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的二月》

国旗飘飘

<p class="ql-block">策划制作: 国旗飘飘</p><p class="ql-block">文字整理: <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旗飘飘(段龙彪)</span></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收集于战友微信,感谢各位战友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二月,是我们参战老兵纪念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胜利的日子,也是我们每个参战老兵自豪而又伤感的日子。在这普通而又神圣的日子里,我们每一个参战老兵会不约而同,怀念起那年的二月,想起那场刻骨铭心、亲身经历的战争,大家都会通过微博、微信等不同的方式,相互问好,相互祝福,表达各自的情感和想法。大家都会在这个时候,想起那些和自己一起出征而不能归来的英烈,让我们一起为参加中越边境对越作战牺牲的战友们默哀、祈祷!</p> <p>  岁月轮回,时间的脚步又一次走进难以忘怀的二月,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之中,可是谁又想到2月17这一个普通的日子,大多数国人已经忘记,官方媒体已不再提起,但我们每到这个时刻都依然牵动参战老兵的心,融进老兵的情感,二月仿佛是一本笔记,它记下了参战老兵的每一个白天和黑夜,二月仿佛是一本像册,留住了参战老兵永远的怀念。</p> <p>  那是1979年2月17日,当日凌晨,在祖国南疆1300公里的边防线上,几十万将士集结在那里,埋伏在红河、南溪河岸边,埋伏在敌人的阵地前沿,等待着一声号令,隆隆的炮弹轰鸣声划过黎明前的黑暗,一场震惊世界的“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轰鸣的炮声是复仇的怒吼,战士们紧握手中的钢枪冲出掩体,抢渡过河,冲向敌阵,践行着保卫祖国的誓言,冲锋的脚步是战士们奉献给祖国的忠诚,血染的战旗是胜利的召唤,年轻的军人甘用热血铸起了南疆边关界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79年2月,对于每一位参战老兵来讲,那是一个用青春和热血谱写英雄的年代,那是一个令所有参战老兵难以忘怀的年代。那一年他们将青春热血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奉献在南疆边防,多少个热血战士将生命定格在那里,多少个风华正茂的战士将宝贵的肢体、器官遗留在那里,他们从一个身强体壮的正常人变成了残疾人,由此而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span></p> <h3>  <br></h3> <p class="ql-block">  越南是世界上最擅长游击战的国家。中国军人面对的是历经几十年抗法、抗美战争,真正“武装到牙齿”的越军。他们在道路上、阵地前沿布满各式各样的地雷。</p> <p class="ql-block">  越南经过南北战争,经验丰富,武器装备也比中国部队强,因为很多新式的武器,都是抗美援越时中国资助和苏联提供的。越军运用的战术都是抗美援越时中国训练的,游击战术运用得很精。</p> <p>  隐藏在山洞和战壕里的火力点,不时地向我军开火。</p> <p>  越军利用丛林作战,男女上阵,全民皆兵,狡猾残暴。</p> <p>  凶狠狡猾的女兵,隐藏在山洞里,偷袭我军。</p> <p>  看似善良的妇女,心中却隐藏着杀机。</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28天,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无数年轻的士兵把宝贵的生命、灿烂的青春留在南疆红土地里,在他们倒下的瞬间还仍然是那样勇敢顽强,在他们倒下的瞬间还设法把战斗任务托付给战友,在他们倒下的瞬间还牵挂着亲爹亲娘、妻子儿女,他们倒在了敌人的雷区里,倒在敌人的枪炮下,在敌人的阵地上,他们与敌人拼死一搏,用身体挡住了敌人的子弹,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为胜利流尽了鲜血……他们永远地离开了战友,永远离开了亲人,永远地离开了缤纷的人间,将绚丽的青春定格在18、19、20......岁。</p><p class="ql-block"> 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牺牲的烈士,政府按照战士500元、干部800元,给家属发放一次性抚恤金,这笔钱当时可以买几辆凤凰牌自行车、几块手表,在农村也就勉强能买一二头牛。</p> <p>  看着一个个战友倒下,抱着战友的尸体,伤心地痛哭,这就是生死战友情。</p> <p>  支前民兵,整装待发,运送弹药,战场救护,后运伤员,为战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p> <p>  参战民工不怕牺牲,不怕艰苦,冒着炮火,把受伤的战士一个个运送回国,运送到救护站,保重了战士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他们走了,还来不及看看自己的军功章,还来不及给深爱的姑娘写一封回信,给尊敬的爹、娘报一声平安,他们走了,走在灿烂的年华里,走在血染的青春里,他们用生命释怀了人生的豪壮,他们用热血诠释了保卫南疆的铮铮誓言。</p> <p>  虽然已经过去41年,回首往事,我们怎能忘记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怎能忘记那煅石成金的革命熔炉,怎能忘记在部队期间战友之间的朝夕相处、苦乐与共的朝朝暮暮!</p> <p class="ql-block">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廉颇老矣,犹记当时。尽管我们已经退役,我们依然珍视当兵的历史,二月十七日,只有我们这些中越战争参战幸存的老兵,才知道这一天的所深含的意义,即使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二月十七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我们可以大声的告诉你,这是我们参战的日子,我们参战老兵决不会忘记那流血的日日夜夜,那在战场上的二十八天,因为这是我们的荣幸,这是我们为之而骄傲的一天。