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余与妻2019年年末忽然心血来潮,决定参加西安至伊斯坦布尔首航团去土耳其旅行。通过旅行社朋友迅速在一周之内办妥了相应的手续,12月30日晚21点按发团通知书要求抵达西安咸阳机场3号航站楼,在322号门内等待集合出发。少顷,发现领队已至;陆续,团队成员也开始出现在领队周围。然后和历年出游一样,领队小郝开始按名单收护照、讲规矩。因为是首航,经办单位也安排工作人员到机场拍照送行。小郝为大家统一办理了登机牌又组织大家托运行李,一系列事情忙完之后,排队过安检、出边检、再过安检,候机。至次日零点多一点儿,一行20人(含领队)登上土耳其航空TK197V航班(是空客不是波音啊),开始为期8天(不计两头)的土耳其之旅。</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 因为是首航,登机之后感觉服务就是不一样,有空姐,但帅哥更多,他们居然都能用汉语向大家问好。平飞之后,递上的飞机餐菜单和酒水单也是为首航班机专门制作的,让人平添几分好感,待拿到餐盘时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差不多达到国内头等舱的餐食水准啦。</font></div><h3><font color="#010101"> 一路顺利,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5小时)早6点抵达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出关手续比之以往去过的其它国家这次是最简单的一次,递上护照和电子签证单,盖章,走人,没有多余的问话。不出机场,很快转机,再乘TK2010Y航班向东飞一个半小时,抵达开塞利机场。在机场等行李,一直等到最后,也没看见自己的黑色大包,顿感不妙。迅速告知领队,这时领队正在向大家介绍地接导游,一位帅气的名叫吉力的土耳其小哥。能讲汉语的导游问清情况后,带着余去与机场相关人员交涉,最后得到一纸投诉受理单,吉力告知,请耐心等待,有结果了机场会及时与他联系。为不影响整个团队的时间,迅速登上来接团队的白色大巴去往本次旅行的第一站卡帕多奇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伊斯坦布尔新国际机场</font></h3> 土耳其地处亚洲最西端的小亚细亚半岛上,南靠地中海,北临黑海,西衔爱琴海与欧洲相望,东与伊朗、叙利亚等中东国家接壤。因其地理位置是亚欧之间连接的最短通道,所以有史以来都是各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小亚细亚半岛的居民现在主要是土耳其人,历史上其南面是阿拉伯人,北面是斯拉夫人,西面是拉丁人,东面是波斯人,当然还有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和远东的蒙古人。所以小亚细亚从来就是一片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多民族接踵而至的土地,这片土地翻来覆去地被四面八方的势力所占领,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东西方文明冲突的焦点和汇聚四方人种的熔炉。土耳其现在是一个伊斯兰国家,但人民的日常生活从1923年立国起就已经开始世俗化了,政教分离,在街头你几乎看不见穿长袍、戴头巾的人,除了那些高耸的清真寺宣礼塔之外,感觉就和在欧洲一样。这也可能是土耳其与其它伊斯兰教国家最大的不同。<br> 卡帕多奇亚地处土耳其中部,以其童话般的凝灰岩地貌闻名于世,奇特的岩石构造、岩洞和半隐居人群的历史遗迹令人神往。卡帕多西亚独特的锥体石林(即“精灵的烟囱”)地貌与月球表面类似,被称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所以,这里也是美国人拍摄电影《星球大战》的外景地之一。余等中午抵达卡帕多奇亚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叫地下城。1963年,卡帕多奇亚高原上的德林库尤村一位农民在自家院子里掘地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地洞,进而发现了深达8层规模巨大的一座地下城,其设计巧妙,结构复杂,功能齐全,按面积推算可供1.5万~2万人居住,引起轰动。迄今为止,人们在这一地区已经发现了大约36处类似的地下建筑。余等到访的奥兹康纳地下城只是其中较小的一座,但内部构造和设施一样齐全,甚至可以在这里找到当年的酒窖和滚石门。据吉力介绍,地下城其实是当年基督徒为躲避罗马人的迫害而建造的藏身之所,其历史和规模同样令人感慨。当日午餐是抵达土耳其后的第一餐,总体感觉介于中餐和西餐之间,这儿没有炒菜这个概念,热菜要么炖要么烤,冷菜要么生要么腌,调料可以选。主食是面包、面饼,也配有少量米饭或意大利面条。餐后依次参观了鸽子谷、乌奇萨要塞、猎人谷等山谷景观,也见识了满树挂着的蓝眼睛(当地人称其为“恶魔的眼睛”,视其为辟邪物)。接着去了一家陶瓷作坊,听介绍,看制作、赏作品、忙采购。晚至旅行社特意安排的洞穴酒店,开香槟拍合影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宿洞穴酒店。洞穴酒店其实不是天然的山洞,是人工在山坡上挖出来的石屋,平顶,别致,有特色。 <h3><font color="#010101">▼奥兹康纳地下城入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地下城石室及滚石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地下城示意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远眺鸽子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到访鸽子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满树挂着蓝眼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乌奇萨要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到访猎人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陶瓷作坊小展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正在工作的女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洞穴酒店及欢迎仪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洞穴酒店卧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卡帕多奇亚是世界上最适合最知名乘坐热气球的地方,头天晚餐后下大雨,感觉第二天乘坐热气球这事儿恐怕要泡汤了。