包,那时候能吃上一个面包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无与伦比。</div><div>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发小韩朝同学,无私给我提供了部分矿中图片。我们在这所学校里共同度过了6个春秋冬夏,这里对于我们就是青春,也是芳华。<br><h3> 石嘴山很小,发展的很快,不知不觉中,石嘴山正渐渐的从我们的手里消失,我们不想让石嘴山日后变成只是你我口中的空洞只言片语,于是我们只能用自己的语言和照片把这些回忆变得立体,保存下来。</h3><h3> 感谢大家关注!</h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