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窑<div><h3> 福建建窑在宋代以盛产黑釉瓷闻名于世。宋代盛行“斗茶”,由于黑釉瓷能清晰的观察茶面上白沫变化,所以建盏大受欢迎。</h3><h3> 而在黑釉瓷中,兔毫盏又受人钟爱。宋徽宗赵佶说:“盏以青绿上为,兔毫为上。”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也说:“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三味乎;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翁鹅儿酒。”杨万里也有写到:“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当然赞美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对兔毫斑建盏形象生动的描绘。</h3><h3> 建窑原为江南地区民窑,在北宋晚期由于斗茶需要,烧制了专供朝廷使用的建盏,部分底部刻有“供御”或“进琖”字样。</h3><h3><br></h3></div> 2、耀州窑<div><h3>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它是北方一个巨大的烧造青瓷的窑系,为北方民窑中的佼佼者。</h3><h3> 耀州窑早在唐代就已生产瓷器,北宋时期是耀州窑的黄金时代。其间在耀州境内窑场林立。</h3><h3> 北宋时期耀州青瓷胎色多为灰褐色,釉面光润,颜色青绿。其装饰技术多为印花和刻花等等。花纹有莲花、波浪纹、鱼鸟纹等等。其花纹层次清晰,极具立体感。瓷底胎釉交接之处呈黄褐色。这些都是鉴别耀州青瓷之重要依据。</h3><h3><br></h3></div> <h3>3、磁州窑</h3><h3> 磁州窑位于河北省磁县的观台镇,古属磁州,自唐代起,这里就生产陶器,故名磁州窑。</h3><h3> 磁州窑产品是宋代民间瓷窑的杰出代表。其产品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尤以瓷枕造型最为丰富。装饰以铁锈花、刻划花为主。它把制瓷工艺与书画艺术完美的结合,画面生动,线条流畅,形成了磁州窑特色。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种质地坚硬、细腻,胎呈灰白色;另一种质地粗松,胎呈红褐色。其产品表现题材有人物、动物、花草等等。磁州窑工匠往往将日常生活的感受用简洁的笔法画在瓷器上,极具生活情趣。</h3> <h3>4、吉州窑</h3><h3> 吉州窑位于江西省吉安永和镇,吉安古称吉州,始创于唐,为我国宋代著名产品,故称之为吉州窑。</h3><h3> 吉州窑中以宋代黑釉瓷最为有名。其体质厚重,釉色深者如漆,浅者似酱,纹样有洒釉、木叶、剪纸贴花、彩绘、剔花、玳瑁、素瓷等等。这些装饰的构思新颖,在宋代名产瓷区中独树一帜。</h3><h3> 吉州窑产品的施釉并不规则,往往胎脚、圈足胎骨显露,露胎之处有不公整刀印痕迹。这也是鉴别吉州窑产品重要特征之一。</h3> <h3>5、饶州窑</h3><h3> 饶州窑即现在的景德镇窑,主要特色为影青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影青瓷又称青白瓷,是宋代江西景德镇制瓷匠师的一大创造。饶州窑瓷器在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h3><h3> 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由于青白器制作的丰富经验,为以后青花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h3> <h3>6、龙泉窑</h3><h3>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极盛于南宋晚期,主要烧制盘、碗、壶等日用品和仿玉、仿铜瓷器及塑像等。产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了刻花技术,釉层较薄,釉色青中泛黄。胎薄、釉厚、不开片。颜色粉青、梅子青,青绿色。</h3><h3> 北宋早期龙泉瓷的产品胎体粗重,釉色淡青。中期釉色转为青黄,产品以碗、壶、杯、盘等日常用瓷为主。南宋是龙泉青次的鼎盛时期。当时器物甚多,除日常用瓷外,还烧制各种瓶、鬲、觚、鼎、炉等。器物造型古朴,器底与圈足制作规整。装饰方面北宋以刻花为主,南宋前期尚有刻花,后期无,而是以青玉般釉色取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