可睡起来一看雨不下了,真有运气!于是天不亮就出发,半个小时赶到起飞场地。蒙蒙亮中,四野一望,遍地都是准备中的热气球,而且体积巨大。太阳就要升起来的时候,大家登上热气球下面的矩形篮筐,每筐四格,每格五人,随着燃烧器喷出吱吱作响的火焰,热气球开始缓慢的升起。余曾经体验过直升飞机,但热气球没有那种八面不靠的感觉,也没有那么大的噪音,平稳安静。热气球一男一女两位司机,其实就是适时开启一下燃烧器并控制气球高度,方向则随着气流飘动。周围上百个热气球花色各异,鲜艳夺目,高低错落,非常壮观。一路上,热气球飘过卡帕多奇亚复杂的各种地貌和乡村民居上空,大约一个多小时后降落在一片高地之上。停稳出筐,也有开香槟拍合影庆祝的仪式,每人还发了一份乘坐热气球的证书。回酒店取了行李,然后去参观了一家珠宝店,再接着去看了蘑菇石。岩洞餐厅午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瓦罐炖牛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刚刚起飞的热气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成群的热气球开始上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飞过村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飞过公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两位司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落地后的庆典也有香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到珠宝店走一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蘑菇石边留个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美味的瓦罐炖牛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下午参观的重点是格莱梅露天博物馆,外表看是山谷里密密麻麻的岩洞石屋,其实这儿隐藏着几十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基督教最早期的教堂,这些遗迹和地下城一样是中世纪基督徒几次大逃亡至此在长达数个世纪里为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记录了信奉多神教的罗马帝国对基督徒残酷迫害的历史。其中以黑暗教堂(也是这儿额外收费的唯一景点)最为著名,这些教堂的看点是洞穴里墙壁和洞顶上的彩色壁画,可以媲美中国的莫高窟,同样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因卡帕多奇亚岩石还是世界自然遗产)。和莫高窟一样,洞内禁止拍照。离开露天博物馆,去了一家地毯厂。世界上土耳其地毯和波斯地毯齐名,其材质主要是三种:羊毛、蚕丝和棉花(或者是几种材料混合),手工丝质地毯尤为珍贵,价格很高。去往酒店的路上,看了骆驼石,晚上又在另一家酒店下榻(据说是因为洞穴酒店太贵)。哦,丢失的行李已被航空公司送至酒店前台,凭行李票取回。晚餐后,旅行社请客,观看了名为“土耳其之夜”的歌舞表演,有免费的食品、酒水供应,余在这儿第一次品尝了传说中的茴香酒。</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格莱梅露天博物馆女子修道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格莱梅露天博物馆洞穴教堂(最左边一间即黑暗教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洞外拍的洞内壁画(洞内严禁拍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超贵的土耳其丝质地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峡谷里的骆驼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font>卡帕多西亚Spa酒店<font color="#010101">的自助餐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肚皮舞舞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演出场及土耳其民间舞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本次旅行的第二站是孔亚。孔亚位于土耳其中南部,车程大约245公里,孔亚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拥有5千年的历史。令孔亚人自豪的是13世纪这里诞生了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梅乌拉那,他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老子。梅乌拉那创立了以旋转舞祈祷而知名的苏菲教团,成为伊斯兰神秘教派的创始人。2005年,旋转舞入选世界第3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孔亚市中心的梅乌拉那博物馆由清真寺改成,也是梅乌拉那及其家人的墓地,这里还收藏和陈列着先知穆罕默德的胡子、毛发以及全世界最大和最小的古兰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服务区的麦当劳,在这个服务区还品尝了土耳其超好吃的冰激凌(MADO)</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服务区的ATM机,就是在这儿换取的土耳其里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孔亚梅乌拉那博物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孔亚的城市名片旋转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本次旅行的第三站是安塔利亚,车程大约310公里。