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画》赏析

张玲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画</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b><b>唐.王维</b></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 远 看 山 有 色,</b></b><b></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 近 听 水 无 声。</b></b></h3><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春 去 花 还 在,</b></div></b><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人 来 鸟 不 惊。</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h3><b>王维</b>(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br></h3> <h3><b>【注释】</b> ①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br></h3> <h3><b>【译文】</b>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h3> <h3><b>【赏析】</b>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句写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全诗读起来又似乎违反自然规律,其实这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近听水无声,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静的让人难以放弃而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有声无声溶在一起,就是完美的天籁之声,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抒发了诗人淡淡的忧思。</h3><h3>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忧思去寻觅世间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h3><h3><br></h3> <h3><b>【老师小建议】</b></h3><h3>1、读背古诗《画》,默写《画》。</h3><h3>2、领会《画》的含义。</h3><h3>3、体会诗人的情感。</h3>

无声

花儿

赏析

看山

春去

人来

梦想

此诗

有色

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