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抗疫三重奏

万里云罗飞雁

<p class="ql-block">  早晨醒来刚好八点,温暖的阳光味道已经撒满屋子。揉揉惺忪的睡眼,摸到枕边的手机,刷刷置顶的疫情信息,对比昨日的数据,关注到好消息也有坏消息。细数冠状病毒从大年三十开始蔓延,至今已有二十二天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都是这场不见硝烟的疫情战役的战斗者。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披挂帅印,白衣天使成千上万,人民解放军支援疫情前线,捐款捐物的志愿者奔赴武汉……全国上下,城里乡下,全民皆兵,同舟共济,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p> <h3>  周边的宁县,崇信,华亭,庄浪先后都有了冠状病毒感染确诊者。小城泾川,所幸没有一例病毒疫情感染者,这让我们紧张的哀伤的心里有了一点淡淡的安慰。最近几天虽然春风习习,日光融融。我们一家驱促在温暖的房子内,安安分分的待在家里,听党话,不添乱,就是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假期延长,开学推迟,这是多少年来经历的头一回。自由懒散,一睡就是个自然醒,吃喝拉撒,绝对没有人去约束。这种日子绝对也不是我们理想中的消闲日子,你总得搞点事情才能对得起生命的灵魂,否则这和行尸走肉有啥区别呢。于是乎,全家总动员,我们一家三口都行动起来了!</h3><h3><br></h3><h3> </h3> <h3> 儿子停课不停学</h3><h3> 要是以往,十岁的儿子在家那里呆的住,一不留神就溜出门不见了踪影。这些天,乖乖安安静静留守在家,这一点儿子做的是最棒的。早晨起来,洗刷完毕,儿子开始听作业帮直播课堂,英语,数学,语文。里面都有他喜欢的老师:语文杨丽娟(杨杨)老师,数学姜华老师,英语马慧敏(慢慢)老师。听讲认真,态度端正,缺点是坐姿不好,笔记不全。一节课四十分钟,老师在休息时穿插眼保健操,健身操,喝水,听歌,抢红包,等活动。我们家长陪读听课,一方面肯定直播课的老师,另一方面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最有趣的事情是在下午的直播课间,老师要求学生做第八套广播体操。音乐响起,这是我们学生时代的广播操,是那么熟悉,是那么亲切。我和妻子不自觉的和儿子一起做操锻炼。由于有视频示范,儿子的领悟能力很好,两天下来就把全部广播操学会了。儿子调侃我们说:“爸妈你们那个年代的广播操真是搞笑,每一节都离不开摇头晃脑。我都快醉了晕了!”直播课之余,儿子最喜欢的就是玩积木。这不,他又摆弄起来了。乐高的积木很多,乱七八糟的几大堆,我们大人看着就心里麻烦。可是儿子觉得越乱越好。这积木玩了有七年了吧,他的水平可以说是超级的棒棒哒!零里零碎的抽空,他完成的作品有超级锤,超级弓箭,超级房车。尤其是房车,体型庞大,结构复杂,形状美观,的确让我们两口子叹为观止。我们开涮他说:“瞧这巧夺天工的大本事,张兆祺将来能够成为一名设计师或者工程师!”儿子作业的习惯不太好,但他有一个习惯很好,就是喜欢看书听书。在此之前,他完整的听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这个寒假,他一有空就听李庆丰的《封神演义》。当然还痴迷听穿越小说《斗罗大陆》,这是他的最爱,据说是他们这个年代最火的东西,但也是我们家长反对限制的一部小说。语文读书笔记,我给他选择的是《红楼梦》连环画(全16册)。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主要概括叙写内容提要,睡前半小时读完本册连环画。</h3><h3> </h3><h3></h3> <h3> 老婆想闲又闲不住</h3><h3> 抗击疫情,我们就准备十天半月不出门。常言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所幸的是,年前回老家,两家老人(我老家和老婆娘家)给我们准备足够多的粮食:一袋面粉,两袋洋芋,三袋苹果。)所以我就出去在超市买了两次菜,就把这二十来天的伙食办好了。这些天的馍馍,从和面,发酵,烙饼,都是老婆一手操作。