安塔利亚是土耳其南海岸最大的城市, 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在东罗马帝国(亦即拜占庭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时期为东地中海重要港口。从孔亚去安塔利亚要翻越托罗斯山脉,公路经过的最高点大约有海拔2千多米,大雪覆盖了沿路的山川,四周一片银白。晚至安塔利亚,宿皇冠假日酒店。次日晨早起,赶往卡勒伊奇老军港,登上一条海盗游船,感受一下地中海的海风。船上有位专为游客拍照的土耳其大叔,挺逗。几十分钟后,转过一个岬角一处如同镶嵌在峭壁上的巨大瀑布出现在船头的左侧,这个就是安塔利亚著名的杜登瀑布,团友们一片欢呼,纷纷拍照留影。上岸之后跟着吉力去往海边的卡勒伊奇老城,首先看到的是罗马时期的瞭望塔、老城墙,接着穿过三拱门,进入老城区感受老建筑。中午就在海港边上用了午餐,餐厅不错,冬日暖阳,其乐融融。午后乘车240公里前往本次旅行的第四站帕姆卡莱(即棉花堡),中途在一个服务区小憩,品尝了当地好吃的酸奶,买了蓝眼睛。下午穿过</font>登尼兹利市区至棉花堡克洛萨泰马尔温泉酒店,泡泡温泉,体验美好。</h3> <h3><font color="#010101">▼翻越托罗斯山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胜利雕像(凯末尔与人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海盗船前和吉力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杜登瀑布前团友们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卡勒伊奇老军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卡勒伊奇老城哈德良门(即三拱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伊维利尖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马路边上的小男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挂满雨伞的老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罗马帝国时期的瞭望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服务区为女士们留影,背后就是旅行团的专用大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温泉酒店里的正宗土耳其烤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温泉酒店里的凯末尔纪念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天不亮就起来告别温泉酒店,去参观一家乳胶制品店,在这儿买了一只乳胶抱枕。之后,前往希拉波里斯古城和棉花堡(分别入列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参观。这座古城公元前二世纪时由帕加马王国所建,还遗留有大浴场、竞技场、街道、大剧场和古坟场等残垣断壁。棉花堡这块坡地长2.7公里,高160米。按科学的解释,这里的白色阶梯池形地貌其实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钙化池”,有点类似中国黄龙华钙,区别在于一白一黄。冬季缺水,没有了来之前做功课时看到的一池池蓝色天光的美丽,但也算目睹了一项世界奇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晨光下的希拉波利斯古城门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倒在地上的残留石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希拉波利斯古城遗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棉花堡钙化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拥抱棉花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有故事的公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残缺石柱下留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和谐相处多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午餐在专业的牛排餐馆用餐,然后乘车前往本次旅行的第五站号称小番红花城的席林杰镇小憩,品尝各式果酒,踩着石板路观赏希腊风情的街巷,古朴亲切。落日前抵达本次旅行的第六站</font>爱琴海边的城市库萨达斯,在爱琴海岸的一处高地上拍摄了落日余晖。晚宿华美达酒店。</h3> <h3><font color="#010101">▼导游吉力(曾经在北京学习工作</font>生活5年,是首都师范大学留学生,汉语很溜,是余在京工作期间的近邻) </h3> <h3><font color="#010101">▼席林杰小镇的老房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席林杰小镇的石板街巷(瞧瞧,也有汉字指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皮货店门口的幌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俯瞰席林杰小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爱琴海边的酒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美丽的爱琴海落日</font></h3> 一早离开爱琴海海岸去往一家皮衣店,先是观赏了MT们的走秀,然后是受邀试穿各种漂亮的皮衣。早就听说土耳其的皮衣不错,甚至意大利的有些名牌皮质时装也是在这边生产的,得见之后,果然不错,但是价格也高!<h3> 接着乘车前往本次旅行的第七站以弗所古城遗址(201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参观。以弗所是古希腊最古老也最重要的一座城市,在公元前10世纪由雅典殖民者建立。从罗马共和国开始,以弗所就是亚细亚省(小亚细亚西部)的省会,被誉为“亚洲第一个和最大的大都会”。它以阿耳忒弥斯神庙(女神狄安娜的首要神龛)、塞尔瑟斯图书馆和露天大剧院著称,城市规模仅次于罗马城。