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感染科</p> <p>很久没有写些什么了,但最近这段特殊时期每天都有很多事情想要去记录,索性就以日记的形式写吧。</p><p>1月31日(初七) 星期五 晴转多云☁️</p><p> 和平日里不一样,特意早到了一会,因为初一到初六老师们在群里一直在讨论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划分,隔离衣的穿脱步骤,注意事项,去科室需要从发热门诊那边的通道走,想着需要换上隔离衣才能去污染区,可因为隔离衣紧缺,我们还是穿了工作衣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p><p> 头天晚上主任在科室微信群里通知明日全员到岗,其实从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一开始,主任、护士长就带领我们开始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开会、传达、落实,虽只有简单的六个字,但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更要克服种种困难。疫情速度太快,以惊人的发展态势呈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在这个时候,原有的排班取消,原有的病人能转科的转科,能改用口服药的给他们详细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后办理出院,病房用来接收发热病人。主任,刘老师,窦老师,李老师,瑞便开始24小时轮班。在没有足够安全的防护措施下,老师们冲在了前面,这是我们科室历来的传统。没有足够的一次性防护服,更多的是十多年前非典疫情时循环使用的纯棉布防护衣,反复穿,反复消毒,有的都已破洞,体型稍微大点的很难把自己装进去,又怎么规范的穿脱呢!</p><p> 早会主任安排工作,病区准备搬到原来的地方,重新规划。早会结束进来两个高大但略显腼腆的男孩,是本院规培的同事,简单自我介绍后刘老师赶快教他们如何正确防护。这天是杨瑞下夜班,就像网上说的,穿着很简单的防护服,一个隔离衣一个外科口罩一个帽子就直接闯前线了,很担心她。她从不喊苦喊累,把工作交接完了,匆忙的换下衣服,做好手卫生准备回家,看着她的背影心想终于可以回去休息会儿了,可转眼她又跑了回来,笑着不说话把吸奶器拿起就走,我想怪她怎么可以这么心大,这样的防护还敢回家?但又有什么办法,又怎么忍心怪她。</p><p> 我按主任的安排把一些病历完善,写着写着就十一点多了,老公打来电话问工作是怎么安排的,告诉他后听的出来他也是紧张的,但还是同意我的决定,科里人员本来就紧张,白天能多干点他们也许就能腾出来时间休息会,早点下班。就这样我们的团队开始准备搬家,继续战斗。</p> <p><br></p> <p>2月5日 深夜 星期三 晴 阵风💨</p><p> 终于把女儿哄睡下,可以安静的看会儿手机,我们用了两天时间把新的隔离病区整理妥当,虽然房子很旧,有点像是以前的卫生院,但这里曾经就是感染科的地盘,我虽没在这里待过,坐在办公室,天气好的时候有阳光可以照进来,一边办公,一边听老师们讲他们在这里发生过的往事,对这排房子也没那么嫌弃了。</p><p> 老师们还在24小时轮班,主任往往在下夜班了还要去开会,电话很多,喝水很少。护士长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她那瘦小的身体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后勤给我们装上了热水,安装了起不了啥隔离效果的皮帘子,但比没有强多了。</p><p> 疫情依然没有很乐观,每天还要增加两三千的确诊病历,武汉返乡的人员也过了潜伏期陆续出现症状,发热门诊的病人依然排着队。刘老师值班收的四个病人里有两个疑似,有疫区接触史,昨天早会大家讨论后请院内专家会诊,确诊疑似,测核酸,今天一早六点多主任就在群里告诉我们结果是阳性,我们还是在八点钟来到了隔离病房,交班,安排这一天的工作,病人已经确诊,我们的防护还是老样子,物资更紧张了,口罩一天只发一个,大家没有一个人退缩,这是我们的职责,但谁又不害怕呢。