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构图技巧和基本常识

刘存惠现代水墨艺术院

<h5><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刘存惠现代水墨艺术院</b></h5><h5><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面向全国长期招生</b></h5><h5><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举办各种类型的中国画培训班</b></h5><h5><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咨询电话:(微信同号)</b></h5><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135 5275 9507 138 010 40722</b></p> <h3>1.国画不以固定视点、位置写形,不管画中有多少形象,只是当作一个有好多肢体的整体来看待。所以画中的形体和整体的置陈,永远被看作一件事,只要在布势上把握了距离变化和疏密的穿插,便可以不受篇幅大小和纵横等限制,以此为中心而予以适当的安排。</h3><h3>2.以空白来调合笔墨色彩,亦是国画构图的特色。</h3>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赵少昂 虫草</font></h3><h3><br></h3><h3>二.构图要点</h3><h3><br></h3><h3>1.宾主:有主题和陪衬物,画面才有主从、重心。</h3><h3><br></h3><h3>2.虚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过实则一目了然,过虚则轻飘无依。</h3><h3><br></h3><h3>3.疏密:疏散聚集,布置得好,则画面自有鬆、紧、聚、散,产生律动感。</h3><h3><br></h3><h3>4.布白:虽不著笔墨,但能让人的性灵和思维尽情奔驰,而获得无穷的妙悟,用之不当则缺乏内容,画面会显得单薄。</h3><h3><br></h3><h3>5.款题:国画的特有格局,若款题好,不但啓人意兴,且能增加画面的美感与深度。</h3><h3><br></h3><h3>6.均衡:以中心线为准,两边的物体形式虽不同,但分量的感觉应相同。</h3><h3><br></h3><h3>7.简洁:对事物本质的纯化,表现特质即可。</h3><h3><br></h3><h3>8.对比:两物相连,强调彼此间的差异,使在互相加强中,各尽其美。</h3><h3><br></h3><h3>9.和谐:笔墨的使用,虚实的配置,以点、线、墨色、布白来支配整个画面,使其达到统一和谐的境界。</h3><h3><br></h3><h3>三、国画常用的构图</h3><h3><br></h3><h3>1、“之”字型:花鸟画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画面往往可以用“之”字型的气脉把各个分散的部份贯穿起来。这样使构图既不偏重于一边,又不会造成两边分佈过于呆板对称,从而既能灵动变化,又能保持均衡统一,这一方式不仅在立轴中常用,就是在横幅和斗方中也可以运用,也就是说“之”字可横亦可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孙其峰《鸣春图》</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董寿平 《梅花图》</h3><h3><br></h3><h3>2、三线体:就是构图以主线、辅线、破线三条线作为主要构成的手法。树干主干的走向是构图的主线,另有衬托的枝干随主干走向辅排,起著陪衬辅助作用,即辅线。然后另出旁枝从主线破出,使构图多样变化,这根线就叫破线。主线主导著画中气脉走向,而辅线则增加层次,破线用于对主线进行反衬,更加明确画面的主、次关系。</h3><h3><br></h3><h3>3、对角位:山水画中,对角位构成式式运用得较多,常见的如实角对实角,空角对空角,造成均衡的错位。实际上是均衡的一种变化,即打破了平均的呆板处理。把一边上移,另一边下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昌硕 《硕桃图》</h3><h3><br></h3><h3>4、三角型:在几何图形中,三角型是最稳定的一种图形,适宜表现静、稳的感觉。所以一旦画面所表现的物象的外轮廓呈现三角形时,整个上就会显得集中、整体、肃穆。</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耷《菊石图》</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郑板桥《兰竹图》</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镇 《墨竹图》</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5、矩型:以矩型(长方形、正方形)作为画面的主要构成形式,有一种大气是是感觉。</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潘天寿 《日当午正》</h3><h3><br></h3><h3>6、几何型组合:将上述所讲及的三角形、方块再加上圆形、梯等等。