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重复的生命 永远致敬的灵魂(南极纪行四:蒂特利岛/彼得曼岛)

王延星

<h5>南极圈越来越近了,浮冰一块一块地前来欢迎我们。</h5> <h5>先把几个名词排列清楚,便于说明。“南极”,是人们的一个笼统说法,属泛论之词,约定俗成在南纬60度以南大约6500万平方公里范围之内。“南极圈”,是一个天文气象学上的假设圈,指南纬66度33~56分之间每年都有点变化的一个虚拟圈,主要用于区分南温带与南寒带。“南极大陆”,好理解,地质学概念,就是指那一大块陆地,大约1200多万平方公里。“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和它周围的陆缘冰及一些岛屿,是人文地理的概念,大约1400多万平方公里。“南极地区”,统指南极洲和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周边等一个较大的范围;若严谨一点是指南极条约限定的范围。</h5><p class="ql-block"><br></p> <h5>“南极点”,是指地球自转中,虚拟穿透地球南北两个最中心的端点之一的南纬0度(与北纬0度对应)。“南磁极”,是地球这个球状磁体,从中心穿过的一个虚拟磁轴的两端之一,它与南极点完全不重合,并始终还在微微变动中,目前在南纬65.36度东经139.24度。</h5><p class="ql-block"><br></p> <h5>旧大陆的国家,试图发现南极洲的追求,有个逻辑顺序:首先,是想发现类似美洲那样广袤的大地,有丰富的物产,可以移民建立属地属国。第二,是看看能不能发现原不为所知的人类社会,或征服或与之发展贸易。第三,是发现新的地球物种,满足人类自身的好奇心和拓展知识。</h5><p class="ql-block"><br></p> <h5>彼时,有航海发现能力的国家,都是怀着这种一二三的顺序想法,走向未知大洋的。但是他们标榜的顺序却是三二一😜。而且这些国家之间,明曰合作,暗中较劲,互相下套设防,互相封锁信息😂……</h5><p class="ql-block"><br></p> <h5>比如之前提到过的著名的库克船长,他带着一众科学家号称考察,但到了新西兰澳大利亚就插杆竖旗,号称占有。待到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再打开约定的密秘指令信,原来是指示他要拐头向南极,争取发现南方大陆🤫。</h5><p class="ql-block"><br></p> <h5>国家间的有组织竞争,和探险家个人的英雄主义追求,演绎成了在南极冰原上的一大出表演🤔:你争我夺、先入为主,有一无二,占地为王……</h5><p class="ql-block"><br></p> <h5>历史可以成为迷信,行为可以化为传奇。在诸多历史故事中,有几件确实可以成为人类文化思索的共同经典👍。下面先回顾两位代表人士的事迹……</h5><p class="ql-block"><br></p> <h5>英国人,斯科特。中下层出身,从小迫切盼望出人头地,建功立业,提升社会等级,增加财富(有理想👍)……</h5><p class="ql-block"><br></p> <h5>1901年,他率发现号抵达南极洲,并于次年带三人小组抵达南极82度17分,成为人类当时所到达的地球最南位置。并乘热气球,成为第一位在南极上空飞翔的人。</h5><p class="ql-block"><br></p> <h5>斯科特返英后,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但他的理想还未实现,他想要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当时,征服南北极已不仅是海上列强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成为极具英雄主义追求的、欧洲多国国民的一种个人事业目标👏。宛如一場世界争霸赛,强者无人愿意缺席。</h5><p class="ql-block"><br></p> <h5>1909年9月,斯科特精选兵将,选乘新式大船,浩浩荡荡地出师南极,誓言要第一个踏上南极点。但就在他快要抵达前进基地的时候,收到了一封电报,文字很简单,“我荣幸地知会阁下,我的'前进号'也在去南极的路上。阿蒙森”。</h5><p class="ql-block"><br></p> <h5>挪威人,阿蒙森。北欧维京人的后代,职业极地探险家。当时拥有北冰洋西北航道的打通者等职业光环。