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以后的武汉,他们这样守护着城市……

拂晓晨曦

<h3>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中,英雄的武汉人民战斗在城市的每一个岗位,不舍昼夜。</h3><br><h3>入夜,在这座城市宁静的背后,是怎样一群守护者在忙碌?</h3><br><h3>今天零时到清晨6时,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走进隔离点、机场、警务站、小区、街头……记录下一批坚守岗位的身影,他们是医生护士、公安民警、城管队员、小区值守者、环卫工人……</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隔离点</strong></h3> <strong>医护人员彻夜守护着患者</strong>“晚上10点又入住5位确诊患者,2床的婆婆进来时体温38.9℃,血氧饱和度有点低,已经给她用退热栓退烧、吸氧,要格外注意,有必要的话要及时联系定点医院转诊。其他4人情况还好。”2月14日凌晨零点,武汉龙阳医院病房区,52岁的王长武医生将晚上送来的5位患者情况跟交班医生交接。两位医生、两位护士,将彻夜守护,及时处置患者病情。 龙阳医院是汉阳区的区级隔离点之一,主要接收疑似和确诊患者,同时兼具核酸检测采样、分诊功能。患者在这里隔离分诊后,轻症患者转入方舱医院,重症患者转入定点医院,利于有序合理分流。 “我们这里相当于是个缓冲带,一时无法明确去向的确诊患者在这里先过渡,分清轻重缓急再分流。”汉阳结核病防治所所长周利是这个隔离点的临时医疗负责人,她说,这里患者流转率比较高,白天已经把所有患者都送入了方舱医院或定点医院,晚上社区又送来了5位。当晚,两位90后小护士为5位患者进行了入院检查,逐一安置睡下。她们从过年前忙到现在,一直没能休息。其中一位护士的老家在黄石,过年没能回家,“这里需要我们,我每天跟爸爸妈妈打电话,让他们别担心”。 这个隔离点自1月29日启用,汉阳区结核病防治所、武汉市中医医院和武汉龙阳医院的28位医护人员在这里组成了一个临时医疗小组,到2月13日晚共收治、转诊了患者511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天河机场</strong></h3> <strong>城管为医疗队转运行李</strong>14日凌晨1时许,锦江国际大酒店,四川援汉医疗队的行李和医疗物资全部到位。来自江汉区城管执法大队的140名队员从13日10时30分开始连续奋战近15个小时,帮助多支援汉医疗队转运行李和医疗物资。 13日22时30分,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赶到天河机场货运区,城管队员们正在搬运最后一车行李。江汉区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贝说,13日上午接到通知,将有三到四支医疗队赴汉,立即集合了140名城管队员前往机场,帮助医疗队转运行李和物资。<br></br> 23时许,装完最后一车行李,城管队员们坐上了交通车,前往位于建设大道的锦江国际大酒店。在车上,刘贝对大家说:“大家抓紧时间休息,路上可以睡半个小时。”没过一会儿,车上顿时安静下来,有的队员发出轻微的鼾声。“队员们太累了,今天已经连续搬了十几个小时的行李。”刘贝说,早上10时30分出发到机场,一共转运了4架飞机的行李,装满了9台货柜车,约23吨重,分别送往5家酒店。 14日零时,城管队员在锦江国际大酒店下完最后一件行李,又帮助来自四川的医疗队往酒店内运行李。由于每件行李都要消毒,队员们一直搬到凌晨1时许。搬运物资、接送病人、参与方舱医院建设,每天工作至凌晨,已经是城管队员现在的工作常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方舱医院</strong></h3> <strong>公交司机送医护人员上班</strong>14日凌晨1时,阮晖开始护送云南、贵州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前往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江汉方舱医院。他是由704路、356路党员和骨干司机组成的8人突击队的队员。 这两支医疗队共200多人住在汉口银墩街和瑞华美达酒店,从2月5日起,8位公交师傅就和他们住在一起,每天接送他们上下班,并负责运输酒店采购的蔬菜等生活物资。医疗队每6个小时一班,司机师傅从凌晨1点到晚上7点要来回接送好多趟。 14日1时,阮晖驾驶着公交车准时发车。车上共有25名医护人员,16人来自贵州医疗队第三组,9人来自云南医疗队第十组。尽管已是深夜,25名医护人员依然精神抖擞,面向长江日报的直播镜头表达了对武汉的喜爱和感谢,用贵州话和云南话大声喊出“中国加油!武汉加油!”1时15分,在《团结就是力量》的合唱声中,到达武汉国际会展中心5号门,队员们从后门下车,不少人特意绕到前门与阮晖说再见。确认所有人安全下车后,阮晖调转车头,将车停在医护人员出口另一侧。 