这天刘老师,窦老师,规培同事,还有接触过这个病人的护士开始“隔离”,白天上班,晚上医院隔离。我这天就回不回家的问题纠结了好久……</p><p> </p> <p>2月7日,星期五,晴</p><p> 昨天一早上醒来,路面上堆了厚厚的一层雪,还好雪没有持续下,温度也没有那么低,今天路面上已没有什么积雪,骑着电车来到隔离病房,新的一天又开始了。</p><p> 每天一进屋护士就已经基本穿好隔离衣,准备进病区,来的更早的已经开始工作,除了我们自己科的护士还有一些别的科室支援过来的,虽然很少能看到她们的脸,但总想多看几眼记住她们的样子,90后的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们更不会退缩。</p><p> 确诊病人之后我们逐渐熟悉了工作流程,每天交完班要讨论有没有疑似病历,需不需要会诊,会诊完确定疑似的报卡,采样测核酸。电话☎一个人坐在旁边等着接一上午都不会闲着,每天还有肝病病人找我们复查开药,入组十三五课题的患者每半年留标本,好几个患者都到时间回来了,因为离心机,采血管,-80℃冰箱,患者资料都在我们原来的办公区,如果一个患者回来采样留标本发药,一个小时基本上能忙完就不错了,这两天隔离病房住进来的有是才两岁的孩子,家长着急的心情可想而知,催着我们做核酸,不是就想赶快走,他们不知道我们需要院内专家会诊,新乡市专家组会诊一步一步的都要时间,我们理解他们的心情,解释了再解释,还是有家属急躁、愤怒、埋怨……临床中的工作就是这样,又何况是在特殊时期。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带着护目镜,垃圾袋当鞋套,用笔和纸记录下每个病人的情况,拿上需要沟通签字的病历,反复确认还有没有遗忘的,一进病区就不方便再出来,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的讲解病情,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难免要听上好多句难听的话,出来的时候基本都中午了,口渴忍着,想上厕所忍着,脑子里开始筛选要下的医嘱,跟同事交接,护理等着接医嘱,用最快的速度把东西下完,出来也不能脱防护服,吃点饭或没时间吃饭新病人又来了……</p><p> 等待归档的病历已经摞起很高,病案室说要消了毒才能送去……就这样在狭小的办公室,两台电脑,时不时坏掉的打印机,点N多下还进不去的工作站,我们一点脾气也没有……</p><p>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照亮每个人疲惫的脸庞,我们说着,笑着,时不时叹口气,彼此安慰,打气,尽可能用相机记录下每天的点滴。</p><p> 疫情依然还在,武汉的情况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各个省份都派去了医疗队支援,我们医院第二批已经准备动身,她们在一线一定更辛苦,我们的李老师,晓娟也随时待命,护士长反复询问东西是否带齐,还缺啥不缺……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现在不要跟我们谈生死的玩笑,因为有时真的很脆弱敏感。</p><p> 没有认可,没有人来过,时不时还会听到一些否定的话语,如果有谁觉得没啥危险,那请您现在就来呗。</p><p> </p><p> </p> <p>2月11日 星期二 大雾转晴</p><p> 忙碌起来时间过得就是快,疫情开始到现在已经二十天了,形式依然不容乐观,今天回来的早,消毒再消毒以后,孩子其实已经想睡了,但还是跟我玩了一个小时才睡下。</p><p>多么想靠近她,又总是心有余悸。前几天的一个上午瑞说她女儿发烧了,我心立马悬起来,她虽然说的时候不紧张,但一定是害怕的,第二天一上班我又问,琪琪还烧不,她高兴的说不烧了,太好了,谢天谢地,我的心也终于放下了。</p><p> 早会时似乎主任说又要我们搬家,刚在这边消停下来,又要搬?可没时间想这些,还有出院要办,病程要写,会诊要请,疑似要上报,电话要接,垃圾要倒,地要拖,手要消……</p><p> 主任要去查房,电话留在了外边,说有电话帮他接,电话多到基本上刚放兜里就又要接,九点多进去,电话在催,但病人还是要看,终于从污染区出来了,一个电话一个电话的回,但还不能脱防护服,会诊结果还没出来,定不定疑似还不知道……</p><p> 主任回电话时听出来是要让看新的病区,护士长已经过去了,上午顾不上想的问题领导已经忙的团团转,下午大家就开始行动起来,第二次搬家。