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0年的寒假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假期,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阻挡了大家外出的脚步。为了防控疫情,请同学们减少户外运动,在家中适量动起来,促进健康,提高自身免疫力,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h3> <h1><i> 跳“动”起来(跳舞)</i></h1> <h3>跳舞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练习后能促进孩子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使少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改善,促进视觉、听觉、肢体感觉等各感觉机能的提高,使大脑更灵活、健全,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h3> <h3> 手“动”起来(手指操)</h3> <h3>常做手指操可以让幼儿的大脑、眼、手同时协调运动与发展,对视觉、听觉、语言等功能的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通过不断的做手指游戏,使幼儿的十指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头脑更加聪明,更加富有创造力。</h3> <h3> 手“动”起来(画画🎨)</h3> <h3>首先绘画可以使得孩子的记忆力有所提高,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们毫无艺术感的绘画作品时候,第一感觉是孩子的随手涂鸦,胡画乱画,这个无可厚非,不过如果什么都从大人的审美角度出发,那这个孩子就不存在审美想象了,就比如孩子画了一个圈,你能说他画的一定是苹果,其实不然,他可以告诉你很多东西,也许是他看到过的云朵,也许是他看到过的葡萄或者是某个小动物的脑袋等等。这个就是孩子“无意识记忆”.</h3> <h3> 嘴“动”起来(讲故事)</h3> <h3>讲故事,还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因为对故事的复述是建立在对原故事的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的。</h3> <h3> 嘴(动)起来(读书)</h3> <h3>读书少的孩子,学习起来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读书多的孩子,相对而言,他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较强。读书多的孩子,当他去思考问题时,丰富的语言能力就会帮助他更深刻的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他的钻研型就会相对提高很多,那么对他的思维能力以及智力开发就有很多的益处。</h3> <h3> 嘴(动)起来(唱歌)</h3> <h3>它不仅能锻炼宝宝的听说能力,还能让宝宝增长见识,发展想象力,陶冶情操等。这样的儿歌有利于宝宝日后学习语言,早期的儿歌熏陶在语言和旋律节奏上,对宝宝的学习和认识有一定的帮助。</h3> <h3> 全身(动)起来(立定跳远)</h3> <h3>跳远可以锻炼下肢腰腹力量,增强弹跳能力。</h3> <h3> 眼(动)起来(眼保健操)</h3> <h3>第一节:按揉攒竹穴 </h3><h3>用双手大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两侧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指尖抵在前额上。有节奏地按揉穴位。</h3> <h3>第二节:按压睛明穴</h3><h3>用双手食指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眼角内侧半个手指处),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有节奏地上下按压穴位。</h3> <h3>第三节:按揉四白穴</h3><h3><br></h3><h3>先把左、右食指和中指并拢对齐,分别按压在鼻翼上缘的两侧,然后食指不动,中指和其他手指缩回呈握拳状,大拇指抵在下颌凹陷处,其余手指自然放松、握起,呈空心拳状。有节奏地按揉穴位。</h3> <h3>第四节: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h3><h3>用双手大拇指的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太阳穴上,其余手指自然放松,弯曲。先用大拇指按揉太阳穴。然后,大拇指不动,用双手食指的第二个关节内侧,稍加用力从眉头刮至眉梢。</h3> <h3>第五节:按揉风池穴</h3><h3>用双手食指和中指的螺纹面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其余三指自然放松。有节奏地按揉穴位。</h3> <h3>第六节:揉捏耳垂脚趾抓地</h3><h3>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的螺纹面捏住耳垂正中的眼穴,其余三指自然并拢弯曲。用大拇指和食指有节奏地揉捏穴位,同时用双脚全部脚趾做抓地运动。</h3> <h3>注意事项</h3><h3>以上眼保健操如果有音乐配合最好,跟着音乐有节奏的练习</h3> <h3>备注:</h3><h3>1、按照以上内容每日适当安排给孩子,每天自觉坚持😊;</h3><h3>2、如果家长想让孩子的学习效果更高效,有时间可以拍视频到群里,反馈孩子的练习情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