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战场,北大呼吸人永远都在

张利

<p>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突然爆发,瞬间浇灭了春节带给人们的喜悦,破碎了家人朋友团聚的美梦,在病毒的肆意屠虐下,人们一波接一波的倒下。新型冠状病毒的迅速扩散、病死率的出现、用药的不确定等,让人们想起了2003年SARS的“白色恐怖”,无数人民惴惴不安、关紧门户、唯恐避之不及,但却有这么一群人,在国家危难的此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逆流而上,冲锋于一线,这,就是可爱的医护人员。疫情初期,王广发主任及于鲲遥大夫作为专家组成员,身先士卒、深入武汉调研,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迅速响应国家的号召,向院内召集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最专业,凝聚力最强的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均请战赴前线,彰显北大人、呼吸人的医风医德。第一批,医生:马靖(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王玺,胡展维;护士:贾娜(护士长),尤亚静,曹帅,王周圳;第二批,张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第三批,医生:李海潮副院长,程渊副主任医师;护士:姚伟,张萌,宋秋辰,申延,韩婷婷,聂丽丽,郭琳,郑园,孙靖雅,王琳,刘鑫娜。</p> <p><br></p> <p>冲锋向前,永不退缩之请战篇</p> <p>互帮互助,共抗疫情之备战篇</p> <p>由于新冠肺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医护人员又是和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群体,因此,对于个人防护的要求比平日严苛很多,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医院组织感染科为援鄂医护进行个人防护培训。由于很多防护用品都是均码,而援鄂一线的同事却高矮胖瘦各有不同,很多防护用品使用起来存在漏洞,为了充分发挥防护作用,降低感染机率,大家彼此帮助、开动脑筋,如口罩带打结、调整头发高度辅助固定口罩、用胶带黏贴包扎多余衣物……虽然有不少人第一次穿脱隔离衣、戴N95口罩,但大家都在认真练习,为“零感染”回京共同努力。</p> <p>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之战斗篇</p> <p>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多样,为避免交叉感染,一线的病房多是封闭式管理,同时很多危重患者由活动受限,其治疗、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对医护人员依赖性极高,这意味着除了常规的医疗护理工作,患者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而这一切,都需要在厚重的防护服、隔离衣、三层手套、口罩、眼罩之下进行,心悸感、眩晕感、沉重感、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氤氲的护目镜,甚至还需忍着尿意,这一项项无不增加了工作的难度;身体的过度劳累、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刻警惕病毒感染、对远方家人的担心等,都是她们承受的重担。但即便如此,每一位北大呼吸人都始终坚持不懈、努力地克服困难坚守在前!</p><p><br></p><p><br></p><p><br></p> <p>坚守岗位,保卫家园之永不松懈篇</p> <p>北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全体成员都是英雄,你们在前线与病毒搏斗,我们在后方死守家园!王广发主任多次参加卫健委组织的防控工作会议,为国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决策上提供宝贵意见;阙呈立副主任负责全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诊及重症患者的会诊工作;病房及监护室的全体医务人员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你们去前线前还没有脱离呼吸机的爷爷在我们精心的治疗与护理下,能够脱机下地行走啦,我相信明天会越来越好!</p> <p>现在,我科在做好本科工作的同时,已为援鄂配备第四批、第五批队伍,同时提前配合院内培训援鄂预备人员,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我们心中的英雄们,请放心前行,我们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待到春暖花开、疫情退散之时,我们再摘去口罩,把酒言欢!共享团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