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灵鼠小弟》——勇敢的孩子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xiaoxiao

利特尔家的第二个孩子斯图尔特生下来只有两英尺高,模样活脱脱就是一只小老鼠。这位鼠小弟心地善良、聪明伶俐,一家人里头,除了那只名叫“野茉莉”的猫,没有不喜欢它的。斯图尔特最要好的朋友是寄居在他们家的小鸟玛加洛,为了让美丽的玛加洛不受“野茉莉”的欺负,鼠小弟可真是鼓足了勇气,动足了脑筋。然而,春天来了,玛加洛不辞而别,飞回到北方去,这下可让斯图尔特伤透了脑筋。他发誓要把玛加洛找回来,于是开动玩具车就上了路。一路上,险情趣事层出不穷,鼠小弟历尽千辛万苦…… 作者<div>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E·B·怀特(1899年7月11日一1985年10月1日),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以散文名世。怀特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关爱,他的道德与他的文章一样山高水长。除了他终生挚爱的随笔之外,他还为孩子们写了金牌童书三部曲:《斯图尔特鼠小弟》(又译《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与《吹小号的天鹅》。这三部都是动物小说,是二十世纪最受读者喜欢、爱戴的童话。E·B·怀特享年86岁。<br></div> E·B·怀特生性腼腆,不喜欢跟人说话,喜欢跟小动物说话。1939年,他搬到缅因州的北Brooklin 的一个农场,养了很多动物,作为一名自由作家继续从事写作。 曾有一个小读者写信问他,你的童话故事是真的吗?怀特去信回答:“不,他们是想象出来的故事——但是真的生活也不过是生活的一种罢了——想象里的生活也算一种生活。” 故事发生在美国。那么美国是怎么来的呢?五百多年前,美洲大陆还是不毛之地,北美之地更是原始模样。当地土著居民在宁静祥和中过着平静的生活。<br>一个名叫哥伦布的人打破了这一宁静,也给当地土著敲开了灾难的大门。哥伦布是意大利的著名航海家,受西班牙女王派遣,怀着对印度和中国的无限憧憬,却意外地到了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随后又到达古巴岛,哥伦布误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印度,于是就“indians”地叫开了,当地土著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印第安人”。<br>此时,一个叫阿美利哥·维斯普西(Americ Vespvck)的意大利学者,对哥伦布产生了怀疑,经过多次考察,证明了哥伦布发现了一个不为欧洲人所知的新大陆。后来,这个大陆就干脆以阿美利哥的名字命名,叫“America美洲”。<br>至此,美国国名的雏形开始出现。<br><br> 对于新大陆,醉心殖民扩张的西方国家,兴奋不已,纷纷踏上这片土地。1607年,来自英国的殖民团体率先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成为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詹姆士镇首开殖民先河,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欧洲殖民者纷至沓来。英国打头阵,法国、德国、荷兰紧随其后。<br><br>对于殖民者来说,这片土地是种机遇;而对于印第安人而言,这却是种灾难。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土地被占领,财物被抢夺。文明礼遇野蛮后,留下的只有岑岑鲜血。<br><br>经过不断的屠杀和博弈,这片土地后来形成了十三个殖民地,全部在英国的领导下顾自独立运行。这些殖民地虽是英国的小弟,但与英国相隔万里,时间久了,就容易产生裂痕。<div><br></div><div>果不其然,因为贸易倾销问题,1773年,波士顿发生倾茶事件,矛头直指英国。这件事成为殖民地与英国的导火索。两年后,北美独立战争爆发;三年后,十三州代表集体签署《独立宣言》,这成为美国立国的开端。<br></div> 美利坚合众国国旗<div>1776年6月14日,大陆会议批准星条旗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式国旗 [1] ;1777年6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第一面国旗(13颗星);181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13个横条,22颗蓝底白星,星数要和联邦的州数相一致的国旗法令;1960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确定50颗星版本的星条旗 。<br></div> 利坚合众国国旗是美利坚合众国自由的象征。国旗的13个交替的红色和白色条纹代表了13个原始殖民地。蓝色字段上的50个白星代表50个州。该旗上红色代表:勇敢勇气;白色代表:纯正和纯真;蓝色代表:警惕,毅力和正义&nbsp; 。 美国国徽<br>正面国徽正面图案的主要形象是象征美国的白头海雕,白头海雕是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的象征。白头海雕的双翅展开。左右鹰爪分别抓着象征和平和武力的橄榄枝和箭。鹰头目视左方,象征着期望和平。 老鼠——十二生肖之首<div>关于鼠的词语:胆小如鼠、猫鼠同眠、投鼠忌器、鼠目寸光......</div><div>自古以来,老鼠给人的感觉都不太友好。在中国,有这样一个习俗,大年初三老鼠娶妻。</div><div>在中国的年节民俗艺术中,“鼠”是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其形象随处可见。巧手的农妇们用剪纸剪出老鼠咬破合碗或顶开合碗,以合碗象征天地,阴阳交合,宇宙遂成。</div><div>不管南方北方,一到春节,小老鼠们吹吹打打娶亲嫁女的剪纸就出现在家家户户的墙上窗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艺说:“老鼠的繁殖力很强,‘老鼠嫁女’题材的剪纸、年画反映了农耕社会的生殖崇拜,老百姓借此祈求多子多福。”</div><div>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就是“老鼠娶亲(嫁女)”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br></div> 在西方,欧洲中世纪时期,曾爆发过一次黑死病,也就是鼠疫。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发生在20世纪,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因战争而死去的总人数仅为其人口的5%。足以看出这场瘟疫给欧洲人民带来的灾难。这场瘟疫在很多文献中被记作“黑死病”。黑死病爆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差,不讲卫生,千年不洗澡,随地大小便。黑死病传染的途径是被老鼠身上的跳蚤叮咬。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div>指南针,又称指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br>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br></div> 火药,是以其杀伤力和震慑力,带给人类消停战事、安全防卫的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重要发明之一。火药源于炼丹术<br>炼丹术起源很早,《战国策》中已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记载。汉武帝也妄想“长生久视”,向民间广求丹药,招纳方士,并亲自炼丹。从此,炼丹成为风气,开始盛行。历代都出现炼丹方士,也就是所谓的炼丹家。炼丹家的目的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这样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炼丹术流行了一千多年,最后还是一无所获。但是,炼丹术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它显示了化学的原始形态。 造纸术<div>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产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br></div><div>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nbsp;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br></div> 印刷术<div>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nbsp; 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nbsp;<br>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