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年3月7日——8日<div>地点:江苏镇江</div><h3>参会人员:来自长三角地区以及北京,河南,香港等地区知青 团队代表100多人</h3><h3>会议主题:和谐、交流、展望</h3><h3>主 办:上海知青杂志社</h3><h3>承 办:镇江知青团队</h3><h3>轮值主席:裴楚江</h3><h3><br></h3><h3>美篇推荐:镇江市知青作家协会</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序 言</b></h1><div><h3> 2009年3月7日,这是一个镇江知青难以忘怀的日子。</h3><div> 40年前的今天,镇江史上最大的人口迁徙运动开始了。仅仅只有23万人口的江南古城,5000多知青在同一个时间,同一批轮船,向着同一个方向——黄海之滨出发了。</div><div> 40年后的今天,他们把梦里流淌的青春河演绎成一场大型纪念活动终于拉开了帷幕。</div><h3> 与此同时,“长三角第三届知青文化研讨会”定于7日——8日在镇江召开,对于所有的镇江老知青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但作为主办城市的知青团队却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h3><div> 镇江知青在政治环境和经济来源都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为延续长三角知青文化研究活动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为以后的知青文化活动找到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模式。</div><h3>“长三角第三届知青文化研讨会”在镇江的成功召开,大大推进了镇江地区知青文化建设,各个知青团队纷纷出版回忆录,挖掘知青文化史料,开展“口述历史”,建立知青标志物,开展各种知青专题活动等等。又一个十年来,把一个不起眼的江南古城的知青文化搞得热火朝天,得到了兄弟城市知青战友们的认可和鼓励。</h3></div><h3> 镇江知青还在路上,他们秉承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脚踏实地,服务知青”的理念,沿着长三角第三届知青文化研讨会确立的发展思路,以再创知青文化的春天之气概,探索、打造一个适合我们老知青群体的文化抱团养老模式,让更多的知青战友绽放出彩虹般的晚霞。</h3><h3> 致泛长三角知青文化研讨会各位同仁!</h3><h3> 镇江知青:裴楚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镇江知青欢迎辞 </b></h1>尊敬的长三角知青文化研讨会组委会,<br>尊敬的董加耕、任毅、王建国、胡景南先生,<br>尊敬的各省市知青兄弟姐妹代表们,<br>女士们、先生们:<br> 镇江知青欢迎你们!<br> 受组委会的委托,长三角第三届知青文化研讨会放在镇江召开,是对我们镇江知青的信任,是推动镇江地区知青文化建设大好良机,我们将不负大家的希望,努力把这次会议服务好。<br> 昨天我们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地开展了镇江知青下放兵团四十周年纪念活动,这次活动对知青是一个心灵上的慰藉,为加强老知青之间的沟通、联谊架设了一个桥梁,是下一步挖掘镇江地区知青文化,有组织地开展知青活动的良好开端,我们将乘势而上,为成立联谊会,建立自己的网站等而努力工作。<br> 天下知青一家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尽管我们条件有限,但我们有一颗知青心,镇江知青将捧出最大的热情,为本次论坛作出无偿的奉献!<br> 祝大会圆满成功!<h3> 发言代表:原下放江苏兵团二师十一团知青张国宝</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报道通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谐、交流、展望</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长三角地区第三届知青文化研讨会在镇江召开</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为弘扬知青精神,繁荣知青文化,长三角地区第三届知青文化研讨会于3月7日至8日在江苏省镇江市金鳌苑大酒店召开。<br> 来自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的三省一市知青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会议特邀全国知青楷模董加耕、《知青之歌》作者南京知青任毅等同志与大家展开联谊交流。 <br> 参会人员均为各地热心知青公益事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阳光心态者。会议将结合镇江知青纪念下放兵团(临海农场)40周年大型活动,就长三角地区知青文化建设进行广泛的经验交流,认真研讨本地区知青文化建设的挖掘、整理、导向等一系列问题,展望在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继续发扬一代知青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分忧、为民谋利的宝贵精神,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并肩携手共克时艰。<br> 香港知青联副秘书长、香港知青联网副总编辑夏国基先生,香港知青联理事、香港知青联网总编辑、原香港《经济导报》副总编辑黄榕儿先生,海外华人周刊、天津知青杂志、郑州知青杂志、哈尔滨知青联谊会等有关负责人应邀列席了本次研讨会<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再创知青文化光辉灿烂的春天</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王建国 </div> 今日中国,知青文化正如春风一般,吹绿长江两岸,吹遍长城内外。