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携手战“疫”,致敬最美“逆行者”!

C-J-G

<h3><font color="#ed2308" style=""><b>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全力以赴抗击疫情。我们全国动员,全民部署、快速反应,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b></font></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b>——习近平</b></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font></b></h1><h3><br></h3><h3>公元2020年的这个春节,注定会载入共和国的史册,留下一笔沉重而可歌可泣的记忆。</h3><h3><br></h3><h3>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突袭江城武汉,且来势汹汹!感染,疑似,确诊,隔离、新增……一个个无情的数字让人沉重,让人焦虑。<br></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1月23日(农历腊月29日)上午10时,武汉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封城,全国30个省区启动疫情一级响应。</font></h3><h3><br></h3><h3>在习近平主席亲自部署和亲自指挥下,举国上下一场声势浩大的以武汉为决战主战场的抗疫大战 在鼠年春节期间打响!</h3><h3><br></h3><h3></h3><h3>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何况今日之中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紧急行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一支支医疗队,向湖北、向武汉进发。</h3> <p style="text-align: left;">一批批医疗队员,放弃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医疗物资短缺的条件下,冒着被感染的极大风险,深入防疫最前线,前赴后继,共克时艰。<br></h3><h3><br></h3><h3>一份份盖满鲜红手模的请战书,让人看了泪目。不惧生死,不计报酬,是他们共同的誓言。</h3><h3><br></h3><h3>江西省共组建了6批医疗队,其中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祝新根带领的第一批医疗队于大年初二即抵达武汉开展救治工作。</h3><h3><br></h3><h3>一则在微信朋友圈转发的信息令人感动:“武汉封城,而这班高铁却将准点驶入武汉!据悉这可能是大年夜唯一一列赶往武汉的高铁,这班高铁搭载的是上海驰援武汉的第一批重症和呼吸科医师……”</h3><h3><br></h3><h3>全国各省区和人民解放军的医疗队一批又一批紧急赶往湖北,赶往武汉,治疗救援工作紧张有序争分夺秒地展开着!</h3><h3><br></h3><h3>大敌当前,他们是提刀上阵的勇士。唯有这些人冲上去,武汉才会好起来。有段经典对白,让亿万人泪奔:</h3><h3><br></h3><h3>“医生,此去欲何?” “战病疫,救苍生!”</h3><h3>“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h3><h3><br></h3><h3><b><font color="#ed2308">未着白衣时,他们是父亲、妻子、孩子;穿上白衣后,他们就是勇往直前的战士,在疫情面前筑起一道“钢铁”防线!</font></b><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style="">〈二〉</font></b></h1><h3><br></h3><h3>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的普通人也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为这场只能打赢的战役发出自己的光和热。</h3><h3><br></h3><h3>以收购废品为生的江西东乡人李活英,想为抗击疫情捐点钱,又不知道往哪捐,便来到东乡区珀圩派出所,将手中的袋子放在桌子上转身离开。袋子里用两张考分100分的试卷包了四万元现金,试卷上写着:“小小心意”四个字。<br></h3><h3><br></h3><h3>“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捐这点钱又有什么呢?这是我应该做的。”84岁的江西老人王德定向宜春市袁州区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助力疫情防控。老人平时生活非常节俭,而为抗疫却是如此慷慨大方。</h3><h3><br></h3><h3>疫情牵动万人心,江西万安“菜哥”张飞想到筹备蔬果种植合作社之初,在资金困难时得到了许多政策支持,现在发生这么大疫情就要为抗疫出点力。连日来,他带着大伙将基地的15 吨蔬菜,捐赠给武汉等地防疫一线。</h3><h3><br></h3><h3>河南沈丘村支书王国辉,大年三十驱车“逆行”500公里,给火神山医院工地送去5吨急需的蔬菜。希望工人们吃饱喝饱后,早点把医院建好,让更多患者得到安置。</h3><h3><br></h3><h3></h3><h3><b>疫情如洪水猛兽袭来,全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战“疫”,每一个暖心瞬间都是激励我们共渡难关的硬核力量。</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font></b></h1><h3><br></h3><h3>在武汉抗疫一线的陈薇院士一再告诫提醒:在疫苗未出来之前,早发现、早隔离,是遏制疫情传播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h3><h3><br></h3><h3>为此,有人从武汉返乡后,原计划和亲友庆祝自己的七十大寿。得知疫情严重,第一时间取消寿宴,要求家人自我“居家隔离”,并婉拒亲朋好友的探望和走动。</h3><h3><br></h3><h3>有人提早半年就订好了春节结婚的喜宴,从武汉返乡后也主动上报居家隔离,并推迟婚礼和取消了婚宴。</h3><h3><br></h3><h3>有长期工作在武汉,封城前在回西安的火车上,听到有关疫情联控防控的新闻,下车后即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备并自我居家隔离14天的。并且,还联系了所有已离开武汉的同事,催促他们必须向社区报备并自我隔离。</h3><h3><br></h3><h3>面对凶猛的疫情,每个人都休戚与共。如实报告、主动隔离,才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这是责任和义务,也是良知,利人利己利社会。