要是在以往,基本上都是在馒头店里买馍吃,这些天全部是在家自己做的手工馍。儿子最爱吃老婆烙的苦豆饼,巴掌大筷子厚的饼子,一顿就吃七八个到十个。老婆有时候一锅烙出来,下一锅还没有烙熟,他就吃个精光,真是烙不应求。一日三餐,虽说不出门活动,但吃喝一顿不能少。早餐,一般就是小米稀饭或者荷包蛋汤;午饭一般就是面食,刀削面或者洋芋面;晚饭一般就是米饭,炒土豆丝和炒白菜,也有炒粉条之类。儿子嘴馋爱吃肉,也爱吃炒鸡蛋,老婆偶尔就给他开小灶。要让我们三个都能开荤的话,那就是包饺子:我负责拌面,剁饺子馅,包饺子;老婆负责调和饺子馅,擀饺子皮,煮饺子。我们两个各取所长,真可谓是黄金搭档,我们自诩的夸耀这是泾川城里最有味道的饺子了,儿子吃饺子的时候也是最有口味的时候。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厨师做饭的最大动力就是大家把桌上的饭菜一扫而光,如果忙乎了大半天,都没人吃或者说吃的不香,你说一个厨师会是怎么样的泄气!</h3><h3><br></h3> <h3> 本人读书喝酒不误事</h3><h3> 平时开车,沾不了一丁点儿酒。这几天宅居在家,打开一瓶原浆酒。有时候和老婆碰几杯就喝,有时候是儿子给我倒几杯酒喝,有时候是自斟自饮。喝酒的人都知道,酒不是一个人喝的,没有气氛容易醉。于是打开微信视频,和对面的酒友兄弟碰几杯,吆喝几声,增添一点气氛。能想的来大家待在家里的心情,这样也好打发一天的时光。最让我开心的也是最有成果的一件事,就是花了近十天的时间,静心读完了陈贻焮先生的《杜甫评传上中下》。先生的这三本书,是我五年前冬天的一个下午,在泾川南门市场的一个旧书摊上买到的,当时就花了二十五块钱吧。记得摊主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汉,摆的书也不多,也不是经常摆摊的,那年之后就在也没有碰到过。三本书一直在书架上躺了整整五年,我是一直想读却没有固定的时间或者说没有读完的勇气。这几天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要读完它,原因有四个:一是出于对诗圣杜甫的敬仰,我一个语文老师有必要全面去了解他。二是因为这部书是陈贻焮先生五年的心血,是杜甫评传里最完整最有权威的学术之作;三是在抗疫特殊的日子里,静心读书是最具修身养性的行为习惯;四是这三本书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市面价格不菲,最低价都要500元,也有要1000元以上的,这么贵的书要不去读,它的价值又在哪里能体现呢!《杜甫评传》分上中下三卷,上卷1982年8月第1版,中下卷1988年5月第一版。109万字,16开本,分20章,1341页。装帧素美,纸张泛黄、厚度也适中,正文字体楷书,大小应该是小五,行距较大,看着基本舒适。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二十世纪杜甫研究领域最为详尽深细的集大成著作,“堪称是当代杜诗学中的一座丰碑”。我细致的读完了这本书,有一种欠钱还债的轻松和愉悦。前前后后,零零散散总共做了52页的笔记,主要摘录了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教材中能见到的诗歌的相关内容。说实话,这是我多年来书写最认真,笔记最详细的一次读书学习。我常常对学生说,我们做一件事情,比如说做笔记,要做就做好,一是字迹要隽秀美观,二是内容要精彩详实。这样的东西就有珍藏的价值,若干年后回头看就能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我此时此刻,恐怕就是这种感受。</h3><h3><br></h3> <h3>  写了这么多文字,应该有个结尾了。看着最近微信朋友圈,好多文友用文字记录抗疫的日子,用真诚赞美一线的勇士和逆行者,用爱心支援全国抗疫行动。我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有必要写一点文字了,姑且写下了以上的文字,也就是我们一家三口宅居在家,各司其职,同心协力的抗疫日子。平凡的家庭,朴素的文字,一方面是给自己心里心灵上的安慰与鼓舞,另一方面就是代表家人表达对一线抗疫的无上崇敬。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