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冶《八至》诗赏析

天宫一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唐朝·李冶 《八至》诗赏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天宫一号编写2020年2月8日星期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原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唐·李冶·八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译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最近也是最远的是东与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最深也是最浅的是清溪。</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最高也是最明的是日和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最亲也是最疏的是夫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注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至: 极、最:至少、至亲、至交(最相好的朋友)、至诚、至高无上、至理名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八至:此以诗中有八个“至”字为题。 (3)东西:方位名。东方与西方;东边与西边。《墨子·节用中》:"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址 ,北降幽都 ,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汉·刘向 《九叹·远逝》:"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看椅上坐。 钱青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4)疏:生疏,不亲密,关系远。如亲疏、疏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赏析】这首诗很有哲理意味。由于首字“至”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故题名“八至”。这在文人诗中很别致。此诗由远近东西至深浅清溪,再至高明日月,又至亲疏夫妻,诉尽人生无奈颓靡之态。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四个字,但是,只要细细品味就会感到:道理浅显易懂,哲理深邃意远;语言平白质朴,思想层叠奇绝;关系平常普通,含义丰富蕴奥。乍一读来,似乎全懂,再一细看,像是猜谜,深入推敲,才知绝妙。这首诗描摹了人生的盛衰枯萎,道破了世间的冷暖炎凉,揭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微妙。能在平淡无奇中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充分显示了李冶的艺术造诣,可谓是精妙绝伦。首句,“至近至远东西”。 这一句暗含了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阐述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辩证法原理。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了南极、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所以“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至近”之谓也。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背道而驰,甚至会无穷远,“至远”之谓也。可见“东西”说远也远,乃至“至远”;说近也近,乃至“至近”。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说“东西”是“至近”,因为东西是相比较而存在,相互依存而生成。有东就有西;有西就有东。无东就无西,无西就无东。说“东西”是“至远”,因为东西方向相反愈走愈远,性质相悖界限分明。说“东西”是“至近”又是“至远”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世界上最远的东西莫过于东西,这里的东西和南北是一个意思,代表了距离上的相隔;而世界上最近的东西,也是东西方向,在数轴上它们的间隔是“0”。两个人各处东西,相背而行,愈走愈远,相向而来,愈来愈近。彼此相离,既可以远,又可以近,代表了事物的相对性。引申到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聚散皆有缘,离合总关情”。“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聚散团圆,悲欢离合,似乎世事无常,吉凶难料,其实早有定数。《吕氏春秋·大乐》:“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意思是说,道产生天地,天地产生阴阳二气。阴阳的变化,一上一下,会合而构成文采。天地最初形成时是浑浑沌沌的,它们分离了又会合,会合了又分离,这就叫做自然的永恒规律。天地就像转动的车轮一样,转完了一周又重复开始,到了一定的限度又返回,无不处处正常。法天道,悟人道,万物一理。离久必合,合久必离,物极必反,相互转化。这就是矛盾的辩证规律。第二句,“至深至浅清溪”。江河湖海一目难测。清溪细流一眼看穿。我们看小溪水,一眼就望到了底,说明它清澈见底。但是天空的倒影映射在清澈的溪水中,反而增加了溪水的深度,给人以一种深不见底的感觉。因此,它有“深”的假象,特别是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深浅莫测,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有阴阳的性质,可深可浅,可清可浊。引申到人心,也是有时候深,有时候浅,让人捉摸不透。“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悲惨世界》”。据此也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最深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深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深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有的深不可测,或曰心怀叵测;有的清澈见底,襟怀坦白,或曰心底纯洁。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一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范畴。