<br></h3> <h3>然而有人却故意隐瞒、逃避隔离,以至造成严重后果:</h3><h3><br></h3><h3>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就有一名男子,从武汉返乡却谎称是从菲律宾回来。他还到处参加宴请,光上千人的婚宴就参加了两场。</h3><h3><br></h3><h3>2月2日,他被确诊新冠肺炎,导致4000多人因他而居家隔离,还有7人被感染。</h3><h3><br></h3><h3>四川雅安一名69岁男子侯某有意隐瞒途经武汉汉口返回雅安的事实,且多次在外活动,密切接触群众达100余人。</h3><h3><br></h3><h3>更为恶劣的是,在天全县人民医院主诊医生和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多次询问是否有武汉、湖北等地居住和旅游史的情况下,侯某仍然否认,导致有30多名医护人员密切接触,造成严重后果。</h3><h3><br></h3><h3>江西上饶一彭姓女子,长期居住在湖北省麻城市,1月23日,驾驶湖北籍车辆来饶过年,未按要求主动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登记。1月29日,在其发现自己已发烧的情况下,仍对医生及社区疫情防护工作人员故意隐瞒实情,并与多人密切接触,造成严重后果。</h3><h3><br></h3><h3>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态势下,这些人为何还故意谎报、瞒报行程或病症,拒不配合隔离、观察?<br></h3><h3><br></h3><h3>对于疫情的漠视、对法律的无知是其中的主要原因。</h3><h3><br></h3><h3><b><font color="#010101">这些人可能没意识到,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这是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法律后果非常严重。</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font></b></h1><h3><br></h3><h3>由于医疗资源紧缺,口罩一时成为紧俏货,有些药店便趁机卖高价牟取暴利。北京丰台区一药店,一盒10只的口罩售价850元,令人咋舌!最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该药店作出300万元的行政处罚。<br></h3><h3><br></h3><h3>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益民堂大药房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每只口罩按原售价的0.5~13倍不等擅自提价销售,获取暴利,被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处以300万元罚款。类似情况,在江西各地被查处了多家,均受到严厉处罚。</h3><h3><br></h3><h3>更有甚者,有些人为了发财竟利令智昏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nbsp;他们回收二手3M口罩,在没有任何消毒设备、现场卫生环境糟糕的小作坊里生产黑心假口罩。</h3><h3><br></h3><h3>自新冠肺炎发生以来,江西、山东、宁夏、河南、浙江等地都陆续发现了大批的“三无”假冒口罩。2月4日,江西抚州市临川区市场监管局一举查获惩治了5家违法销售假冒伪劣口罩的商家。</h3><h3><br></h3><h3>这些口罩不但防不了病毒,而且有损健康。更为可怕的是,其中有一些还堂而皇之流入了疫情的重灾区武汉。<br></h3><h3><br></h3><h3>该有多少人,因为戴着这样的口罩出门而感染病毒?令人不寒而栗!这样充满血腥的黑心钱也敢赚,真是其心可诛!</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六〉</font></b></h1><h3><br></h3><h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论中国》中说过这样一段话:<b>“中国最大的幸运,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b></h3><h3><br></h3><h3>无论疫情有多么凶险,但是在我们之中,总有那么一群最勇敢最担当的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h3><h3><br></h3><h3>总有一束光源,冲破寒夜的黑暗;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泪盈眶!</h3><h3><br></h3><h3>中国,从来不缺向死而生的“逆行者”!他们让人泪目,也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h3><h3><br></h3><h3><b><font color="#ed2308">请记住他们的勇敢、善良与付出。他们,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i>[01] 钟南山院士,84岁的逆行者</i></font></b></h1><h3><br></h3><h3><b>“所以,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都能解决……武汉本来说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b></h3><h3><br></h3><h3>说这话的,是一位84岁的老者。2003年抗击“非典”,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b>钟南山</b>。</h3><h3><br></h3><h3>时隔17年,他再次出征,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一线奔波忙碌。</h3><h3><br></h3><h3>他让我们知道:真相本身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席才令人恐慌。他让我们知道了,有一种爱,是对这个国家、这片土地的爱——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br></h3><h3><br></h3><h1><b><font color="#ed2308">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有国士,天下无双!</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02] 张定宇,和时间赛跑的人</font></i></b></h1><h3><br></h3><h3>56岁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长期从事医疗一线工作,面对此次肺炎疫情,在身患重疾的情况下冲锋在前,身先士卒,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夜以继日战斗在抗击疫病最前沿,始终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上。