因为有了二月十七日,我们才有了报效祖国,保卫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机会,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英勇奋战、血染沙场,为国、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奉献。</p> <p>  战争虽已远去,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这场战争是值得纪念的,也是不该遗忘的。让我们记住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永远长眠在祖国南疆的土地上,换来的是亲人日夜的思念和呼唤!让我们记住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尊严的一代军人,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p> <p>  军事理论家约米尼曾说,一个英明的政府,其一贯的宗旨应该是:提高军人的地位,培养全民的光荣感和英勇精神。愿我们的政府、社会和民众共同行动起来,致力于培育崇军尚武民族情结、敬畏国防事业和尊重军人地位的社会风尚,强军梦才有坚实基础,强国梦才有望实现!</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说 : "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是新时期振兴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站点和伟力之源,这些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当年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他们是值得崇尚和尊重的,无论是牺牲的烈士和活着的英雄们,他们是永远立于共和国精神高地的英雄,在此,向为国牺牲的烈士和参战老兵致敬!" 这是习近平主席给予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的烈士和幸存的英雄们的高度评价和肯定!</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41年已逝,弹指一挥间。当年龙腾虎跃的青年战士,如今巳是苍颜皓首,两鬓已斑。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拼搏过,我们奋斗过,我们奉献过!我们曾经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部队,奉献给了军营,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国防事业!我们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人民,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p> <h3>  河口南溪河,对岸越军阵地,当年抢渡过河,向越军阵地发起冲击。</h3>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南溪河水清清流动,想当年,越军为了封锁和阻止我军渡河,在河岸上布满了地雷,密集的炮火封锁河面,多少战士在河里流血牺牲,鲜血染红了河水。</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纪念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圣台,向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敬礼!祝祖国繁荣强胜!为祖国而献身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p> <h1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192, 0, 0);">  习近平主席说:“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b></h1><p class="ql-block"><br></p> <h3>  弹指一挥间,南疆的枪炮声已经停息了多年,中越之间的那场并不久远的战争,现已彻底烟消云散。然而,对于参加过这场战争的老兵们,青春不再,暮年来临。对于在这场战争中伤残了的官兵们,对于在这场战争中阵亡的烈士家属们来说,战争在他们身上和心上的烙印,是永远无法抹去的,在任何时候,想起来心里一样地都会疼痛。<br></h3> <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是新时期振兴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站点和伟力之源。这些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当年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他们是值得我们崇尚和尊重的;无论是牺牲的烈士还是活着的军人,他们是永远立于共和国精神高地的英雄。</p> <h3><span style="color: rgb(207, 72, 72);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1; background-color: rgb(208, 227, 12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时任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在烈士陵园祭拜对越作战中作战中牺牲的烈士。</span><br></h3> <h5><font color="#010101">  </font><b style=""><font color="#010101">歌唱家董文华到烈士陵园祭拜在对越作战中牺牲的烈士!