再过一个多小时,阮晖要在这里接当天第一批下班的贵州医疗队队员回酒店,然后再回来接第二批下班的云南医疗队队员,回到酒店一般是凌晨3点多。完成车辆和个人全身消毒,回到房间休息时,往往已经是凌晨4点多。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武展警务站</strong></h3> <strong>民警越夜深越不能松懈</strong>14日凌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江汉方舱医院前的武展警务站,警员们在彻夜值守。时针划过12点,武展警务站副站长赵凯走出站厅,沿着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广场开始巡视各执勤点,越夜深越不能松懈。<h3> 会展中心外的四个方向设置了四处值守点。武展西路上的值守点,赵凯巡视得尤其仔细。这里是方舱医院病患出入口,不定时有病患运送车辆通过,民警需随时保持12分精神,保障正常收治秩序。“防护装备省着用,留给一线的医护人员。”赵凯说,深夜值守的警员们是最知道医护人员辛苦的人之一。他还记得2月9日凌晨12点多,一位姓黄的年轻护士走出方舱医院,因结束工作晚误了通勤车,找到警务站求助回家。站内民警驱车将其送回南湖的家中。 辛苦的除了医护人员,还有环卫工人们,赵凯说。每天凌晨听见扫帚声响起,民警们就知道差不多是凌晨4点钟了。疫情面前,太多的人在默默付出,所以警务站的52位警员都认为,穿上这身制服,大家责无旁贷。“所有在一线的人,都是全身心投入,想让这场疫情早点结束。”赵凯说,走在凌晨的马路旁,他感到自己并不孤单。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小区岗亭</strong></h3> <strong>保安先测体温再问来意</strong>2月14日,是武汉施行封闭式小区管理的第四天。凌晨1时,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来到位于南湖的保利公园九里小区。小区以前有6个门供业主出入,新规施行后,关闭了4个门。夜深了,小区一片寂静,北门的岗亭灯火通明。记者刚靠近,物业师傅就远远前来“迎接”。二话不说,见面先举起测温枪,体温合格再问来意。 今日值夜班的是陈俊师傅,他说自己的这个岗位是每天2班倒,早6点到晚6点为第一班,晚6点到清晨6点为第二班,24小时轮班。因工作需要,必须上班的市民,每天手持单位开的证明,经过这里的体温检测,方可通行。记者问:“现在工作量变大了,辛苦吗?”陈师傅叹口气:“我只是做了最简单的事情,测温、登记、管理出入,那些在一线的医生才是最辛苦的。我力所能及的为武汉做一点事,不值得一提!”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大东门路边</strong></h3> <strong>城市环卫工人清扫迎黎明</strong>14日凌晨5时,天色未亮,武昌大东门安静的马路上,只有一位身穿橙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开着一辆小型电动保洁车,沿着武珞路行驶,盯着花坛内、人字沟看有没有隐藏的垃圾。 凌晨5时,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来到大东门,这里是武昌城管大桥清洁队的辖区,周命是中南路班的班长。每天凌晨3时,她会自然醒来,这是周命30多年环卫工作养成的“生物钟”。4时,她会准时来到驻点,先骑上垃圾收运电动车,把整条道路的果皮箱看一遍,更换垃圾袋。检查路上是否有污染,及时呼叫水车冲洗。5时,骑上她的“百宝保洁车”开始巡回保洁。小小一台电动车上,放了扫帚、拖把、桶、钳子、铲子、抹布、消毒喷壶等物品,应有尽有。 <h3>1月23日以来,周命和大桥清洁队中南路班的40多位环卫工人,一直坚守岗位。即使路上行人很少,但他们保洁的标准并不会降低。现在增加了消毒这一项作业,对果皮箱、垃圾桶增加了消毒频次。一路上,有5台车从身边驶过,1台出租车、3台垃圾清运车、1台洒水车。周命对记者说:“你看,城市并没有完全停止运转,还是有人在工作。”&nbsp;</h3><h3><strong><br></strong></h3><h3><strong>他们是普通人</strong><strong>也是城市守护者</strong><strong>更是将以磅礴伟力</strong><strong>夺取武汉保卫战全面胜利的</strong><strong>英雄</strong></h3><h3><strong><h3></h3></strong></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nIUyd7bKgblvsIuaYEXG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医疗队

凌晨

队员

方舱

医护人员

武汉

患者

城管

行李

警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