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庙会

廉朴先生

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庙会中,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被尊为“天下第一庙会”。时间上,从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整整一个月;人数上,每天赶庙会的人少则几万,多者几十万,最多的达80余万,一个月下来,足有千万人次,故有人说“淮阳庙会”堪称中国的“麦加朝圣”。 淮阳庙会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这里是“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故都和伏羲的陵墓所在地而闻名天下。据有关史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宋太祖赵匡胤于960年置守陵户,立下定制三年一祭,牲用太牢,造祭器。971年又增守陵户二,以朱襄、昊英配祀。此后,陵与庙祀。日见崇隆并有御祭。 既然祭陵和庙祀合二为一,太昊陵庙会最初的作用就是朝祖盛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祭祀朝拜人祖伏羲,追念他的功德。作为人祖祭祀,官方的祭奠和民间老百姓的祭奠不会一样,官方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并由地方官员主持,诵读长篇祭文,有时皇帝也会亲自出席,御制祭文,这种官方祭祀,代表着一种礼仪,通过祭祀人祖表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但是对老百姓而言,祭祀伏羲是出自内心的真诚。伏羲作为人祖,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最早祖先,他造了人,造了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民族才香火不断,人丁兴旺。所以在民众心目中,祭祀伏羲可以满足家族添丁得子的心愿。因此老百姓祭祀伏羲并不完全是缅怀他的功德,主要还是满足自己求子心愿。所以在太昊陵,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盛大场景,在太昊陵显仁殿东北角的青石台基上,有一个圆空,游人香客称之为“窑”,其实就是形象的“女阴”,是古代女性生殖器的崇拜遗存。在这一个月的庙会期间,无数的游人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很多女性,尤其是那些已经结婚或者行将结婚的年轻女性,都要用手摸一摸这个“窑”,以祈求早得贵子、子孙兴旺,所以人们称之为“子孙窑”。 行走在太昊陵的甬道上,我很难说是在行走,成千上万的人簇拥着你,不走都不行,如何走也由不得自己,随着香客们往前走就行,他们去祭祀的地方,也正是太昊陵香客最多、香火最旺的地方。看看那些不远几十里、几百里、上千里来的香客,每个人都大包小包扛着祭祀用品,有大大小小、粗细不等的香烛,有专门用于祭拜的冥纸,也有各种贡品。尤其是在伏羲陵前,烧香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很多人手举着香烛,就是挤不到香炉前,更别说在陵前磕头祷告了。能不能磕头祈愿,对民众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来到了人祖陵前,烧了香,许了愿,尽了自己的诚心,唯一期待的就是人祖爷显灵,满足自己的心愿。 在中国老百姓的信仰中,烧香许愿是最常见的一种仪式,匍匐于神灵前、跪倒在祖先灵位前,许下心中的愿望,祈求祖先、神灵保佑。面对着芸芸众生,每个人的心愿都不一样,有求财的,有求官的,有求子的,有求健康的,有求去病的,有求吉祛祸的。在各种各样的求愿中,求子求女、子孙满堂、全家幸福应该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只有家庭香火不断、人丁旺盛,才能保证家族的繁衍,尤其是在计划生育的今天,在重男轻女还比较严重的今天,在人力不能控制生男生女的今天,也只有祈求人祖爷的保佑了。所以太昊陵庙会之所以香火旺盛,四面八方的民众不辞辛劳涌入太昊陵,甚至不惜花费几百元、上千元的香烛前来求愿,想必是太昊陵的“愿”是最灵的。 在太昊陵前许下心愿,如果心愿得逞,必须还愿,而且每年还愿一次,连续十二次,也就是十二年。想一想在成千上万的求愿民众中,肯定有很多人的心愿得到了人祖爷的庇护,得偿所愿,为了感谢人祖爷,还得十二次还愿,如此一来,每年来还愿的该有多少人。这就是民间信仰的威力。 当然淮阳庙会还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比如带有原始社会遗风的舞蹈“扁担经”以及国家级非遗“泥泥狗”等。不远百里来到这里除了求愿,欣赏一下庙会其他的赏心悦目的节目,购买一些当地的土产,泛舟太昊陵前的万亩龙湖,抛去尘世的烦恼,天人相会,心灵沟通 ,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