以弗所也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重要中心,使徒保罗在这里完成了《以弗所书》。以弗所在历史上屡建屡毁,随着基士特河入海口淤积,海岸西去,城市的商业价值降低,最终在15世纪归于衰落。以弗所现在是土耳其最重要最有观赏价值的古遗址,穿行其间,引人感慨和遐想。</h3> <h3><font color="#010101">▼参观皮衣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皮衣店的走秀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以弗所的小剧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尽心讲解的吉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以弗所库瑞特大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以弗所遗址中自由自在的流浪猫(土耳其随处可见流浪猫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哈德良神庙残存拱门上的美杜莎雕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以弗所保存最好的塞尔瑟斯图书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维护中的以弗所露天大剧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快要走出以弗所古遗址的时候,妻发现自己一直背在身上的摄影包没了,一句话提醒了还沉浸在古希腊历史中的余。领队小郝率先就往回跑,余也跟着,差不多跑了小1公里,回到图书馆前拍合影的地方,结果包还在路边搁着,啥也没少,得,又是一场虚惊!除了要谢谢小郝之外,余也检讨一下,真是老矣!离开遗址之后去了一家糖果店,土耳其软糖久负盛名,各种口味,这儿还有玫瑰水、精油、果脯之类的东西,所有人都选择了一些用作礼品回家送人。午餐的时候旅行社又带给人了一次惊喜,余和另外一位团友都是团期内的生日,他们提前预定了两个小蛋糕送上,大家一起又开心了一回(其实余也是这么想的,这次旅行就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之后沿高速公路一路往北,跑大约500公里,当晚抵达本次旅行的第八站伊斯坦布尔,自东向西穿过欧亚大桥(该桥只能乘车通过,禁止步行,两天的活动安排均在桥西欧洲区),去一家中餐馆用了晚餐,最后下榻温德姆(伊斯坦布尔机场)特瑞普酒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逛逛糖果店采购礼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旅行社的贴心赠送</font></h3> 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是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其地处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系欧亚两州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称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迁都至此,起初称为新罗马,不过很快就以其创建者君士坦丁的名字而称为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亦即拜占庭帝国)首都。奥斯曼帝国自1453年消灭东罗马帝国后,亦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方文明在此得以统合。奥斯曼帝国是15至19世纪唯一能挑战欧洲国家的伊斯兰势力,基本掌控了地中海地区。但17至18世纪扩张停滞,至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 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1922年,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欧洲势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灭亡。1923年10月,凯末尔放弃旧都伊斯坦布尔迁都安卡拉。<h3> 伊斯坦布尔不仅地理上横跨欧亚两洲,而且还兼收并蓄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随之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这些美丽的建筑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生动见证。按照旅行计划,旅行团抵达伊斯坦布尔将要游览的主要目标地依次是:①博斯普鲁斯海峡;②埃及市场;③竞技场广场和蓝色清真寺;④佩拉宫酒店;⑤多玛巴切新皇宫;⑥圣索菲亚大教堂;⑦大巴扎;⑧伊斯坦布尔新国际机场(余把这儿也当作一个景点,是因为这儿确实值得一看)。作为旅行者两天之内也只能通过这些对这座城市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h3><h3> 被称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它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部分,全长361公里,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古往今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乘船游览博斯普鲁斯海峡(全长31.5公里)是件令人兴奋的事,先看欧洲一侧,回程看亚洲一侧。但老天不睦,一直下着大雨,天灰蒙蒙的,一点也不配合,冒雨站在船舱门跟前湿了半条腿拍出来的照片,基本也就是记录一下而已。吉力虽然很尽心的对一些重要建筑也都一一做了介绍,但多数记不住了……</h3> <h3><font color="#010101">▼金角湾口上的加拉达大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奥斯曼帝国多玛巴切新皇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亚洲一侧的民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亚大桥</font></h3> 上岸跟着吉力步行去了埃及市场。