而挪威王国,刚刚从瑞典王国中独立出来六年,也需要在世界上获得更大知名度,以显示自己的独特性……故对阿蒙森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的。</h5><p class="ql-block"><br></p> <h5>狭路相缝,雌雄必决!争夺最先到达南极点的大赛开始了。阿蒙森用半年时间,在做充分的准备。从大本营到82度,每隔1度(大约110公里),就设立补给站,为来年正式的出发、到达南极点打好铺垫。斯科特一方也是如此,也做了充分的准备。</h5><p class="ql-block"><br></p> <h5>阿蒙森多年前曾作为另一只挪威探险队的三副,到过南极一些地方,与斯科特曾有一面之交。后来阿蒙森还去英国拜访过斯科特。斯科特也和他交流过一些在南极的探险经验。在得到阿蒙森也前往南极的消息后,斯科特并未放在心上,认为自己是真正的一号选手😎。</h5><p class="ql-block"><br></p> <h5>插一句,这是蒂特利岛上的科考站遗址,由于不能登陆,只能远距离看一看了。</h5><p class="ql-block"><br></p> <h5>故事回来,由于上一次斯科特已经前进到了82度的地方,路熟,从那里再往前冲,没多远了。而阿蒙森没有走过,按规矩,他不能走斯科特的原路,只能另行选择没有人走过的路,由自己踏出的一条新路,进击南极点。</h5><p class="ql-block"><br></p> <h5>这两只探险队伍在决赛前曾有过互访。但阿蒙森本人拜访斯科特时,斯科特避而未见。阿蒙森看了英国人的装备,说自己用的都是北极犬拉雪橇,并建议他们也多带北极犬……斯科特的装备较为豪华,有先进的雪地摩托,有派专人从中国哈尔滨买来的西伯利亚矮种马,当然也有北极犬。</h5><p class="ql-block"><br></p> <h5>这是目前还没完全被冰雪掩埋的斯科特前进基地中的餐厅。当时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沉着正规,英范儿😁👍。</h5><p class="ql-block"><br></p> <h5>当时,斯柯特的营地生活内容也很丰富,大家交流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游历。这是当时他们在放介绍日本艺伎生活的幻灯片。</h5><p class="ql-block"><br></p> <h5>而同时阿蒙森冲刺前的基地,仅有帐篷和爱斯基摩犬等,简单实用,速战速决的意图清晰🤒👌。</h5><p class="ql-block"><br></p> <h5>1911年10月20日,阿蒙森比斯科特早四天出发了。他一路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匀速前进。团队精选共五人,52条狗拉着四架雪橇和四个月的食品(对比,斯科特用了12个人,10架雪橇,26条狗,8匹马,三辆雪地摩托)。阿蒙森一路狗拉雪橇,消耗完一批给养,不需要多的狗时,就把狗变为给养(😱大局为重嘛)……他们早上把午饭做好,放在保温瓶里,中午坐在雪橇上一边吃一边看着风景赶路😀……</h5><p class="ql-block"><br></p> <h5>斯科特也出发了,地图上的距离,他的路线比阿蒙森的要长一点,但是熟路。不料冰原地形变化无常,他的雪地摩托一辆辆出了问题,从修理到放弃很是浪费了一段时间。接着西伯利亚马又出了问题,出汗过多,不是冻伤就是冻死了😰,放弃的马本应杀掉,改做补给,但他维持绅士心态,不忍,还派人把马送了回去,浪费了人力物力……</h5><p class="ql-block"><br></p> <h5>这是两支队伍的路线图。其中斯科特路线上的小黑点,从下往上,依次是返程时第一人,第二人,和他本人,三个人分别辞世的地点🙏……</h5><p class="ql-block"><br></p> <h5>前进的节奏英国人忽快忽慢。天好的时候就多走,结果出汗多了又不好恢复……天不好的时候就多休息,客观上是多睡觉,但实质上是多消耗、效率低……而且,到点生火做饭,汤汤水水、英式咖啡早茶等,一顿不少,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由文化习惯养成的程式上了,每天用于前进的工作时间并不多。更是到了最后200多公里,准备冲刺极点的时候,原定四个人,临时改为五个人,他想把荣誉多均沾一下,结果原准备的四个人的口粮,变成五个人来吃了😰……</h5><p class="ql-block"><br></p> <h5>不过终于,1912年1月17号,斯科特等五人接近南极点了。