我们社会已感觉到了它那强大的生命脉搏。<br> 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讨论知青文化,因为我们感觉到了它的力量。知青文化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它固有的气质所形成的不可替代性。唯其不可替代,故能随着岁月的磨洗而日益彰显其不朽的价值。换言之,千百万知青用青春热血创造的知青文化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br> 上善若水,和而不同。当下多元社会为知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知青精神为核心价值的知青文化,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已成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知青这一代人是无法绕开的。长三角各地到处都活跃着知青的身影,知青文化方兴未艾。<br> 长三角之所以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和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有关,经济发展,文化先行。知青文化在这里起了积极的作用。<br> 如果说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流动,作为草根来之民间的知青文化,互相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三角地区知青之间的交流日趋紧密,长三角地区知青文化交流已成必然趋势。<br> 知青在长三角人缘相亲、文化相融、地域相邻,还有最可珍贵的是知青情结相系,它把我们挽在了一起。长三角地区必将成为知青文化百花齐放的沃土。<br> 有鉴于此,我们目前要抓住机遇,尽我们的力量去推动知青文化的健康发展。<br> 种种迹象表明,长三角知青文化的春天不再遥远,知青文化美好的愿景正渐次展开。<br> 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是镇江知青努力的结果,请允许我代表各地知青,向精心承办本届长三角地区知青文化研讨会的镇江知青,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同时,这也是长三角知青的骄傲,在座的每一位知青和朋友都为能参加这次会议而感到光荣和自豪。<br> 因为弘扬知青精神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繁荣知青文化是发扬光大民族文化的必要担当。<br> 今天,知青——这个充满太多含义的词,已成为海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它给我们当下生活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另一种选择。知青文化的破冰之旅已经开始,我们期待着再创新形势下知青文化的美好春天。我相信,知青文化更加灿烂辉煌的春天一定会到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吧!<br>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能不忆知青!<br> 谢谢大家! <h3><font color="#010101">会议邀请到林勇和董家耕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并讲话(省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邀请到任毅先生参加本次活动并讲话(省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三届》——与共和国同行!二十集电视纪实片总策划翟和平女士讲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镇江知青向来宾赠送刚刚出版的《梦里流淌青春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海知青杂志社向参会代表赠送了《上海知青》杂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京江晚报》当天报道了长三角知青文化研讨会在镇江召开的消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董家耕先生与镇江知青代表王礼刚先生交谈甚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翟和平签名售(《老三届》——与共和国同行)全套碟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香港知青夏国基,黄榕儿和镇江知青交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代表们纷纷留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张晓宁先生在与镇江知青交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任毅先生当场打开镇江知青刚刚出版的新书《梦里流淌青春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浙江嘉兴知青给大会赠送了锦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家纷纷在会标上签名留念。</font></h3> 来自郑州,宁波,常州,芜湖,南京,杭州,香港等地的知青代表也纷纷发言,围绕着“和谐,交流,展望”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哈尔滨,重庆,厦门,《中国知青网》,美国南加州中国知青协会等海内外知青团队和个人纷纷发来贺电。