这在表现山水小景或案头清供之类的静物组合中常用到。绘画时对每种物象的外形尽量向某种几何体图形归类,这样有助于强化构图的形式美。</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齐白石《煮茶图》</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渐江 《清山无语》</h3><h3><br></h3><h3>7、段迭式:即“三迭两段”。所谓“三迭”,是指“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作两段。”因此,在山水画中,“三迭两段”的构图形式十分之多见。当然“迭”可有三迭,也可以有四迭、五迭。段亦然…。</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雪石 《江边渔家》</h3><h3><br></h3><h3>8、层迭式:层迭式是以层层堆迭的方式表现画面的纵深层次,加强空间深度的构图形式,这在山水画或表现大场面的人物画中较为的多见。而一些侧重表现体积的时候就可以相应地採用层迭式,这样有利于表现画面的纵深,取得立体效果。</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可染 《山顶种田》</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蔡友 《元阳梯田》<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9、基本原则:一幅画主体突出才能主题明确,所以主要的表现对象要在显要的位置。摆在最正中间或者两条中线的位置上,都显得呆板,一般来说,主体摆在九宫格的中间四个交叉点上是最佳的位置。</h3> <h3>一<br></h3><h3>概 述</h3><h3>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画面的内容相协调。</h3><h3>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h3><h3>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h3><h3>二</h3><h3>构图的基本知识</h3><h3>1.散点透视</h3><h3>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上图为作品局部)。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之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h3><h3>2.三远法</h3><h3>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h3><h3>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h3><h3>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h3><h3>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h3><h3><br></h3> <h3>三</h3><h3>构图的一般规律</h3><h3>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图形式问题。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律:</h3><h3>1.宾主</h3><h3>古人讲“宾主朝揖”,体现在绘画上就是要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主体物无论是大是小,都要占据画面的突出位置。主体物不宜布置在画面正中央,这样太呆板;也不宜布置得太偏,这样又不醒目。一般作画要先画主体,后画次要物体,即宾体。宾体在画面上起的是陪衬作用,因此要有意识地减弱其地位,不能喧宾夺主。处理画面时,既要画出主体物,又不能太单调。画中要有“主”点,即画中之“眼”,如房屋、人物等。画中的“主”点虽然面积很小,但却能点明主题。</h3><h3>2.呼应</h3><h3>在一幅画上,无论是山石、树林,还是房舍、人物,都应互相呼应、彼此顾盼。山峰要有宾主朝揖之意,树木要有互相欹斜之姿,烟云要有流动迂回之势,人物、动物与其他景物也要有一定的呼应关系。画面的呼应还包括大与小、轻与重、黑与白之间的关系。总之,画面上的各种物象要相互依存、相互影响。</h3><h3>3.远近</h3><h3>中国画中,物象一般表现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重远淡,当然也有近小远大的。若主体景物较大且在远处,就要用墨色的浓淡、虚实来处理画面的空间关系。一幅画一般有近、中、远三个层次。即使一幅画没有三个层次,那么最少也要有近、远或中、远两个层次。</h3><h3>4.虚实</h3><h3>虚是模糊不清,实是清晰明确,两者是相对的。画中的物象过实会导致画面呆板、无生气,而过虚则会显得空洞无物,因此,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过实应以虚破之,过虚则以实破之。