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们坚信“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我们期待“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h3> <h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志愿者在各级政府、党组织的号召下,参与了各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泸州市田家炳中学的教师们也积极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到一线。志愿者舍小家、顾大家,出现了很多夫妻、父母子女齐上阵的感人一幕,“全家总动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并肩作战。在战“疫”一线担当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员”、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的“讲解员”、防控的疫情的“服务员”、维护疫情防控公共环境的“卫生员”,加强主动防疫,减少被动感染,变疫情防控遭遇战为主动出击战。</h3> <h3> </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师”“生” 齐上阵,疫情一起“战”</font></b></h3> <h3> 泸州市田家炳中学志愿者杨桦老师是一位历史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共产党员,他深知一位党员、老师肩上的使命,在新冠疫情发生后,积极向学校党总支主动请缨,参加防控志愿者活动,进入街道市场宣传,到高速收费站参与疫情检查。其实,杨老师患有甲状腺瘤,有三厘米大,已压迫颈动脉,致大脑缺血,经常头昏,在这样的病情下他依然黑白班坚守,为抗疫奉上自己的力量。</h3> <h3> 曹洪霞,杨桦老师的爱人,泸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的一名主治医师。1月24日泸州市出现了第一例确诊病例,她主动要求除夕和大年初一坚守岗位奋战防疫一线。在医院准备抽调一名超声科医生待命进泸州市传染病医院(况场)时主动请缨签下请战书,并在医院接受了为期5天的防护训练。她,时刻准备去疫区为新冠病人服务。</h3> <h3> 杨老师的父母作为老党员,也主动参与到战疫防控志愿活动中,家中留下九岁的孩子独自一人学习网课。以实际行动践行:舍小家,保大家。</h3> <h3> </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丝尽情犹在,烛化意更浓</font></b><br></h3> <h3> 朱珠,泸州市田家炳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放假不放手,停课不停学。朱老师做到防疫、教学两不误。一方面,作为教学人员,认真备课,在线直播,课后答疑,在线批改;作为学校办公网络的管理人员,为全校教职工维护好钉钉办公的运作,上传初中课程视频,便于初中老师和学生使用、学习。另一方面,作为公职人员,朱老师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加入抗疫一线胡市高速路口检疫工作。</h3> <h3> 朱江,朱珠老师爱人。一名前线的石油工人,也是一名党员。春节期间没有回家,在广安农村防护意识较薄弱、防护物资匮乏的地方,生活相当艰苦,人员不统一就餐,为减少人员流动,在岗人员取消轮休,丈夫每天以电话或者视频的形式来报平安。朱老师的爱人虽不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但在疫情肆虐的条件下依然坚持钻井队,为中国的石油生产做贡献。平时,朱珠老师是学校名副其实的“留守妇女”,上有老下有小的她毅然奋不顾身,主动请缨抗疫一线。</h3> <h3> 除此以外,朱珠老师的母亲唐金云,一名快60岁的退休员工,从参加社区防疫工作开始,她坐不到公交车就走路去上岗,老母亲时常笑着说:“这样既锻炼身体,又减少了感染风险”。要知道,从家到小市街道办有近4000米的距离。中午回不了家,在社区匆匆对付一顿又开始工作。</h3> <h3> </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夫妇”作陪家人共勉,只为你我安康</font></b></h3> <h3> 这世界上除了梦想之外,还有一个词,叫责任。老师对学生叫责任,医生对患者叫责任,父母对孩子叫责任,无论是哪一种,最终都是对生命负责。有时候为了对更多的生命负责,我们选择舍弃小我。在泸州市田家炳中学还有这样一对夫妻教师,他(她)们是曹相伟、马敏夫妇。</h3> <h3> 曹相伟老师的家位于宜宾市筠连县,父亲双目失明,母亲的双腿有严重骨质增生和风湿,腿脚很不灵活,夫妻俩只有假期才能抽时间陪父母几天,大多数都待在泸州。2020年的残冬腊月,外面寒风凛凛,新型冠状病毒来的比春节早一步。身在筠连的夫妇俩通过电话等多种方式关注年级学生的健康情况,一一嘱咐学生正确看待疫情并做好防范等待开学。2月2日一早,曹老师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父母,带着马老师和女儿离开了老家,回到泸州准备随时参与疫情战斗!</h3> <h3> 马敏老师也是初一年级的年级主任,为了顺利开展“空中课堂”,马老师从1月28日起给全年级学生编排学习账号,熬夜备课,上传网课资料,培训年级老师学习开展网课的方法。布置完学校学习任务同时,夫妻俩有加入到学校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h3> <h3> 夫妻俩有一双女儿。大女儿刚上初一,小女儿刚满4岁,家里还有年迈的岳父岳母,2月11日曹老师的岳父腰椎间盘突出复发,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夫妻俩没有因此从防疫一线退下来,照顾两个孩子和生病岳父的担子都落到年迈的岳母肩上,夫妻俩忙完防疫一线的工作又匆匆赶往家里。</h3> <h3> 有人说,这对夫妇可能是党员!不,他们只是普通的人民教师,更是两个平凡的人,他们也是疫情抗战一线所有教师的缩影。</h3><h3> 有人问,他们不是党员,为何要这样拼命。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有家人,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因为,他们有需要保护的人,那是更多鲜活的生命;因为,他们拥有强有力的后备力量,那就是家人。</h3> <h3> 生活在这和平的世界上,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温暖而灿烂的阳光,偶尔的暴雨袭击、风吹雨打只是狂风暴雨前的历练。此时此刻,抗击疫情一线的你们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精神。祖国平安,是你们的愿望;家人支持,是你们的力量。</h3> <h3> 你们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始终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带头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科学参与疫情防控。不信谣、不传谣,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责任抗在肩上。你们暂别家人,你们夜以继日,只为山河无恙,只为你我安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