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成都中医大附院求医记 时间:2020年02月12日 场景:琴台路、蜀都大道、中医大附院

鲍威

<h3> 我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忠实拥趸,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便于中医结缘了。记得是一九九三年三月,我到成都中医学院附院挂了感染科一位主任医生的号,这位大夫医术不错,但是就诊完毕的时候,让我在他那里买成品药,我是做旅游的,懂得很多道道,便谢绝了该医生的好意。看到主任旁有位大夫,面相和善,是一个副主任医师,便找这位大夫看病,他叫余新中。没想到,这一次看病,就长达了二十七年了。二0一五年九月底,莫名其妙的,肝脏重度损伤,余主任将我收住院,陈婧大夫是我的主治医生,治疗组领衔的是中医大教授、科主任扈晓宇主任医生(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在他们精心治疗下,我很快就痊愈了。由于有一种药改为了自费,陈婧大夫告诉我,我达到了办理特殊门诊的标准,于是,我提出了申请,医保办很快就通过了,我成了享受医保红利的门特病人了。 本来该 20200202这天看病,但这天是星期天,余新中主任不上门诊,我打算3号周一挂他的号,1月27号(大年初三)周一,一大早我上微信114挂号平台,准备预约余主任的就诊号,停诊!之后每天查看,全是停诊!余大夫已经退休,属于返聘上门诊的,所以相对要宽松、自由一些,凭他的医德医术,他完全可以去名医堂收取高价的诊疗费,可是他一直在门诊,接受17元的副主任医生的诊疗费,可能是他绝大多数人病人,都是像我一样的门特病人吧,他不忍丢下这些患者去挣高价诊疗费!余主任医德非常好,我自从与他结缘后,每年都会找他看病,春、秋换季之时,就是慢性疾病容易出问题的时候。以前能公费治疗,我经常冒用我妻、我大姐、我大姐夫之名看病(他们仨是一个公司的,那时还能享受公费医疗)余大夫常常开玩笑:“今天你又是那个人看病呢”。医疗改革后,全部自费医疗,余大夫每次会根据我的身体情况,除非特别需要,才给我配成品药,检查项目也是尽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有时我主动提出哪些项目想检查,他觉得不需要,也没让我多花钱,在当今社会,这样的医生太少太少! 2020年注定在中国历史上会留下深深印迹的一年!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我相信没有哪朝哪代会像这样,新春佳节,每个家庭关门闭户,人们像老鼠似的,全部躲在自己家里,躲避疫情、躲避瘟疫,躲避新型冠状病毒!随着抗疫的深入进行,随着人们认知的加深,人们的警惕性越来越高了,成都的每个小区,进出大门要测体温,凭出入证进出,人们除非必须上街,才会走上街头。 我一直关注余主任复诊的信息,减少服药次数,一日三次减成一日两次,慢慢我的药吃完了。鼓起勇气预约了两次陈婧副主任的号,但是怕去医院,怕被误伤,两次都取消了。听说很多医院将取消门诊,下决心冒险上医院去看病。预约了2020年2月12号上午陈婧副主任医生的号,今天一早就起床,八点不到就出门,步行前往医院。 医院管控很严,进大门之前就要测量体温,进到门诊大厅,还要测量一次,保洁大姐不停地用消毒拖布消毒,就诊患者都戴上了口罩。我拿出一次性的雨衣,穿在上身上,不是我装模着样,而是听闻了气溶胶也能传染新冠病毒,而医院又是高危场所,自我防备,对自己,对家人,对左右邻舍负责。人人自危呀,小区里一旦发现有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人,整个小区就要隔离起来。 陈婧大夫连护目镜也不戴,直接面对病人,就诊时一位医护人员进来,问她为什么不戴,她回答说:“带上一会就要起雾,看不清病人的状况”我看她连手套也不戴,而我进医院就戴上了一次性手套,她告诉我:“带上手套,莫办法准确的摸脉象”,她的回答,让我好感动,我们的大夫,在疫情非常严重,气溶胶密集的感染科,她们置自己的安全于不顾,为了患者,为了准确诊断!(写到这里,我忍不住流泪了) 愿疫情早日结束,愿人们早日走出家门,沐浴着这春日温暖的阳光里,愿社会恢复往日的模样,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我的祖国一定能战胜疫魔,取得抗疫战役的胜利! <br><br> 2020、02、12 鲍威写于看病后的家中</h3> <h3>全副武装在医院。才这样穿戴两个多小时,大汗淋漓,内衣都打湿了,眼镜上也是雾气,真心疼那些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不知她们每天要流好多汗水!</h3> <h3>很少自拍,又是单手操作,角度不好。差评!</h3> <h3>这张不错,赞一个!</h3> <h3>等着取中药的人。大家都很自觉,彼此隔得远远的。</h3> <h3>想给这位先生来一个特写,又怕挨骂。</h3> <h3>医院安保人员打招呼,一律不准拍照。</h3> <h3>空荡荡的,都怕进医院了。</h3> <h3>来了,赶紧拍了就躲起来。</h3> <h3>门诊大厅,一个护士经过,赶紧偷拍下来,目的是为了让我记住,在这个非常时期,还有很多医护人员在坚守着!</h3> <h3>往日喧嚷就诊看病的人群没有了。</h3> <h3>每个人都带上口罩,但是带一次性手套的太少。看见一个年轻女士,正准备直接用手按自助挂号机上的按键,我提醒她用纸垫上,没想到她竟然说“没得事,一下就好了”。但愿她及时洗手!</h3> <h3>我也在耐心的等着取药。这是取西药。</h3> <h3>中医大附院门口,进去需要测体温,进到门诊大厅,还需要测一次。我们医院的安全防护做得很好。</h3> <h3>认真的对每一个就医患者体温检测。</h3> <h3>保安也忠于值守。</h3> <h3>突然好心痛,看见她们在认真的工作,竟然还有那么些人不理解她们!</h3> <h3>发热病人专门的通道,但愿没有人走这个通道。</h3> <h3>敬礼,你们是最伟大的人,守护者人们的生命健康的安危,守护着城市的安宁。</h3> <h3>我用来做隔离用的一次性雨衣,怕有人捡起来再用,扔掉时我撕烂了,毕竟是在医院用过的。</h3> <h3>蜀都大道中医大附近,车辆好少。</h3> <h3>人行道上行人屈指可数。</h3> <h3>人们自觉呆在家,减少外出,减少感染新冠病毒的机会。</h3> <h3>琴台路,我在等红灯放行,快递小哥也守交通法规,没车也没人闯红灯。</h3> <h3>琴台故径,成都网红打卡地,也没人气了。</h3> <h3>来一个自拍。<br></h3> <h3>没把琴台故径拍出来,补拍一张。</h3> <h3>保险点,再来一张。</h3> <h3>门前冷落车马稀。</h3> <h3>昔日的长队没有了,一群群的人顶着寒风也要等着喊号的龙森园关门了。</h3> <h3>琴台路......</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