</h3><h3><br></h3><h3>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希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尽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h3><h3><br></h3><h1><b><font color="#ed2308">2020年2月4日,他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记大功奖励。</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style=""><i>[03] 张继先,疫情上报第一人</i></font></b></h1><h3></h3><h3>迷雾中的哨兵,总是会被人铭记。</h3><h3><br></h3><h3>张继先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就是她最早发现了这场疫情的苗头,并坚持与院方一起上报。她的预警,在医疗系统这个主战场内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h3><h3></h3><h3>疫情的发生,不仅对病人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更是对医护人员的巨大考验。<br></h3><h3></h3><h3>疫情爆发后,收治的病人越来越多,超强度的工作没有压垮她和她带领的团队。 “想到我们现在坚持工作,才能让更多患者得到治疗,就没有人抱怨,大家都在全力做好自己的医疗工作。 ”说起自己的团队,张继先感到非常骄傲。</h3><h3><br></h3><h1><b><font color="#ed2308">今年2月4日,她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记大功奖励。</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04] 李兰娟:率先提出“封城”的她再赴武汉</font></i></b></h1><h3><br></h3><h3>73岁的李兰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h3><h3><br></h3><h3></h3><h3>武汉疫情爆发后,她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继2003年非典、2013年H7N9后,她再战防疫最前线。</h3><h3><br></h3><h3>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预判,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h3><h3><br></h3><h3>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国家就采取了这一措施。</h3><h3><br></h3><h3>2月1日,李兰娟再次主动请缨,率领树兰(杭州)医院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她出征时曾说:<b>“我打算长期在武汉,与那里的医务人员共同奋斗。”</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style="">[05]黄锡璆:79岁小汤山设计师请命“火神山”</font></b></h1><h3><br></h3><h3>黄锡璆,17年前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设计者,中国著名建筑学家,现年79岁。</h3><h3><br></h3><h3>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黄锡璆博士于春节前夕写下了请战书,向党组织表示,随时听从组织召唤,随时准备出击参加抗击工程。</h3><h3><br></h3><h3>当他接到武汉建设应急医院的加急求助函后,立即带着请战书赶到会议室,急着查看火神山布局图。</h3><h3><br></h3><h3>时隔17年,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黄老又一次拿出了当年小汤山医院的图纸。他在原来图纸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并带领设计团队在医院建设过程中提供全程技术支持。</h3><h3><br></h3><h3>他说,他从未想过小汤山的图纸能够再次派上用场。面对此次疫情,他希望,火神山医院能够以更完善的建设帮助击退疫情。</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06]院士陈薇:疫情阻击战一线女先锋</font></i></b></h1><h3><br></h3><h3>曾经阻击过非典、抗击过埃博拉病毒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员陈薇,1月26日带领团队又出现在武汉,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中的先锋队。</h3><h3><br></h3><h3></h3><h3>她呼吁大家,在疫苗未出来之前,最原始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隔离。有必要与人接触时,相隔一米五到两米以上交流,回来尽快洗手消毒,不要揉眼睛,不要摸口鼻。“现在真的需要全体中国人同心同德!”</h3><h3><br></h3><h3><font color="#010101">很早以前她就说过,</font><b style=""><font color="#010101">“我是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我希望我的家人健康,同样希望全天下的人都健康。”</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07]巾帼院士乔杰:带着军令组建危重症病房</font></i></b></h1><h3><br></h3><h3>乔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h3><h3><br></h3><h3>2月1日中午,北京大学三家综合性附属医院接到紧急通知,要求即刻行动,在一小时内组建起第二批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就这样,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乔杰就带队直接从医院前往机场,飞往武汉。