一般在山水画中有形则实,无形则虚;黑是实,白是虚。山水画中的虚实关系常用流水、云雾、烟霞等物象来体现,或以笔墨的浓淡、干湿、疏密来处理。</h3><h3>5.疏密</h3><h3>山石的皴法讲究疏密,树木的穿插讲究疏密,整幅画的布局也讲究疏密。一幅画首先要有大疏密变化,其次大疏密中又要有小疏密变化,要做到“疏中密,密中疏”。在画面中,以疏密与聚散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形式美感是极为重要的。疏密与聚散体现的都是一种松紧关系,不过聚散多含有一种动势。一树一木、一草一叶等细微之物都要讲究疏密。古人云:“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并不是指不画任何景物,还得画景;“密不透风”也并不是指画面中的物象满满的,以至于让人感到窒息,而是要留有空隙,要做到“疏中有景,密处有韵”。</h3><h3>6.开合</h3><h3>开合是山水画中常用的构图法则。开是指把画中的各种景物铺开,合则指把画面的阵势收拢。一幅画的构图既要有整体的大开合,又要有局部的小开合。山水画中常见的开合式有近、中景开,远景合,近、远景开,中景合,以及远、中景开,近景合等。</h3><h3>7.藏露</h3><h3>恰当地处理画面的藏露关系,可以让画面比较含蓄。若处处都交待清楚,就没什么情趣可言了。景物画得有藏有露,才能引发人们的遐想。“藏”处理得好,可以达到“无景色处似有景”的效果。</h3><h3>8.均衡</h3><h3>中国画忌“四平八稳”的对等式构图,而多用“秤锤压千斤”来取得画面的平衡。潘天寿说:“画材布置于画幅上,须平衡,然须注意于灵活之平衡。灵活之平衡,须先求其不平衡,再求其平衡。”可见,山水画追求一种均衡美。图案设计中的对称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山水画若采用对称就会让人感觉单调,当然也就谈不上美了。</h3><h3>9.黑白</h3><h3>黑白一般是指画面中墨色的轻重关系,浓墨重,浅墨轻。画面上下左右的黑白要均衡,不要左黑右白,也不要上黑下白。如果画面左边的山用重墨画,那么右边的江水就可以用空白表示。山水画中,通常黑是实,白是虚。在某种情况下,白也可以是实。画水就常采取“计白当黑”的手法。</h3><h3>10.大小</h3><h3>布置画面时,景物要有大小和整碎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匀齐,而且也可以使主体突出。画中一般是主大宾小,有时也可以主小宾大。不过,主体一定要明显,笔墨要实,色彩要明快。</h3><h3>四</h3><h3>取 景</h3><h3>水画的构图可繁可简、可大可小。下面列举一些画家常用的取景方式以供大家参考。</h3><h3>全景,即通景:画面上,地、山、水、天兼具,是山水画家最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h3><h3>一角:不取全景,只取物象的局部。</h3><h3>左、右侧立面景式:主要景物呈竖向走势,且集中占据画面的左侧或右侧。</h3><h3>顶天立地式:画中的实景顶天立地,几乎占满画面。不过,画幅内可以留有小面积的空白,使其透气。</h3><h3>上实下虚或上虚下实式:取景时,将实景集中在画面的上方或下方,将虚景集中在另一方。实景与虚景所占画面的面积不要相同,两者比例以3:2、3:1或4:1为宜。</h3><h3>对应式:它分为上下对应、左右对应和对角对应三种构图方式。画面总体是一种呼应关系。</h3><h3>特定式:只取自然界中的某一特定物象(如草木、山石、舟桥等)入画。</h3><h3>五</h3><h3>取 势</h3><h3>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势:尖峭的山峰有向上之势,飞流的瀑布有向下之势,弯曲的河流有迂回蜿蜒之势,飘浮的白云有流动之势,平坡、沙漠有横平之势……画家把握住山水画所要表现的“势”很重要。</h3><h3>一幅画中,要表现的景物很多,每个景物的取势也多种多样。构图的目的就在于把所绘物象的各种势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大势,这就是取势。陆俨少在创作中即很注重画面的取势,力避画面过平。他把取势方法总结为“之”、“甲”、“由”、“则”、“须”五字形章法。他说:“画要不平,加得上不容易,放得下更难。能够加得上,放得下,画法就不平。”意思是说,画家既要能为画面制造矛盾,又要能统一矛盾。</h3><h3>常见的山水画构图方法除了前面所讲的构图法外,还有“C”形构图法、对角式构图法、“S”形构图法等。</h3><h3>六</h3><h3>天地位置与边角处理</h3><h3>在一幅画中,“天”指的是画的上方,“地”指的是画的下方。一幅山水画通常要先留天空地,然后再在画面中布置景物。对天地位置的处理,画家可以采用上下虚中间实、上虚下实、上实下虚、上下实中间虚四种方式。</h3><h3>画面的边角虽不是画家重点处理的地方,但若处理不当,仍会影响画面整体的美观。画面四角全封死,没有通气的地方,就会让人感到窒息、死板。处理画面边角时,空出一个角或两个角比较合适,也可以空出三个角,但最好不要四个角都空出。四个角全虚空也不好处理,容易产生不稳定感。画家常用的边角处理方式有虚空一角、虚空两角、虚空三角,也可以四角全实。不过,画家采用四角全实的处理方式时,要在画里留白,使其气息畅通。</h3><h3>处理画边时,靠近画边较长的线、形,不论是竖是横,都不宜与画边平行,而要略有倾斜,并且墨色的浓淡也应有变化。