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

杨泉海

<h3>  说到山西洪洞大槐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因为我们或多或少的,都听说过关于大槐树的事,尤其是家在河北、山东、安徽、河南的人,相信百分之八十多的人,都听说过我们祖先是来自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br></h3> <h3>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当时发生了什么?据《洪洞县志》和《大槐树志》上的记录,在明朝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朝廷总共组织了七次,从洪洞县向外移民的官方政策,这七次移民全部是在五十年的时间内完成的。<br></h3> <h3>听得多了,我就有个疑问:洪洞县只是一个县,地方也不大。如有那么多人都来自大槐树,那么全中国得有多少人是大槐树地区的移民?这似乎不太符合逻辑……<br></h3> <h3>“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我国北方各地,祖辈相传,妇幼皆知,甚至有只知大槐树不知其始祖者。这首民谣描述了数百年前北方地区那幅宏大的迁民图,也饱含了遍布各地的迁民后人对祖先、故土锥心刻骨的思念之情。时至今日,洪洞迁民后裔已遍及全国,有的远走海外,而大槐树也就誉延神州大地了。 大槐树在我心中就埋下了神秘的种子,更想有时间到大槐树底下看一看……<br></h3> <h3>景区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br></h3> <h3>根字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br></h3> <h3>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br></h3> <h3>“祭祀广场”位于“一堂两阁”正前方,东西宽99米,南北长93米,建设面积为9207平方米,总投资150余万元。采用混凝土垫基,青石板铺面,肃穆庄严,可容纳万人祭典,称为万人广场,游人在这里既可体验殿堂的庄严,又可体验广场的壮阔。 </h3><h3><br></h3> <h3>为什么要移民呢?据史料记载:元朝末年,统治者对外用兵,很多人都死于战乱,中原地区(也就是河北、河南等地)人口锐减;与此同时,再加上黄河流域水灾不断,大多田地村庄都被淹没,另外还有旱蝗闹灾,瘟疫不断,致使人口更加稀少,最后基本上所有的村庄废墟,田地荒芜。明朝洪武初年,因为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影响到了中央的财政收入,甚至威胁到了明王朝的统治,为此,统治者不得不做出“移民”的决策。于是,一场持续50年,浩浩荡荡的移民便开始了。 </h3> <h3>为什么是选择山西?明朝初年,中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田地荒芜、人烟断绝的凄凉景象。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竟然已经是十室九空了。而和河北只有一山之隔的山西,确是另一番景象,那里经济发达,人口繁多。于是,朱元璋就开始从山西人口最多的洪洞县,向外移民了。那时候朱元璋用的移民政策是,三口之家留一人,八口之家留两人……</h3> <h3>和大槐树有什么关系?关于移民,大家能够想象到的,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呢?因此,当时的明朝政府不得不动用了武力,派遣了很多官兵进行押解。像现在一个词“解手”就是那时候流传下来的。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至于和大槐树的关系,就是因为大家要背井离乡,都依依不舍。想寻找个能记住的东西作为标记,一回首,正好看到广济寺门前有棵高耸入云的大槐树(相传汉代就有了)和大槐树上的老鸦窝,于是也便有了这样一首诗: “要问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要问我家哪里住,大槐树下老鸦窝。”</h3> <h3>移民始发地,说是从洪洞大槐树下迁走的,实际上远远不止如此。根据《明史》记载,范围是相当大,包括晋中、晋南、吕梁和晋东南等地区。移民就涉及到2府、17州、66个县。在当时关山重重、道路阻塞的自然条件下,这么多地方的移民全要集中到洪洞县的大槐树下,是不可能?恐怕是没必要也不可能的。但是,由于洪洞大槐树下是当时最大的移民“点行地”,在后来的历史上影响特别大,移民后裔们自然也就乐于认同这样一个出发地了。</h3> <h3>回顾中国历史上政府组织的移民活动,汉代仅限于屯垦戍边,并没有形成全国规模;三国割据一方,各自分散屯田;唐代移民屯垦兴盛,但安史之乱以后废弛;宋代重文轻武,屯田时盛时衰;元代全国兴屯,但很快天下大乱。所以说,明初山西移民,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官方移民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h3> <h3>为什么“大槐树传说”能成为很多人的记忆?其原因与当时民间流传的很多民间小说、戏曲、曲艺内容相关。也就是说,人们为了将祖先的遭遇进行夸大,故意在记忆中掺杂了文艺作品中传奇性的情节。 <br></h3> <h3>移民活动能开疆拓土,促进各个地区的平衡发展,促进全面的繁荣和稳定局面。但是,对于即将离开自己家乡土地的村民,尤其是受中国几千年浓厚的落叶归根思想影响的中国人而言,必须承受特别的痛苦代价,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寻根祭祖活动的开展。<br></h3> <h3>那么当年的那棵大槐树还有吗?明朝初年,到现在已经有六百多年了,据说那棵大槐树,是汉朝的时候种植的,到明朝已经有1200岁,也就是距今1800年了。这么久肯定不会存在了。其实早在清朝顺治年间,那棵大槐树就被洪水给冲走了。 现在洪洞县的大槐树,是在原来大槐树生长的地方,用钢筋塑料建造的一个观赏性的建筑物,并不是当年的大槐树。山西的大槐树早就没有了。</h3> <h3>这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h3><h3><br></h3> <h3>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祭祖习俗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h3> <h3>《大槐树》故事讲述明朝洪武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民族迁移行动,涉及人数达百万之众,对促进我国民族交融,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h3> <h3>谢谢您的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