这种辩证法里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同时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前两句对全诗结穴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第三句,“至高至明日月”。因为旁观者清,站得高,望得就远,看得就明。日月高不可测,遥不可及,这个道理很浅显。这第三句,也许是最浅显的。“高”是取决于天体与地球的相对距离,而太阳与月亮本不一样。“明“指天体发光的强度,月亮借太阳的光,二者更不一样。但是日月同光是人们的感觉,日月并举是向有的惯例,以此入诗,也无可挑易。这个随口吟出的句子,在全诗的结构上还有其妙处。前两句容易使读者因理解而费劲,而此间穿插一个平凡的句子,恰有使读者身心放松,以便再度集中心智,调节神经,进而调动主体的认知、理解、评价和审美等功能,为主体的审美等活动的继续做好准备。诗人作此句,应当是意在引出下句。第四句,“至亲至疏夫妻”。前三句虽属三个范畴,而它们偏重于物理的辩证法,唯有末句专指人情言之,是全诗结穴所在。男女相爱时,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缔结了最亲密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荣辱与共,相伴终生,成为“至亲”。古典爱情诗句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世上还有任何关系可以“生死与共”“心灵相通”?这说明,夫妻关系是“至亲”。在婚姻中,有的夫妻矛盾尽显,恩爱不在,相看两厌,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成为“至疏”。当代某些学者试图以人的空间需求来划分亲巯关系。而“夫妻关系”是属于“密切空间”的,特别是谈情说爱之际。从肉体和利益关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离最近的,因此可以说“至亲”莫若夫妻。然而世间的事情往往是复杂的,伉俪情深固然有之,貌合神离而同床异梦者也大有人在。夫妻间也有隐私,也有冲突,也有反目成仇的案例,正所调“爱有多深,恨有多深”,不相爱的夫妻的心理距离又是最难以弥合的,因此为“至疏”。在封建社会中,由于难以撼动的伦理纲常规定,夫为妻纲,男尊女卑,地位不平等,造成了夫妻不和谐的关系;由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造成了许多没有爱情的婚烟,酿成了许多爱情悲剧。这些都是所谓“至疏”的社会根源。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妙在饶有哲理和兴义,而末句的妙处,则在于揭露世间之隐情,针砭社会之弊病。这首诗和一般讲究起承转合的诗不同,这首诗语言淡致,和唐代诗僧王梵志的诗一样平白如话,但平中见奇绝。诗的前三句是个过场,其存在是为了衬托最后一句。层云叠嶂,前三句过后,才显出最后一句峰峦。“至亲至疏夫妻”,这话满是饱经人事的感觉,比一般的情诗情词要深刻得多,可算是情爱中的至理名言。夫妻间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这当中爱恨微妙,感情复杂,感慨良多,寻常年轻小姑娘想说也说不出来,非得要曾经沧海,才能指点归帆。或许正是看透了这些,李冶才宁愿放纵情怀。因此,即使相隔千年久,也能引起众人鸣。由于李冶天赋极高,聪慧过人,才情细微,诗学深厚,所以,对于人情,对于世故,对于婚恋,对于关系,看得透彻,体察入微。李冶的《八至诗》,充满人生慼悟,颇有哲学思辨,悟透夫妻关系,洞穿世态寒凉,历来为人称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创作背景】《八至》诗当为李冶(李季兰)成年之后的作品。相传这首诗是李冶当了女道士后,与男士们有些交往,喜欢上一个僧人,但是由于是暗恋,羞于对其表白,于是自己有感而发,写出了这首诗。在整首诗当中,“至”这个字一共出现了八次,故题称为《八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李冶 (约730-784年) ,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唐朝诗坛上享誉盛名的女诗人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据《唐才子传》记载: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李冶容貌俊美,天赋极高,聪慧过人,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父亲抱着她在蔷薇花架下,开玩笑让她即景做诗,她脱口吟出一诗:“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这首诗一出口就让她的父亲吓了一跳。父亲听后并没有为自己的六岁女儿出口成诗的天才感到高兴,而是皱着眉头暗自嘀咕:“架却”,就是谐音“嫁却”啊。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而这也不幸被他父亲言中(原文: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令咏蔷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 十一岁被父母送到玉真观出家为女道士,她依然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加及她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和释皎然(俗家姓谢,是谢灵运十世孙)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她的《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唐贞元年间,唐代宗李豫得知她的才华,特地召见她赴京入宫,那时,她已进入暮年,正栖身著名的花都广陵。接旨后,只得应命北上。她有七律《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其详词意,不类冶作",似乎缺乏根据。唐代是诗人的时代,许多女诗人也大放异彩。其中,李冶是其中的佼佼者。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唐诗纪事》卷七八有云:“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八首。清人汪如藻在修编《四库全书》时进献给乾隆皇帝的藏书中也有《薛涛李冶诗集》二卷。刘长卿对她的诗极其赞赏,称她为“女中诗豪”。高仲武评论说:“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器既雄,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又说她“上比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    </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