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己经开春了,却寒风中的面罩,凝重而刺眼!</h3><h3>这本该是喜气洋洋的春节、却窝在家里整整快一个月的了,这个欲晴还寒的下午,再次来为逆行者创作。</h3><h3> 在堆集阁楼上的大红酸技老风化木材料堆里。翻出一根虽然只有五六十公分高,但它的自然型状,就让我一眼就感觉到多象一个在上抗疫前线路上的勇士,在寒风中面带口罩至个人生死与度外而逆行。此时心情完全没有了从前的悠闲,而是堵上一种近乎于悲切的凝重!</h3><h3><br></h3><h3></h3> <h3>根雕创作中,还是讲究“三分人工、七分自然”的宗旨。即在充分审读、尊重根材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巧施刀功,以寄托创作者的情感、趣味和思悟。</h3> <h3>这就是邵阳根雕!它是一门利用自然的枯根朽木进行造型的艺术,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也是一门充满活力的艺术。</h3> <h3>而我的这件红酸枝作品《出征》创作则更加追求一种极致:巧然天成。反应出在抗疫中的春节期间,有这么多的逆行者“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情怀,为了同胞挺身而出的责任担当,绝不放弃的咬牙坚持、屏息忍痛,</h3><h3>苦中作乐、心怀希望的乐观豁达……</h3> <h3>此作红酸枝材料当初玩味更多是在可见的雕刻技术层面,用材的独到、落刀的老道流利。</h3><h3> 其雕刻根艺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它使天工的自然美与人工的艺术美得到和谐统一,“天趣”与“人意”得到有效的融合。使作品在雕与不雕之间有机融合,真正达到气脉贯通,人天同构,这就是创作这件作品成败的关键。雕与不雕是对立统一的,必须处理好。这就好象针灸医生给病人按穴位扎针治病,“一针中穴,全身皆麻”,针到病除。因此,雕刀雕得准,过渡自然,通体贯气,整件作品的档次会大大提高。</h3><h3>在根艺的雕刻上,我一贯认为“三真”,即“天真”,“留真”和“乱真”,颇有见地。“天真”就是返璞归真,现代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天真纯朴的处理手法,使根材的外形、孔洞、线条、肌理结合巧思的雕工后,区别于普通的木雕,显示根雕独特的纯真美。“留真”就是尽量多留下根材奇美的自然肌理,必须刀下留情,因为刀雕斧凿太多会失掉天然野味,妙趣之处便会逊色。因此,不雕部位,必须留到七成以上,以保证作品的自然真迹。“乱真”就是雕刻部位要以假乱真。这有两层意思,一方面,雕刻时要提高雕刻工夫达到以假乱真,另一方面则讲究雕与不雕部位的街接要浑然一体,足以乱真。</h3><h3>这就是邵阳根雕的传统风格!</h3><h3><br></h3> <h3>此两件作品最大限度保留并巧妙利用了原材的自然造形,唯一运刀着力刻划的是一对眼、眉,惜刀如金,却又恰到好处。<br></h3><h3><br></h3><h3></h3> <h3>根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拉开蒙在它身上的神秘面纱后,一直受到人们广泛而持久的欢迎。</h3> <h3>根艺按表现手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根自然型根艺,另一种是雕刻型根艺。</h3> <h3>自然型根艺是一门靠根材的原生形态经过加工的造型艺术,它的鲜明特征是自然造化。</h3> <h3>自然型根艺的制作要“来自自然,还原自然”,创作者从纷乱的枯根中,发现类似人物、动物、植物或其它物件的根材,给予恰如其分的加工,这个加工不能雕刻,甚至不能油漆,一般只能对根材作裁剪式和打磨式的艺术处理。</h3> <h3>根艺创作裁剪,应掌握根材的生长态势,在服从母体自然延伸的前提下,裁剪多余的技蔓,加工后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就能达到“似与不似”的艺术境界。给观众留下联想。</h3> <h3>慧眼识废根朽木,妙手铸涯力神韵。此作是在新冠状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让这冬天格外寒冷,一个个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奋战在支援路上的勇士们,面对无情病毒带来的寒冬似乎正在慢慢融化。无数人甘当“逆行者”在奋战抗疫,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坚毅的背影,令人感动与敬仰,于是便萌生了用这根大红酸技、竹根为英雄的“逆行者”创作一件“我将逆行而去,带着不归的勇气,只为我爱的人,和这座城市的平安……”</h3> <h3>望所有“逆行者”凯旋归来!</h3><h3>祈所有“逆行者”健康平安!</h3> <h3>根雕的创作,重在发现,贵在天成。自然型根材的艺术创作全在于发现,全在于“慧眼识宝”,而“慧眼”往往在于创作者的审美修养。