</font></b><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08, 227, 123);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1;"><b style=""><font color="#010101"></font></b></span></h5><h3><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08, 227, 123);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1;"><font color="#ed2308"></font></span></h3> <p class="ql-block">  在河口水头烈士陵园,安葬着我连的三位烈士:杨再举、潘小根、陈付祥。其中杨再举、潘小根,是我班里的兵,是我把他们带出去的。2月18日在攻占1、2号高地时,我们班作为连队的尖刀班,他俩配属我为火力组,跟着我冲在连队的最前面,杨再举扛着轻机枪,潘小根扛着一箱子弹,紧跟在我后面,我们穿越了一道道障碍,避开了一棵棵地雷,当到达敌前沿阵地时,他俩绊到了两棵串联雷,转眼间轰轰两声巨响,俩人躺倒在血泊中,呼喊着“班长、班长,我俩被炸啦,救救我们吧”我听着他们的喊声,心里又心疼又着急,都已到达敌前沿阵地啦,他俩炸伤了,失去火力,我们还怎么进攻?我不忍心丢下他俩,乘着连队还没有到达,我先返回看看他们,给他们包扎一下。为了抢救他俩,我奋不顾身冲向他俩,不幸我也踩雷炸伤了,他俩不幸牺牲了,我幸运的活了下来,但我的一条腿炸断了,被抛弃在荒野的山坡,我的魂也丢失在那里,从此,让我过上了人不人、鬼不鬼的暗淡生活。今天来到这里,站在他们的墓前,脑海里浮现着他们熟悉的身影,多么老实的兵,多么忠诚的战士……</p><p class="ql-block"> 烈士杨再举,贵州省天柱县人,1977年1月入伍,35205部队73分队(九连二排五班突击班)战士(机枪手),共青团员,1979年2月18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攻打1、2高地中光荣牺牲,终年24岁,追记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我班烈士潘小根,贵州省从江县人,1977年1月入伍,35205部队73分队(九连二排五班突击班)战士(机枪手),共青团员,1979年2月18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攻打1、2高地中光荣牺牲,终年21岁,追记三等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连烈士陈付祥,贵州省黔西县沙坝镇人,1976年3月入伍,35205部队73分队(九连炮排11班)班长,中共党员,1979年2月18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攻打18号高地战斗中光荣牺牲,终年21岁,追记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班长李西元,到河口水头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岩龙烈士【战斗英雄】,云南省景洪市勐龙镇曼景烈村曼亥人,傣族,1978年3月入伍,35205部队65分队-5连2排4班战士,中共党员,1979年2月21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班菲地区战斗中与连队失去联系,孤身一人机制灵活利用地形地物与敌军周旋4个多小时,毙敌20余名,伤敌20余名,牵制了敌军的行动为战斗胜利做出了贡献。2月25日在朗多地区搜索残敌战斗中光荣牺牲,终年19岁,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我的老班长李西元,到河口水头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谢中华战友。</p> <p class="ql-block">   赵忠林烈士 贵州省贵阳市人,35205部队72分队-8连2排6班班长,中共党员,1979年2月22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班菲地区61号高地北侧无名高地战斗中,冲锋在前,跃入敌堑壕消灭3名敌人,身负三处重伤,以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骑在一名敌人脖子上进行殊死搏斗,直至战友赶来消灭敌人,赵忠林身负重伤后仍然坚持战斗终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终年23岁,追记一等功,昆明军区授予“钢铁战士”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十多年过去了,烈士陵园里的很多墓穴落泄、变形,政府为他们重修墓碑,美化了陵园环境,现在的烈士墓碑换然一新。为战友们到烈士陵园祭奠战友提供了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  硝烟烽火尽,南疆一片宁。青山依旧在,座座坟莹存。身躯化忠骨,英名碑上刻。履军人职责,昂首赴战场。血染战旗红,血肉筑长城。生死同命运,铭记战友情。</p> <p class="ql-block">  洱源藉战友陆义昌。</p> <p class="ql-block">  2007年3月,我在洱源部分参战老兵的陪同下,到河口水头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战友。</p> <p> 作者:段龙彪,1958年生于大理市上关镇寺登村。1976年7月洱源二中高8班毕业。1976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35205部队73分队。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荣立三等功二次,战斗中负伤致残,评定为四级伤残。1980年安置回洱源县财政局工作,1988年云南省委党校函授大学毕业。40多年来,身残志坚,自强自立,努力工作,2018年光荣退休。热爱生活,爱好文学、摄影、写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