</h3><h3><br></h3><h3>到达武汉以后三十几个小时,就把危重症病房,同时是一个传染病房,迅速组建起来,开始收治危重症的患者。</h3><h3><br></h3><h1><b><font color="#ed2308">“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这就是我们的任务。”</font></b></h1> <h3></h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 [08] 战疫者:武汉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font></i></b></h1><h3><br></h3><h3></h3><h3>“如果我们都退了,那还能指望谁呢?重症永远是疾病的最后一道关,我们最后一道关守门的都退了,那不跟球队一样,永远没有守门员了。”</h3><h3><br></h3><h3>这是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明医生说的话。疫情爆发以来医院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他已经在医院重症病房连续奋战三十多天了。</h3><h3><br></h3><h3>1月28日正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胡明医生得知自己的好同事、好兄弟因为连日救治重症患者,不幸被感染。一时间,情绪失控,泣不成声。</h3><h3><br></h3><h3>“(有的同事)自己的老公病了,(有的同事)自己的母亲病了,还有我们兄弟自己病了……”</h3><h3><br></h3><h3>既然是战场,就有它的残酷性。他毅然擦干眼泪,继续战斗……<br></h3><h3><br></h3><h3>他的妻子王洁是这家医院发热科的护士长,夫妻二人一同奋战在抗疫一线。</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09] 刘丽:抗疫一线的“海报护士”</font></i></b></h1><h3><br></h3><h3>这张对比海报上的人是陆军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h3><h3><br></h3><h3>大年三十她准备前往外地和家人一起过年,但一通电话把她紧急召回了岗位。除夕夜晚,她和战友们踏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br></h3><h3><br></h3><h3>临行前,她挽袖打针提高免疫力,一周后,她满脸口罩压痕,眼神却依旧坚毅。</h3><h3></h3><h3>她在武汉金银潭医院负责“红区”的护理工作,“红区”就是指直接接触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病区。每次进入都需要穿三层防护服,口罩、眼罩、防护服,外面还要再穿一套隔离衣。每次在病区工作三小时轮班,这已经是是大多数人的体力极限。每次轮班下来脱掉防护服,脸上都是一圈红印子。</h3><h3><br></h3><h3>有一次她在“红区”里待了四五个小时,当时已经快受不了了,感觉鼻梁都快压断了,脱掉防护服后,脸上已经压出很深的红印、鼻梁上被磨出两个小水泡。后来这张照片被发上网络、做成海报,有人叫她“海报护士”。</h3><h3><br></h3><h3>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抗疫一线,就是作战一线。</h3><h3><br></h3><h3>她说:<b><font color="#ed2308">“穿上这身迷彩服,我就觉得不能辜负患者对我们部队医院的期望,我们做好了和疫情扛到底的准备。”</font></b></h3><h1><b><font color="#ed2308"></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font></b></h3><h1><b><font color="#ed2308"></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10] 吴小艳:只有在战场上,我才能安心</font></i></b></h1><h3><br></h3><h3>“我没成家,也没照料孩子的负担,大家都在战斗,只有在战场上,我才能安心过好年。” </h3><h3><br></h3><h3>说这话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生吴小艳。</h3><h3><br></h3><h3>她本来已经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得知医院发布支援号召后,毅然决然从中途下车,折回武汉,投入到抗疫工作之中。</h3><h3><br></h3><h3>身前是为害人间的病毒,身旁是深受折磨的病人,身后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哪怕是在新春佳节本应阖家团聚的日子,医护人员也毅然舍小家为大家。<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11]单霞:最爱美的年纪,却剪了个光头</font></i></b></h1><h3><br></h3><h3>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90后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为了节省穿脱防护服的时间,将自己的满头秀发全部剪掉。&nbsp;</h3><h3><br></h3><h3>她说:“头发没有了还可以再长,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去救更多人。”</h3><h3><br></h3><h3>迄今,我们听到很多关于剪发的感人故事:</h3><h3><br></h3><h3>驰援武汉的西安国际中心医院医疗队的228名医护人员,为方便穿防护服,决定集体理发。在酒店的“临时理发店”里,3位理发师工作了11个半小时,为队员们剪了平头甚至光头。有女队员说,“头发理了还可以再长,等我长发飘飘时,再来看看武汉。”</h3><h3><br></h3><h3>还有:援助黄冈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山东医疗队里40多位女医务人员,统一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短发;上海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90后护士刘文进,剪掉了留了七八年的美丽秀发……</h3><h3><br></h3><h3>濮存昕在元宵节特别节目中有一段朗诵词说:<b>不为美丽留影,只为救人方便,剪掉一头秀发的你,露出青春最真的笑容 ,你说穿上防护服就是穿上使命。</b></h3><h3><br></h3><h1><b><font color="#ed2308">假如这世上真的有天使,那就是这个模样!致敬,最美丽的天使!