埃及市场也叫香料市场,原是旁边耶尼清真寺的附属建筑,始建于1664年,由埃及人最早经营从埃及运来的各种香料,当然现在也有其它类商品出售。通道内有荷枪实弹的警察保安,门口也有安检设施。店铺很多,店主和蔼,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招人喜爱。见着中国人,多数店主会很友好的用汉语和你打招呼,嘿,跟没出国一样……<br> <h3><font color="#010101">▼埃及市场内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埃及市场内的商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埃及市场内执勤的警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午餐之后继续冒雨步行至竞技场广场,因为这些老街区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旅游大巴是不能驶入的。大雨加上大风,吹坏了余带去的雨伞,相机没法使用,直接影响拍摄,只好用手机对付。吉力看到之后,把他的雨伞递给了余,他穿着冲锋衣,比我穿的棉衣要好一些,真是很感激他哦!看过这儿的方尖碑、蛇纹柱、德国水亭之后,进入旁边的蓝色清真寺等待参观。蓝色清真寺正式的名称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得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应属拜占庭风格,是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奥斯曼土耳其的突厥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如果没有周围高耸的6根宣礼塔,覆钵式屋顶也许会让你误认为这是一座东正教教堂。入内参观,必须脱鞋,女士们还需戴上头巾。室内27.5米的大穹顶让人惊叹,四周还有4个小一些的穹顶,分别支撑在高大的大理石柱上。</font>清真寺的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磁砖、数百块地毯和众多阿拉伯书法艺术作品是该寺的重要看点。</h3> <h3><font color="#010101">▼君士坦丁“罗马方尖碑”和蛇形柱(三蛇头据说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背景是马尔马拉大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奥多休斯“埃及方尖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日耳曼皇帝威廉二世赠送的饮水亭“德国水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蓝色清真寺内展示的穹顶示意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蓝色清真寺内的穹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蓝色清真寺内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远眺蓝色清真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步行离开蓝色清真寺,到能乘车的地方乘车去了佩拉宫酒店,旅行社在这儿请喝英式下午茶。佩拉宫酒店是东方快车带来的,从1883年开始运行的东方快车从法国巴黎出发,途经洛桑、米兰、威尼斯、贝尔格莱德、索菲亚,最后到达伊斯坦布尔,行程近80个小时。为了满足来自欧洲的贵族、富豪们下榻的需求,由火车公司股东出资,邀请法国建筑师瓦劳利修建了这座当时伊斯坦布尔唯一的豪华酒店。它是当时奥斯曼帝国晚期除了皇宫以外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通电的建筑物,当然,浴室内的热水和带有侍者的电梯则无疑将奢华带到了另一个跨时代的高度。佩拉宫的墙上有一个超级名人榜,除了毋庸置疑的土耳其国父阿塔图尔克以外,榜上不乏当时世界上的名门望族和文人骚客,这里一直都是名流显贵趋之若鹜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是它的黄金时期,一直到二战之前,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伊丽莎白女皇二世、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大导演阿尔弗里敦·希区柯克、好莱坞明星格丽泰·嘉宝、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等名人都是这里的座上宾,海明威在土耳其希腊战争时期也曾入住过这里。不过,最使佩拉宫声名远扬的恐怕还要数《东方快车谋杀案》一书的作者、英国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这位创作了《尼罗河惨案》等多部推理小说的才女曾多次入住佩拉宫酒店,而每次入住的房间都是411号房间。在这间客房里,阿加莎完成了《东方快车谋杀案》一书的初稿。佩拉宫酒店无论如何最具重量级的房间还是room101,即如今被称为阿塔图尔克博物馆的房间。穆斯塔法·凯末尔在佩拉宫入住多次,而且每一次的房间都选择101号。在1981年国父诞辰100周年的时候,这个房间被改造为一间博物馆,展示了他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时使用的各种私人用品。喝茶期间团友们还在酒店大堂与钢琴师互动,享受开心快乐。晚餐去了一家新疆维族人开的餐馆,感觉基本就和在新疆用餐一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团友们在佩拉宫酒店与钢琴师互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本次旅行的最后一天上午,先去参观奥斯曼帝国多玛巴切新皇宫。天继续下着雨, 皇宫南面两座建筑不错,一座是多玛巴切清真寺;一座是多玛巴切钟楼。 新皇宫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欧洲部分,绵延600多米,开建于1843年,1856年完工。多玛巴切的意思是“填海而造的花园”。