其实有些事情真的需要比较,要不你真的体会不到你现在有多幸福,人比人,气死人。</p><p> 趁着孩子睡我赶快睡吧,不想那么多了,毕竟明天还要继续,休息好了才不会生病,尽管觉总是睡得稀碎。</p> <p>2月13日 星期四 多云☁️</p><p> 昨天早上交完班我们集体抽出一点时间跑到了隔离病区门口,又要搬家了,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回来这里办公了,大家一致同意去拍张照留念,我们站成两排,一起喊着,感染科加油!三附院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拍完照赶快回去,各自又忙碌起来,主任去会诊,刘老师值班,王丹老师开始收拾库房,主任会诊回来就赶快安排搬家,李老师,文举,星斌他们几个男士先行动起来,我和杨瑞忙完也开始搬运起来,刘老师留下来看病人下医嘱。</p><p> 今天的太阳🌞特别好,没跑两趟就已经热的不行,星斌满头大汗,我们从后勤装备部推来的电三轮竟然没有钥匙,呵呵,主任说去推得时候人家下班了,我说那要不等下午他们上班了再搬,主任说不行得赶快搬,病人还等着呢,我们就这么推着一个电三轮搬了一趟又一趟。后来主任就不让我们跑了,我和杨瑞开始在二楼铺床打扫🧹,护士长带着护士姐妹收拾病房,好让病人过来输液。主任他们不知道又搬了多少次,不过后来电三轮应该有钥匙了😇😤。</p><p> 我们打扫完二楼上去看看,一时间还是乱糟糟,竟也不知道能干点什么,这时候都已经五点了,杨瑞小声的跟我说,感觉有点涨奶了,我说你快回去吧,她却说,你回吧,你孩子小,没有啥事非你在这了,她总是这样,尽可能的多干一些。病人来了,刘老师也来了,她还穿着防护服一直没有脱……窦老师,李老师也都回来了,我们发现新病区有很多问题,污染区没有热水,病人用水需要我们给他们接,那就增加了污染的机会,说好的能洗澡却连门都没有,洗手又没了热水,房间通风也不好。哎……</p><p> 今天主任去济源督导,我们在新的病区开始了新的一天,很多地方变得不顺手,找东西找不到,病人要水还得给倒水,肝病病人又回来复查了找不到我们,十三余课题的患者回来留标本了……还得回到最早的办公地拿要用的东西,今天可没昨天那么暖和,出来跑一趟挺冷的。</p><p> 杨瑞今天哭了,当我过去她身边,看到她哭红的眼睛,也哽咽了,不想看到战友被误解,不想看到她难过,因为已经很辛苦了。哎,但只能拍拍她的肩膀,又能做些什么。没大会就又回到电脑前继续下医嘱,写病程。心情却是最近几天最差的。</p><p> 回想这二十多天来,有太多感人的一幕幕,可又有几个人看见……</p> <p>2月14日 星期五 阴</p><p> 在新隔离病房的第二天,之前盼着每天都是晴天,阳光能通过窗户照进办公室,而现在天气阴或晴已经不那么在意,因为即便晴天🌞也照不进来,我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不停的讨论,会诊,定疑似,报卡,采样,情况说明,解除隔离告知书,查房,下医嘱……但环境是嘈杂的,因为我们医生和护理办公面对面,病房会时不时呼叫护士,我们有很多电话要接,要打。“麻烦你先小声点,听不见了……”,下夜班的,因为一直是24小时轮班,还要把新收的病人交接清楚,其实很多还是自己在做,因为自己收的病人自己更了解,病房的情况也是她最清楚,每天交班都会写的非常清楚,生怕病人的任何一个问题得不到解决。</p><p> 今天是西方情人节,我们的小蜜蜂重新抖擞精神,化身小记者采访起大家:“在特殊的疫情下,今天是情人节,你有什么想说的么”我们的气氛活跃起来,但当杨瑞举着手机对着每个人时,都有点不好意思起来☺️。</p><p> 热水的问题还没得到解决,进出半污染区没有足够的门禁卡,有钥匙的,来个人走个人都要给我们开门,可她也还有工作要做……</p><p> 在采访中欢乐的笑着,闹着,一上午很快又过去了。</p><p> 时间虽过得很快,但我们每个人都身心疲惫了,24小时轮班不知道还要轮多久😔如果今天的疑似明天确诊了,刘老师,窦老师,文举,星斌,接触过的护士,隔离又要从新开始么?这样的防护条件其他人不也应该隔离么?隔离了住哪?……</p><p> 很多事情让人无奈,好在有很多事情让人感动。</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