</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12]护士郭琴:我是党员我先行</font></i></b></h1><h3><br></h3><h3>面对肆虐的病毒,地处疫情核心区的湖北医护人员经受着巨大考验。</h3><h3><br></h3><h3>郭琴所在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科每天要接诊大量发热患者。由于住院部床位已满,不少患者滞留在急诊科,急诊病房和观察室全部被临时改造成新冠肺炎诊疗区,科室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长、任务重、风险高。“我们既要照顾住院病人,又要不停地接诊新病例,常常在病房一待就是10个小时,睡眠不能保证,饮食也很少按时,身体免疫力难免下降。”郭琴说,“即便做足了防护,自己还是被感染了。</h3><h3><br></h3><h3>在给护士长发的微信里,郭琴说“我是党员我先行”,1 月28日一宣布治愈结束隔离观察,她再次冲向“战疫”一线,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br></h3><h3><br></h3><h1>“<b><font color="#ed2308">我处在这个岗位,这是我的责任,不为当英雄,但绝不做逃兵!”</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13] 周世妹:首批援鄂医疗队她冲在了最前面</font></i></b></h1><h3><br></h3><h3>周世妹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的一名护士,两个月前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h3><h3><br></h3><h3>武汉疫情爆发后,当她得知江西省卫健委正在紧急组建首批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救治患者,她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也没有去想风险、压力和将要面对的繁重工作,积极请战,成为江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员,于大年初二抵达武汉。</h3><h3><br></h3><h3>这次援鄂,她冲在了最前面。</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font color="#ed2308">[14] 甘如意:责任就是前行的动力</font></i></b></h1><h3><br></h3><h3>24岁的甘如意,是武汉江夏区金口中心卫生院范湖分院的医生。在得知单位因病患多,另一位58岁的老同事,已经连续上了8天班还不能休息,身在荆州老家的她心急如焚,决定立刻返回岗位支援。<br></h3><h3><br></h3><h3>从荆州到武汉,300公里路程。由于交通管制,没有车去武汉,她就决定骑行。工具,只有一辆自行车。</h3><h3></h3><h3></h3><h3>第一天,她骑了5个多小时。第二天,荆州长江大桥不允许过交通工具,她只能步行。第三天,她骑共享单车到晚上八点,潜江交警发现了她。第四天,警察找了一辆去汉阳的送血车送她去武汉。</h3><h3><br></h3><h3>中午十二点到达汉阳后,甘如意找了一辆共享单车,靠手机导航,终于在下午六点返回单位。</h3><h3><br></h3><h3>四天三夜,她吃完了所有干粮,衣服也都被雨水淋透。她没有想过退缩,风雨兼程,只为“尽快返回工作岗位”,因为这就是责任,而责任就是她前行的动力。</h3> <h1><b><i><font color="#ed2308">[15]余腊梅:援非一年归来再出征</font></i></b></h1><h3><br></h3><h3>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生余腊梅,随中国第23批援突尼斯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回到祖国仅三个月,又成为江西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h3><h3><br></h3><h3>她说:“我心里想着,只要湖北需要,我就随时可以接受召唤,召必战。”<br></h3><h3><br></h3><h3>对于湖北,余腊梅还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武汉生活了5年,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感情。”</h3><h3><br></h3><h3>在她心里,始终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因为我是个医生,医生的使命就是治病救人。”</h3><h3><br></h3><h1><b><font color="#ed2308">生命承受之最,灵魂总是高贵!</font></b></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gt;o&lt;&gt;o&lt;&gt;o&lt;</font></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这是一场只能打赢的战役</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尽管这个冬天</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有些冷,有些漫长,还有些难熬</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可总有一些人令你印象深刻</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总有一些瞬间让你感动落泪</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正是这些勇敢的最美“逆行者”</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用生命和热血筑起一道“钢铁”防线</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让我们有理由相信</font></b><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再等一等,天一定会亮</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冬天,也一定会过去</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温暖,也会如期而至</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致敬,最美的“逆行者”</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