修养的高低深浅,是根雕作品高雅与粗俗的分水岭。</h3> <h3>根艺作的宗旨是“三分雕工,七分自然”。“局部雕刻型根艺”,是一门把大自然赐予的奇巧材质给予局部的雕刻加工,使局部的人工雕刻和本身的自然材质有机结合的一种造型艺求。刻意去雕满,雕得太多那就不是根雕,是木雕了。好的自然型根艺作品给人以古朴雅趣、拙中显奇、浑然天成的美感。</h3> <h3>然则,一件根雕佳作,远不止技术活那么简单,用心注入,耐人寻味,方为上乘。</h3><h3><br></h3><h3><br></h3><h3></h3> <h3>《出征》根雕作品,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往往能起到深化作品意境,升华作品主题的导向作用。此作神聚了“逆行者”的秉性,蕴含着华夏民族们气质。似乎对着初升的春天太阳欢歌,给人以生命的活力。</h3> <h3>而此刻——窝家整整快一个月了,这个欲晴还寒的下午,蓦然有了完全不同的震撼与感悟,那掩去大半个脸部的面罩,那深邃的瞳孔,那紧锁的眉头……凝重锥心!</h3><h3>制欲之战,抗欲之战,那深邃的瞳孔有一种期盼,那紧锁的眉头有一种呼唤!</h3><h3>从大处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有一个自律、从容、平和、淡定的社会氛围来呵护;从小里说,老老少少、各家各户的幸福生活,需要有一个积极、阳光、健康、和谐的社会风气来保障。</h3><h3><br></h3><h3></h3> <h3>抗疫之战,那是人与病毒的较量,也许再有一个月、两个月或者一段的时间就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制欲抗欲"之战,那是人与自身的战斗,要达成完全实效,则可能需一段时问的努力与坚持。</h3><h3>风清气正,民生福祉。感恩大自然的一方面罩给予的启迪!一把刻刀带给的震憾与感悟!</h3><h3>这个冬天,寒风中的面罩,凝重而刺心。</h3><h3>痛定思痛,正当其时!</h3><h3>行动起来,正当其时!</h3><h3>新型冠状病毒毁了这个春节,扼杀了所有中国人的欢声笑语!大街小巷,空空如也;擦身而过,噤若寒蝉……星星点点的口罩,锥心刺骨!</h3><h3>仅仅是食用野生动物那么简单吗?仅仅是预警不力、防控不力那么简单吗?……</h3><h3>远远不是的,远远不是的!</h3><h3><br></h3><h3></h3> <h3>其实,大自然早己警觉,不然,那一方面罩何以不着一刀却如此完美,巧然到撕心裂肺?</h3><h3>大自然给我们捂上一方面罩,不仅是在提醒我们管住嘴,更是要警告我们管住心啊!</h3><h3>欲望,欲望,野蛮生长、无所节制的欲望才是万毒之源!</h3><h3>冠状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尚可以N95抵抗;而欲望则通过空气感染,既便是千年陈化之伦理纲常也难以招架!</h3><h3>冠毒损肺,欲望嗜心;冠毒伤人无声,欲望杀人无血……欲望,欲望,该死的欲望!</h3><h3>深邃的双眼,紧锁的眉头,那是沸腾的诘问,那是燃烧的呐喊:</h3><h3>捕食野生动物,难道不是猎奇炫富的欲望在作祟吗?怠岗渎职,难道不是一种更深层的欲望在作祟吗?</h3><h3>诚然,欲望,是人类生存的本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然而,物欲恣意膨胀、毫无约束,终将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h3><h3>即使不出冠状病毒,也一定会有刺状病毒、刀状病毒……骷髅状病毒猖狂肆虐!</h3><h3>放眼微察,势无忌惮的物欲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缝不钻——</h3><h3>欲火中烧,以身试法,那深邃的瞳孔饱含忧虑,那紧锁的眉头充满激愤!</h3><h3>欲望在空气中肆无忌惮,欲望在人心间"翻江倒海",物欲横流,如洪水猛兽,那深邃的瞳孔有一种壮烈,那紧锁的眉头有一种无畏!</h3><h3>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断不会为冠毒所骇,也绝不能为物欲所毁!</h3><h3>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有其复杂的形成原因,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集聚与发酵,可以说是物质大发展的一个附产物。</h3><h3>有阳光就会有阴暗,有发展就会有阻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必须同步,人的欲望必须得到有效合理的平衡、调适、管控和节制。</h3><h3>如果说抗击冠状病毒是一场国家层面的战斗,那么"制欲抗欲"之战更应该是一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时代大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