</h3><h3>七</h3><h3>当代流行的</h3><h3>几种构图形式</h3><h3>当代流行的构图形式有小大小、少多少(、横竖横、竖横竖、一开一合、开合开合合。</h3><h3>当代流行的构图形式还有横竖横竖、半平面、平面、横竖竖、横竖横等。</h3><h3>八</h3><h3>画幅形式</h3><h3>1.中堂</h3><h3>中堂也称立轴、立幅、堂幅,因挂在厅堂正中而得名。中堂两边可以配以对联。此画幅适合全景式构图。</h3><h3>2.通屏</h3><h3>通屏,也称单条、长条、条屏,长短不等,比中堂细长,内容丰富,构图灵活,可由四条、六条、八条、十二条、二十条幅组成。一般通屏各条幅可单独成画,但各条幅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如春、夏、秋、冬四时景的四条屏。有时也可把整套条屏连在一起构图,合起来就是一幅巨型画作。</h3><h3>3.斗方</h3><h3>斗方是正方形较小的画面,既有独立成幅的,也有偶数多幅成套的。此画幅适合各种构图形式。</h3><h3>4.长卷</h3><h3>长卷也称横卷,长度有几米、几十米,甚至数百米不等。长卷的高度没有固定的尺寸,非常灵活。它多用散点透视,多作全局式构图。</h3><h3>5.横幅</h3><h3>横幅也称横披。它可长可短,可宽可窄,适合各种构图形式。</h3><h3>6.折扇</h3><h3>折扇画的构图有两种:一种是不管扇子上下两边的弧度如何,都要把画面的地平线画成水平的;另一种是所绘景物与扇子上下两边的弧线保持平行,即“景随扇移”。</h3><h3>7.团扇</h3><h3>团扇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所绘内容多是小景山水,故构图崇尚简洁而有韵致,很少取繁复的构图形式。</h3><h3>九</h3><h3>山水画构图</h3><h3>常见的弊病</h3><h3>1.散乱</h3><h3>造成构图散乱的主要原因有主次不分、开合不当、均衡失调、缺少对比、没有呼应、结构松散等。解决画面散乱的关键是要在整体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h3><h3>2.对等平均</h3><h3>如对角分割平均、左右分割对等、黑白平均、上下分割平均等,都会给人以呆板、单调、乏味之感。</h3><h3>3.物象平行或形象雷同</h3><h3>若一幅画的结构线互相平行或物象雷同,就会给人呆板、僵化的感觉。因此画中的山、树、石等景物既不能平行,也不能完全雷同。</h3><h3>4.沉闷、迫塞</h3><h3>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景物刻画得面面俱到,画面无疏密、聚散的变化,缺少黑白、虚实的对比,以及气脉不通畅等。无论采用复杂的全景构图,还是采用简洁的一角构图,我们都要学会留白、留气、留眼。一幅画的“气”从哪里入,又从哪里出,都要深思熟虑。有“气”才能产生“韵”。开阔的山水画要能收拢住“气”,墨色浓重的山水画要能“透气”。</h3><h3>十</h3><h3>构图与题款的关系</h3><h3>把诗、书、画、印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正是中国画的特色。</h3><h3>一般来讲,题款是为了阐明主题,使构图更加完整。题款的内容通常包括画名、作画时间、画者姓名、与画有关的诗词,以及收藏人的名字等。</h3><h3>1.长题款,又称长款</h3><h3>有的画面景物少,空白大,可作长题来丰富画面。其内容可以是画家作此画的内心感受,也可以是作画的时间、环境等,可以传达一种画外之境、画外之情。</h3><h3>2.题意款</h3><h3>内容点明主题,有作画时间、画者姓名、地点等。</h3><h3>3.诗款</h3><h3>以画为主,以题款为辅,宜少题文字。然而,对于画未尽意的作品,可添加一些符合画面意境的诗词来丰富画面。</h3><h3>4.夹画款</h3><h3>在画面景物中穿插着题字,既能增强画面的情趣,又能加强画面的疏密关系。</h3><h3>5.穷款</h3><h3>若画面中的物象已很饱满,不需再多作题字,则可只写作画者的姓名。</h3><h3>6.多款即多次题款</h3><h3>可以是画家自己题款,也可以请他人题款。要注意题款不要喧宾夺主,破坏画面的整体气韵。</h3><h3>7.藏款</h3><h3>如果把款题在明处会破坏画面的话,那么可以题在暗处或景物中。</h3><h3>题款根据排列形式又可分为以下三种:</h3><h3>1.竖式。当字行较长、行数较少时,我们可以采用竖式题款。</h3><h3>2.横式。此种形式适宜字少行多的题款,可以齐头齐尾排列,也可以齐头不齐尾。</h3><h3>3.横竖竖结合。此种形式多用于多款的题法,可以调整画面的构图。</h3><h3>题款的字数与位置要根据画面的构图来决定,不可随意而为。题款的书体也应与画面的笔法相协调。</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欢迎关注</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刘存惠现代水墨艺术院</b></h1><p class="ql-block"><br></p>

画面

构图

山水画

题款

景物

疏密

物象

可以

一幅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