<div>下面请看交流文章之一:<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共 同 的 家 园 </b>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纪念“钱江知青网”成立一周年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言者无忌</div>黄昏 带着一袭烟雨,<br>键盘在捏过锄头的手指下滑行;<br>清晨 披着一身霞光,<br>额头的皱纹映现在五彩的荧屏。<br>谁说我们已不再年轻?<br>网络里同样涌动着火一般的激情!<br><br>在这里或许您还能看到我们昔日的身影:<br>大风曾经见证北疆刺骨的冰雪;<br>白云曾经感受南国温馨的恋歌;<br>君不见婆娑起舞的丹顶鹤,<br>还有搏击长空的雄鹰!<br>那就是我们呵,<br>那时我们正年轻!<br><br>蓝天当被,大地作锦;<br>高山为证,流水歌吟<br>——我们曾经这样走过:<br>用信仰作笔,<br>用汗水泪水为墨,<br>我们书写诠释着,<br>生命和生活的最强音!<br><br>而今我们大多儿孙绕膝,霜染两鬓,<br>又怎能忘却往日里的故事和友情!<br>键盘下那串串字符,<br>抖落了岁月的尘埃,<br>连起了身旁这座美丽的都市,<br>还有那白天的喧闹、夜晚的宁静…… <br><br>一年啦,整整365个日夜啊!<br>我们又多了一个 “网友” 的新名。 <br>在这里我们耕耘着又一片 “广阔天地”,<br>我们洒下的是辛勤,收获的是喜悦,<br>在这里同样可以“大有作为”。<br>所有的干扰和杂音都阻止不了,<br>这艘 “和谐号” 的破浪前进!<br><br>网友的每次聚会,更像儿时的远足出行。<br>我们为自己的节日,怀抱着期待和欢欣!<br>那是共同的经历喲,锻就了一条金色的纽带,<br>紧紧连接着你我的心!<br><br>牵着你的手,牵着我的手,<br>我们把金秋笑迎;<br>相识是缘,相逢是歌 ,<br>愿千里蝉娟 ,你我永远同行!<div> </div></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 长三角第三届会议之后,镇江知青开始了知青文化建设的大发展。我们在市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知青园。</font></h3> 《镇江知青园》位于长江路7号码头旧址,2015年9月28日竣工落成,并于10月1日举行开园典礼。《镇江知青园》是由镇江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发起,由市政府批准建设的主题文化公园,她的建成是对一代人心灵上的慰藉,她不仅仅是镇江知青的,她属于中国知青!<br> 耸立在中央的“知青石”,它长9.6米,高3.6米,厚2.1米,重达116吨,是我们镇江知青自己捐资40多万元,特地从泰山请来的。<div> 知青园中立体组合的浮雕墙体上记录了当年知青们码头告别亲人上山下乡的场景。她耸立在我们曾经离开家乡的长江岸边,给历史给老知青们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向后人诉说着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代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共和国的今天! 她将和山川河流一道永存天地,与日月同辉。<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静静地站在“知青石”旁</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裴楚江—</div>我静静地站在“知青石”旁,<br>胸中涌起层层波浪,<br>上山下乡的口号声,<br>仿佛又在耳边回响。<br>我们曾经从这里离开家乡,<br>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垦荒的大梁,<br>十年的蹉跎我们把辛酸饱尝,<br>交足了学费却让青春在荒山野地徘徊流浪。<br> <br>我静静地站在“知青石”旁,<br>老泪浸满了饱经风霜的眼眶。<br>长江水证明了那段历史,<br>老码头诉说着我们的过往,<br>这是大返城我们空手回来的地方,<br>站在码头我们面对江水两眼茫茫,<br>要生存必须舔着伤痕重新崛起,<br>靠拼搏方显得老知青的无比顽强。<br> <br>我静静地站在“知青石”旁,<br>心潮起伏犹如波涛滚滚长江,<br>为了记住一代人的奉献,<br>历经十多年的努力,<br>才给知青标志物立下安身的地方。<br>“知青石”显得十分镇定,<br>“知青石”显得十分端庄,<br>唯有老知青的心啊,<br>随着蓝天白云,伴着阵阵清风,<br><h3>飘啊,飘啊,飘向那不可追回的远方。 </h3><p style="text-align: start;"><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span><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报道:裴楚江</span></p></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谐 交流 展望</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弘扬知青文化 共建和谐社会</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倡 议 书</b></h1> 2009年3月7日至8日,长三角地区知青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以“和谐、交流、展望”为主题的第三届知青文化研讨会。<br> 长三角地区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和增长极。