他们越走越快,但远远看见前方出现了一个黑点。一位队员说,好像情况不对?其他人谁也不说话,大家一个劲儿往前走……终于他们看清楚了,那个黑点,变成了一面迎风飘扬的挪威王国国旗🇳🇴!</h5><p class="ql-block"><br></p> <h5>此时,对斯科特一行人的心理冲击之大,可以想象。但他们还是把一路发现的一些化石标本带上,认认真真地插上英国国旗🇬🇧,大家合影留念……他们还发现了阿蒙森留下的帐篷和给斯科特的一封信,为防自己在返程中出现意外,阿蒙森请斯科特代告挪威国王,挪威人已经第一个到达过南极点了✌!</h5><p class="ql-block"><br></p> <h5>斯科特只能接受现实,打道回府。此时,据阿蒙森插上挪威国旗,已过去了33天。</h5><p class="ql-block"><br></p> <h5>如果说,来的一路上由于一系列的相对安排不周全,导致了夺冠失败,那么返程路上由于之前的种种不周全,派生的结果就更严重了😰。再加上运气(天气)不好,毁灭性的结局不可避免地、一幕接一幕地到来了……</h5><p class="ql-block"><br></p> <h5>前面说过,斯科特先是把摩托雪橇放弃了,后来把马拉雪橇也放弃了,最后把狗拉雪橇也放弃了(狗的数量严重不足,训练也不好),只能靠人拉着雪橇走。返程也是人拉着雪橇慢慢往回走。由于五个人吃四个人的给养,口粮严重不足,天气又不好,每多滞留一天,给养就更加告急一分🤕……</h5><p class="ql-block"><br></p> <h5>随着队中一位身体最好的成员(近卫军上校埃文斯)因伤病去世,剩下的人更加压抑了……风雪来临,他们沒有食物了……眼看离下一个补给站就差18英里了,但他们走不动了……要知道,近在眼前的这个补给站就是他们在预先建站时由于马出了问题,一个本应该建在80度的补给站,建到了79.29度的地方,少了18英里。当时觉得问题不大,就放在那儿了。结果就是,18英里,这一前期缩短的距离,将他们生与死分隔了开来😱……</h5><p class="ql-block"><br></p> <h5>他们在最后的几天里,由于走不动了,就躺在帐篷里写遗书,不停地写……一切心路历程和实际发生的故事都被记载了下来。这些文字使他们的牺牲,收获了格外的壮丽!成为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人文情怀和英雄精神的代表作✊……</h5><p class="ql-block"><br></p> <h5>斯科特记载了,在他们走不动的前一天,另一位队员身体也不行了。奥茨,这位皇家骑兵上尉在一个早晨站起来说,“我想一个人出去一下,可能要多呆一会儿”……其余的人都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但谁也无法开口阻拦😭🙏……</h5><p class="ql-block"><br></p> <h5>随着食品和燃料的告罄,他们三人最后选择了从容面对死亡🙏。斯科特在写给妻子凯瑟琳的信中说,让她重新开始生活,照顾好孩子,让孩子热爱大自然和历史。多年后,他的儿子彼得-斯科特实现了其遗愿,成为一名画家和自然保护学家,而且他的事业不断扩大,直到创立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并被尊为世界自然保护之父!而且由彼得-斯科特亲自绘就基金会会微,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个会徽👍!熟悉吧✌!</p> <h5>斯科特在写给英国公众的信中表示,他们绝不懊悔这次远征,英国人向世界展示了互相协助的精神、顽强的耐力和一如既往地面对死亡的勇气✊……</h5><p class="ql-block"><br></p> <h5>话分两头,阿蒙森一队严谨地走过了1400公里的返程之路,回到了大本营,电告国内,世界为之沸腾!但他低调地回国,继续从事相关工作……当他得到斯科特的消息后,泪如雨下,说,真希望能以全部的荣誉与财产,换回斯科特的生命……若干年后,在一位意大利探险家北极遇险时,阿蒙森乘直升机前去营救,但中途失事,至今遗体没有找到……同斯科特一样,他也把生命留给了他们为之奋斗的极地探险事业🙏。</h5><p class="ql-block"><br></p> <h5>再说两句斯科特之后的事。留在大本营里的他的助手,布鲁-克林,爱尔兰人,率队去寻找斯科特。