这一时期正是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期,皇宫内部的极尽奢华与国力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了建造多玛巴切宫,奥斯曼王朝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为此欠下了大量的外债。新皇宫耗资十亿马克,里面的装饰摆设包括窗帘都是世界各国的皇室赠送的,皇宫内极尽奢华,内部宝藏令人目不暇接,豪华的水晶灯、象牙、黄金制品比比皆是,据说为了装饰整个宫殿,一共用了十四吨黄金和四十吨白银。还有当时世界数一数二的4.5吨重的水晶吊灯。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首任总统凯末尔曾在这里居住、办公,直至病逝。此后,多玛巴切宫被修复并改建成了博物馆。新皇宫占地7千公顷,有43处厅堂、70间浴室及285个房间,参观新皇宫室内禁止拍摄。先出来等其他的团友,余有时间在这儿买了些冰箱贴拿回家送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多玛巴切钟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多玛巴切新皇宫大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午餐后继续冒雨步行去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蓝色清真寺与其隔街相望,在入口因携带有三脚架被拦下,三脚架只能暂存在门卫处。大教堂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因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这是一幢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大教堂始建于公元325年,后毁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下令重建,它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持续了9个世纪。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并将索菲亚大教堂改成阿雅索菲亚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宣礼塔。1935年,第一任土耳其总统、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将圣索菲亚大教堂变为博物馆。地毯被移走,覆盖在镶嵌画上的石膏由专家小心谨慎地擦去,地面饰品得以展示。成为博物馆之后的圣索菲亚教堂被改名为阿亚索菲拉博物馆,实际上该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就是建筑物自身以及其中的镶嵌画艺术品。1985年,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所在的伊斯坦布尔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入内参观,其中央大穹隆,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个窗洞,教堂内部空间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装饰地板、墙壁、廊柱是五颜六色的大理石,柱头、拱门、飞檐等处以雕花装饰,圆顶的边缘有40具吊灯,教坛上镶有象牙、银和玉石,大主教的宝座以纯银制成。教堂内部四周为二层,可以通过旋转通道抵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索菲亚大教堂一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索菲亚大教堂二层空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索菲亚大教堂二层拼贴壁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圣索菲亚大教堂侧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从大教堂出来继续步行数公里去了大巴扎。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巴扎之一。“巴扎”就是集市的意思,土耳其语就是“有顶棚的市场”,始建于1461年,又称为“金角湾大巴扎”。大巴扎如今是观光意义大于购物意义的地方,也是每个来到伊斯坦布尔的人必须“打卡”的地方。据说大巴扎总面积为4万7千平方米,共有22个门、66条室内街道、4500余家店铺。大巴扎商品应有尽有,无所不包,但价格高于香料市场。大巴扎永远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走进大巴扎也很容易迷路,走一会儿就不知道你是从哪儿进来的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金角湾大巴扎</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彩绘玻璃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多彩的陶瓷制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晚餐后旅游大巴送大家前往伊斯坦布尔新国际机场(2019年4月交付使用)。据说现在号称世界最大机场的有三个:北京大兴、迪拜和伊斯坦布尔(另两个余还没有去过呢)。暂且不论谁是真的最大,伊斯坦布尔机场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而美好!在这儿,办好登机手续,告别了这几天一直为旅行团尽心服务的吉力,通过边检、安检,进入候机大厅,一切都令人耳目一新,新机场的空间、设施、装饰和服务真的是好,但是也有不足,就是没有开水供应。次日凌晨登上土耳其航空TK196V航班,飞回西安,一路顺利,旅行圆满结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告别伊斯坦布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伊斯坦布尔机场候机厅内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题外的话:落地看新闻,得知当日晨乌克兰班机在伊朗坠毁,数日后被告知此机系被人为击落。不禁感慨,真是命好!要知道,余所乘航班当日也是从那附近飞过去的啊……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