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布拉格(二)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h3>  这是另外一个也叫布拉格广场的瓦茨拉夫广场,他的名气更大。 瓦兹拉夫广场是现代布拉格的代表、一条主街的新城区,实际上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有过一次大改建而被称为新城区。 相对于老城市政厅布拉格广场的浪漫, 瓦兹拉夫广场见证了捷克共和国的成立、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及苏军坦克碾压的布拉格之春、天鹅绒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h3> <h3>如今的瓦茨拉夫广场宁静而祥和</h3> <h3>  而在52年前,苏军坦克碾过了这个广场。1968年8月20日晚11时,布拉格机场接到一架苏联民航客机信号:“机械事故,要求迫降”,未予拒绝。客机一降落,数十名苏军突击队员冲出机舱迅速占领机场。几分钟后,苏第103近卫空降师 乘30架安-12型运输机,从驻地白俄罗斯的维捷布斯克起飞,在战斗机和轰炸机掩护下,以每分钟1架的间隔空降布拉格。1小时后,一辆苏联大使馆的汽车引路,苏军士兵直扑布拉格。 21日拂晓,苏军占领布拉格,逮捕了发起名为&quot;布拉格之春&quot;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在进攻开始6小时后,苏军控制了捷克全境。几十万捷军全部缴械,<br>  这次行动,苏军及其共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东德、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共动用4个集群/军区下属的1个坦克集团军和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26个师约30万人。但由于进攻过快,两个战略方向的后备坦克集团军均未出动,只动用了各集团军,师,团的直属坦克,共有900余辆坦克和约8000辆装甲运输车。</h3> <h3>  在那纷乱的布拉格 ,一个拿着相机的流浪汉---约瑟夫.寇德卡,拍出了经典画册《Invasion 68》</h3> <h3>瓦茨拉夫广场的天鹅绒革命 1989年11月17日,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出现超过十万人的游行活动,而且之后每天都有游行活动向政府要求结束捷共统治。11月24日雅克什辞去捷共第一书记,并且捷克政府举行了第一次的多党选举。多党选举的结果,哈维尔所领导的“公民论坛”获得胜利,在布拉格之春中失势的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担任联邦国会议长,哈维尔担任总统。<br>  天鹅绒革命使捷克斯洛伐克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完成了政权的和平转移。<br></h3> <h3>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但又分明发生过。</h3> <h3>  这条广场大街被誉称为布拉格的“香榭里舍大道”,街道两旁有许多二十世纪初建造的高雅古典建筑,各式商店林立,俨然成为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区。 当然,毕竟小国寡民,再加上生活习惯不同(他们都习惯就近方便买东西),晚上除了酒吧夜店,一般全城打烊,马路上也比较黑。 这条街上也没有很大的店铺,这也就是它最大的百货公司了。</h3> <h3>路边一个酒店摆放的麦穗非常好看</h3> <h3>来点轻松养眼的,波西米亚美女。她们喜欢大围巾,呢绒外套。</h3> <h3>双胞胎妈妈</h3> <h3>  布拉格的公共交通主要以有轨电车为主,轨道四通八达,频次高、速度快、声音极小、运量大、污染轻。<br>  百十万人口的城市,每列电车大都3节以上,4、5节居多,像列小火车,不拥挤。</h3> <h3>老式有轨电车也还有继续运营的</h3> <h3>大多是现代化的,声音很小,速度快,稍逊地铁。</h3> <h3>华为荣耀手机广告</h3> <h3>小米</h3> <h3>充满活力的年轻人</h3> <h3>轨道优先</h3> <h3>  离开布拉格,夜宿布杰约维采,去往德国边境城市——三江之城帕绍。</h3> <h3>  布杰约维采(ČESKÉ BUDĚJOVICE),(德语称为“Budweis”)是一座啤酒之城,生产的“布多巴扎·布多巴尔”啤酒据说是世界最好的啤酒。正如Pilsen(比尔森)出产的啤酒叫Pilsner(皮尔森)一样,Budweis出产的啤酒也被称为Budweiser(百威)。实际上,美国啤酒制造商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的创始人之所以在1876年为自己的啤酒选择“百威”这个名字,就因为它是优质啤酒的同义词。自19世纪末以来,两家啤酒酿造商就一直在使用同一个名字,而关于这个品牌的商标权官司也打了一个世纪之久,但从Budweis这个不折不扣的德语原产地名来说,是非一目了然。说良心话,美国百威和捷克百威无论从口感还是味道那是天壤之别,美国百威无疑是商标抢注成功的典范。</h3> <h3>最后,推荐一部由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非常不错,该片获得第46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