是他发现了斯柯特等三个人,安静地躺在帐篷里……在睡袋中,斯柯特在二人中间(看着两人服用镇静药后,斯柯特为他们拉上睡袋,自己才最后服药,躺下),三本日记枕在头下,17公斤化石标本完整无损(这些羊舌齿化石,证明了大陆漂移学说,极其重要),他们安然地沉睡在了这个亿万年冰原的怀抱中🥀🙏……</h5><p class="ql-block"><br></p> <h5>布鲁.克林这位被誉为是世界上最低调的探险家,即是斯科特的助手,也是后来另一位伟大探险家沙克尔顿的助手。他亲自将斯科特等三人葬在了冰原,为他们竖起了十字架,并亲手在上面刻了一行字:“奋斗,追求,发现,永不屈服”(几年后,克林的一位同乡,二十出头的乔伊斯,读到了这行字,心潮澎湃,写出了《尤里西斯》,书中曾多次引用过这句话👍)!</h5><p class="ql-block"><br></p> <h5>美国国力强盛时,后来居上,在南极点这一绝对权威的中心位置,建立了科考站。但美国将该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以示对先驱的礼赞👍。</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安计划登上彼得曼岛。彼得曼岛是少有的金图企鹅、帽带企鹅和阿得利企鹅等三种企鹅的混居地。此岛也为国际鸟盟的重点鸟区之一。</p> <h3>三种企鹅,各居一隅,每个群组大约有几千对之多。</h3> <h3>企鹅对我们放在岸边的背包似乎有点兴趣。</h3> <h5>该岛以1909年首次在此越冬的探险家彼得曼命名,历史上是许多国家探险队所到过的地方。但由于企鹅也喜欢这里,越来越多,所以人就回避了。条约规定,在南极,只有企鹅不喜欢的地方,人才可以搭建临时科考房,如果动物看上,过来了,人只能回避😅。</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几位早期探险人员就长眠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冰面上的红色是企鹅的排泄物所染,由于企鹅以红色的南极磷虾为食,所以排泄物也是红颜色的。</p> <p class="ql-block">企鹅有自己固定的行走路线。</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红色建筑是紧急避难所,供任何在此海域遇到需要、登陆避险的船上人员使用。内有食物饮水救护等用品,隔些年更换补充一次👍。</p> <h3>岛上四望,浮冰不少。这里也是鲸鱼活动的地方。</h3> <p class="ql-block">近在咫尺的霍夫高岛上的山峰好象更为险峻。</p> <h3>两岛之间的潘诺拉航道是南极著名的壮美航道之一,我们的船就停在航道中央。</h3> <h5>这一片都属于威廉群岛的范围,看名字就知道,是英国人首先发现、考察过的地区。南极地区的所有地貌,如山、岛、水道、冰原(包括动物)等的命名原则约定俗成,都是先到者有权命名。大致选用本国君主、贵族、探险赞助人,以及自己或者家人或者他认为合适的来命名。打开南极地图,看一看名字就知道哪些国家跑马占地来的早、占的多了🤔。</h5><p class="ql-block"><br></p> <h5>岛上还有许多贼鸥和蓝眼鸬鹚等鸟类,它们也是南极生态链的参与者,经常偷食一些企鹅蛋和不会下水的幼年企鹅……好在企鹅数量多,损失几只无所谓😂。</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返船时,依据南极保护的若干规定,需将所有当地物质冲洗消毒干净,避免随船带回(同理,来时也彻底清除消毒,不能将外来物质带入南极地区)。</p> <h5>斯科特和阿蒙森的悲壮一决,不但成为南极探险史上的经典,还成为了人类社会运作中许多行业的精典案例。如果是位企业家,不清楚这两个人的故事,那就是上MPA或EMPA专业课时请假了😂。如果是位管理者,对这埸极点之争没有心得,那说明还身处需要加倍努力的层级之中😎……</h5><p class="ql-block"><br></p> <h5>远距离分析两人,阿蒙森,细节实用,目标达成直接,胜的漂亮,令人佩服✌……斯科特,体系丰富,过程审美讲究,气度非凡,令人赞叹🙏……</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年,英国国王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面对五人遗像跪下,感谢他们为英国的荣誉所付出的生命🙏……今天,人们面对所有开创南极事业的人们,虽行动无法重复,但心中永怀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