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主治医师刘润</p><p>凌晨00:43,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多年的夜班生活让我对夜晚的手机铃声格外敏感,我顿时困意全无,翻身拿过手机一看,是王小智教授。我接过电话还没出声,只听王小智教授快速的说:“立刻准备,我们马上去省医院支援,他们隔离病房的ECMO出了问题。”声刚落,电话就挂断了。现在正是非常时期,我心里想着,隔离病房里的ECMO是重症新冠患者治疗的重要部分,现在机器运转有问题,可是万分紧急。我简单收拾了换洗衣服,刚到宿舍楼下,王小智教授已经在等我了,我们一起往科室走去。</p><p>一走进科室的大门,我俩大步向仪器室走去,王小智教授边快走边介绍省医院那边的情况。“我三十分接到王毅院长电话就马上通知你来了。这个患者是之前琼中阳江农场的那位医生,几天前查CT双肺已经白了,呼吸支持参数很高,省医那边已经上了ECMO第2天,氧合指数只有50,今天下午出现血流量不足,晚上10点左右机器停了,流量显示为零。这个患者ECMO过程中监测ACT、APTT均基本正常,目前情况就这些,我们得赶紧!”王小智教授快速的说着,“检查机器和管路,做好个人防护,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我脑中飞快的回忆着有关ECMO及管路的检查事项,手里也在不停的翻动着,生怕漏了什么。“机器、管路检查完毕,可以出发!”我转头对正在打的电话确认救护车转运的王小智教授比了个OK的手势。浓浓夜色中,我们乘着救护车,带着ECMO奔向省人民医院,一路上我一遍遍看着手机中穿脱隔离衣的视频,要把这些都记在脑子里。</p><p>凌晨01:50,我们到达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隔离病房外。此时,海南省人民医院院长、书记、ICU、感染科主任都已聚集在隔离病房外,看见我们到了,感染科主任开口简明扼要的开始介绍患者既往情况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个患者ECMO已经上了2天了,这个期间我们监测APTT、ACT这些指标基本都在正常范围。”感染科的主任说道,一边把夹有患者详细检查结果的病历夹递给王小智教授,我和王小智教授快速浏览着,心里盘算着目前可能存在各种的原因。“目前这个情况考虑几个原因:管路?血栓?机子?”王小智教授说到,“我们还需要X-ray和B超检查及血管外科的大夫过来。”“这个患者已经上ECMO2天了,今天情况不理想,现在机器又停运了,暂时不能排除肺栓可能,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使用ECMO的指征。”“我们要把血管超声完善了,看下是不是有血栓。”“好的,我这就去联系。”职能部门的主任走到一旁拨起了电话。“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继续做ECMO的,患者年轻,目前各项指标不算很差,用ECMO多争取时间,不到最后不要放弃。”王小智教授说,“现在这机子停运了,但我们带来自己的ECMO来。”隔离病房外的控制室大家各抒己见,隔离病房内超声科的主任推着床边超声机给患者检查全身大血管内情况。“患者全身各处大血管均没有发现血栓,且心功能尚可,目前看肺栓塞可能性不大,还是可以继续ECMO支持的。”血管外科主任浏览完患者的相关资料后说道。“好,那就原位换管,再上ECMO!”我脑海里快速过着刚看过的穿脱隔离衣要点,更换起了厚厚的隔离衣。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海南省政府及医疗圈都高度重视,身处医疗行业,我们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作为重症人我们比谁都知道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进展速度之快,怎么样都要争分夺秒打赢这场战役!</p><p>穿着隔离服,我的眼镜上一会就开始有了雾气,我甩甩头想看的更清楚些,袖子却被人抓住了,我回头,原来是周忠义主任,他拿着马克笔在我的隔离服上写了我的名字,我笑了,穿着隔离服,带着大口罩,脸对脸都没法认清对方是谁,只能在衣服上写上名字。大大的隔离头套让我的声音听起来模模糊糊的。进入隔离病房,我在护士的帮助下准备好了操作需要的物品,消毒、铺巾,这些最简单基础的动作在隔离衣之下都变得有些笨拙,我小心翼翼,严格遵守着无菌原则。协助血管外科医生重新拔管、换管、连接管路,那台熟悉又陌生的ECMO机顺利运转起来,我松了口气,清理完操作物品,打开对讲机,看着监护仪,“顺利,患者指氧从80%上升至98%,氧合情况较前改善。”我简单的汇报道。控制室里的各位主任都松了口气。夜深了,我在隔离病房再次检查ECMO,血流量、气流量、转速等等稳定后才出了隔离病房。</p><p>第二天早上,跟王小智教授汇报了昨夜的情况,王小智教授说:“尽管风险高,预后差,但重症人尽心尽力才能无言无悔!”对呀,不到最后一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面对这样紧迫的疫情,面对病情快速进展的重症患者,更要谨慎认真。我看着隔离病房外的蓝天,立春已过,春天来了,我坚信在全国上下同心协力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很快会引来胜利的曙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