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到耶路撒冷老城。 用马赛克石拼制的耶路撒冷老城图。 耶路撒冷老城城墙。 老城城门。老城共有八个城门。 城墙上的石牌。上面的字是希伯来文,不认识。 耶路撒冷老城一共有八个城门,其中七个可以随便进入。而老城东侧中部的金门却成为唯一被封死的城门。这是因为根据犹太教的说法,当世界末日来临时,救世主弥赛亚将从金门进入耶路撒冷进行末日审判,并带领犹太人上天堂。1541年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为阻止弥赛亚进入金门,下令将金门封死。至今已近500年的时间,金门从未被打开。 在耶路撒冷老城留影。 老城的街巷。 老城的哈巴德街 耶路撒冷老城热闹的集市里商品琳琅满目。 从这里继续走向哭墙。 留影 老城上弹吉他的老人。 我们来到哭墙。 公元前十一世纪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起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耗时七载,动用20万人在耶路撒冷的一座山(即后来的神庙山亦称圣殿山)上兴建了一座华丽的宫殿,作为朝拜耶和华之地。这就是著名的第一圣殿。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攻占了耶路撒冷,将第一圣殿付之一炬。四万多犹太人被掳,史上称之为“巴比伦之囚”。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流亡生活,犹太人陆续重返家园,后来又在第一圣殿的旧址上建造了第二圣殿。公元70–135年罗马皇帝三次远征耶路撒冷,又将第二圣殿摧毁。罗马人屠杀了一百多万犹太人,幸存者被掳为奴。犹太人受尽凌辱,从此颠沛流离2000多年,直至1948年复国。
哭墙也称西墙 ,是在第二圣殿残垣断壁的遗址上修建起的护墙。直至拜占庭帝国时期,犹太人才可获得重回故里的机会。无数犹太人纷纷至此面壁而哭,哭墙由此得名。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里祷告,并哭诉流亡之苦。哭墙也是世界各国旅游者来以色列旅游的必到之处。
哭墙分为男女两个部分,中间设有隔离设施使男女分别在北南两段祷告和活动。可靠近墙身祷告。
男部比女部的面积要大。进入男部要戴规定的小帽。
在哭墙前留影。 在哭墙祷告 也可将写有任何文字祈祷文的紙条塞进哭墙的墙缝里,以求神保佑并实现自己的愿望。
听说塞进哭墙墙缝的纸条有专人整理。他们会定期将纸条收集起来,埋在橄榄山上。以期望得到神的关注。 耶路撒冷老城和哭墙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