经济发展需要文化先行,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而知青文化以其不可替代性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r> 会议代表一致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知青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知青文化的交流活动,从而为共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为此,我们倡议:<br> 一、共同参与知青活动<br> 各城市之间知青文化进一步互相交流(如书刊、影视、音响、文艺演出、研讨会、回顾展等等),知青活动互相支持,为繁荣知青文化共同努力。<br> 二、共同参与知青网站建设<br> 各知青网站实现互相连接、资源共享,定期磋商,交流经验。可增设长三角地区专栏,加大力度,有效宣传长三角地区知青文化。<br> 三、整合知青旅游资源<br> 知青旅游已成为知青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各地可将符合条件的宾馆、农家乐选择一两个作为定点旅游的“知青之家”。尽快将“知青之家”打造成最具特色的知青旅游品牌。<br> 四、努力办好知青杂志<br> 《上海知青》杂志是国内最早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青杂志,长三角地区是其宣传重点。各地知青积极给予大力支持。在条件具备时建立由各城市代表参与管理的理事会,更好地为长三角知青服务。<br> 五、合力组建长效机制<br> 喜见长三角知青文化研讨会越办越好,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有必要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组委会,每个城市可推荐代表参与民主管理,集思广益,使长三角知青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br> 各地知青代表签字: (略)<div> <br><br><h3> 长三角知青文化研讨会组委会</h3><h3> 2009年3月8日于镇江</h3><h3> 文件起草:芜湖知青萍水</h3></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安徽石台田钧祥第四届研讨会的邀请函</b></h1><div>知青朋友们,上午好!<br><h3> 今天很高兴来到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镇江。记得小时候就随父一起来吃过镇江的锅盖面,也知道了镇江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人文荟萃的历史名城,东汉末期的孙权就建都在镇江。今天大家一起在古城讨论现代的知青文化,本人作为一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上海下放知青来说,受益非浅!同时也感谢镇江的知青为这次会议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h3><h3> 在安徽省的南部,东傍举世闻名的黄山,太平湖,北邻佛教圣地九华山,有一个秀美的山区县。它就是安徽省石台县,它就是我下放的地方。它像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皖南山区。它属于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是安徽省首批经济旅游强县。境内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是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的山峰以雄、奇、险、秀的自然特色,享有“西黄山”之称。县内的蓬莱仙洞更是造型奇特,气势恢宏。</h3><h3> 去年与知青朋友们回了一次石台,原来以为自己跑遍了我国的名胜古迹、山水美景。猛然间感觉到回到石台,仿佛走进一副画卷,走进一首诗一样那么令人心旷神怡。正是现代城市的人们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了解后才知道,石台县已是一个国家级的旅游县,而且是华东地区唯一的一块生态净土,最近又被国务院确定为“限制开发区”,石台县正在为打造一个“绿色石台、皖南茶乡”而努力。</h3><h3> 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当我们回溯历史,纪念中国知青上山下乡40周年之际,我希望第四届长三角地区文化研讨会能到生态优美的安徽省石台县去开,到曾经有大批下放知青的石台县去开,我相信石台县会热忱的欢迎各地知青朋友们的到来。谢谢!</h3><h3><span style="text-align: right;"> 2009-3-8</span></h3></div> 编后语:王建国先生发来微信函,要求各届主办城市把泛长三角知青文化研究会的资料做成美篇,利用最新网络技术,回顾并展示十多年来砥砺前行的丰硕成果。<div><h3> 大疫当前,病毒肆虐,不准出门,安下心来,查找资料。</h3><h3> 我按照要求做了,但是技不如人,只能尽力而为。其中好多同仁非常有价值的发言稿我都没有放进来,太长啦,老啦,看不动啦。权当完成一次任务吧。请多指正!</h3><h3> 镇江知青感谢全国各地知青战友对我们的关注,我们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立足本地埋头苦干,我们虚心向所有的城市知青团队学习,把你们的亮点结合本地的特点为知青群体办点实事。</h3><h1> 这就是做这个美篇的指导思想。<b></b></h1><h3> 美篇制作:楚江 </h3><h3> 2020年2月12日</h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