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原创)

郭向阳

<p>   (2016年3月父亲在旗医院住院)</p><p><br></p><p>春去春又来,转眼又到清明节了,一年又一年,父亲离我们而去四年了。2016年4月13日(农历三月初七)下午2点50分,父亲走完了他的88个人生春秋路,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走了,让儿体会到了亲情割舍、骨肉分离的痛苦,感受到了失去父亲的孤单,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与回忆……</p><p><br></p><p>父亲郭培荣,1929年10月14日(农历九月十二)出生于山西省广灵县海子村神树沟自然村,小时候我听奶奶刘珍说,父亲从小命苦,十六岁的时候,村子里闹瘟疫,整个村子死了好多人,爷爷郭雄、还有我的其他几位亲人也未能幸免,爷爷不幸离世,撇下了孤儿寡母,衣食无着,孤苦无依,可想当时给奶奶、和父亲的打击有多大,她们所承受的压力常人难以想像,刚强的奶奶从此扛起了一个家庭的全部重担,为了孩子们活命,奶奶决定和我二爷爷郭蝉带着孩子,逃离疫区,从山西省广灵县神树沟村出口外谋生。</p> <p class="ql-block">  ( 奶奶刘珍1985年2月5日去世,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奶奶和父亲、二叔、三叔赤手空拳,背井离乡出口外,落脚三岔口乡西土坑村,给人伴种土地,结果是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到头来粮食也所剩无几,日子过得还是十分艰辛。更令人悲痈的是,在三岔口西土坑村,二叔上午还好好的出去拾粪,中午回来突发疾病不治身亡,时年十二、三岁;二爷爷的儿子和二叔同岁,白天出去放羊,大中午又被狼活活咬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父亲和奶奶领着三叔郭培华又从西土坑来到三岔口沙帽营村,孤儿寡母,一家三口,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热心善良的蒙古族阿其文夫妇腾出自家的房子让奶奶一家人临时住下,这一住就是二年多时间,阿其文一家对奶奶、父亲和三叔一家人的生活和生产,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扶持,使得奶奶和父亲在口外最最困难的时候度过了难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2016年4月13日去世 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岔口沙帽营村早在一百多年前,该地是蒙古族牧場,最早来放牧的蒙古族叫武沙帽,因此得名沙帽营。沙帽营村背靠着山,门前有一条水渠,对面南山脚下是一条河,两股水一个沿着山弯、一个顺着河道,由西向东缓缓流去,经过王家村、安家村、油葫芦湾,汇入集宁霸王河,注入黄旗海。沙帽营村依山傍水,村里居住的多数为汉族,还有四户蒙古族,阿其文便是其中的一户。</p><p class="ql-block">父亲从小由于家庭困难,生活拮据,一直没有正规入学读书,来到沙帽营村以后,父亲每当农闲的时候,就追着阿其文放羊、放牛,这位蒙古族大伯看见父亲聪明、好学,记性又好,就特别喜欢父亲,在山坡上,在石头上教父亲认字、写字,给父亲讲故事,把家里的书拿出来让父亲拿回家看,每天还要考父亲背写生字,天长日久,父亲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日后参加工作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父亲和奶奶来到沙帽营,自己刨石头,自己脱土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1950年盖起了属于自己的两间土坯房。1951年父亲和母亲曹风英成亲结婚,母亲是邻村新胜湾人。</p> <p> (1997年2月父亲、母亲在家中)</p><p><br></p><p>父亲1952年7月在集宁县三岔口沙帽营行政村任民兵大队长。1952年8月至1952年12月,在绥远省团校学习。1953年1月至1953年9月,任正黄旗团委干事。1953年10月至1954年8月,任陶林县(1954年3月改称察右中旗)团委组织部副部长。1954年9月至1956年8月,任集宁县团委部长、副书记。1956年8月至1958年2月,任集宁县(市)大土城乡党总支书记。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任集宁市三岔口乡(公社)党委书记。1959年2月至1962年4月,先后任集宁市希拉居勒格公社副社长、社长。1962年5月至1965年10月,任集宁市平地泉公社(1964年10月划归察右前旗管辖)秘书。1965年11月至1968年8月,任平地泉供销社党支部书记。1968年9月至1969年9月,任察右前旗贸易公司负责人。1969年10月至1970年9月,任察右前旗生建部农牧组副组长。1970年10月至1972年8月,任察右前旗黄茂营公社党委副书记。1972年9月至1975年11月,任察右前旗土贵乌拉公社党委副书记。1975年12月至1978年7月,任察右前旗腐肥厂党支部书记。1978牟8月至1983年12月,任察右前旗建筑工程公司党支部书记、城市基本建设管理局副局长。1983年12月退休。</p> <p> (1990年2月全家合影留念)</p><p><br></p><p>父亲一生养育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加上奶奶我们祖孙三代全家八口人,1969年8月我们家从三岔口沙帽营搬到官村,父亲一个人工作上班,柴米油盐,还要供我们上学读书,父亲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我们一个个抚养大,为了我们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为了儿女们成家立业,父亲吃了多少苦,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罪,父亲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可儿女们都铭记在心。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岁月不饶人,父亲却一天比一天老了。</p><p><br></p><p>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2016年4月13日父亲走了,在离开我们这四年的时间里,每当我想起父亲,您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您抽烟的姿势,您喝酒的动作我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特别是您饱含深情、久久凝望着我们的那个眼神永久定格在了我的心中,每当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我懊悔、我自责、我愧疚,我内心有说不出的酸楚,总觉得这辈子我对您有太多的亏欠……</p> <p><br></p><p>(1990年父母亲和外孙女、孙儿、孙女)</p><p><br></p><p>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1983年12月退休,三十几年的时间,就没有出过一次远门,还忙着打工、干活,和母亲一起,帮助儿女们抚养孙儿孙女,为儿女们日夜操劳,父亲一生没有一次旅游的经历。2008年春节快要到了,您的孙子在北京有了自己第一套住房,我说带着父母亲去北京我们祖孙三代过一个春节,这时候父亲已经八十岁的人了,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腊月二十九,我开车拉上父母亲从土贵乌拉出发,到北京丰台区名都家苑小区,经过五、六个小时的长途颠簸,父亲腰酸腿困,到家后明显感觉到有点累了,我们简单吃过晚饭后,就早早让父亲上床休息了。第二天父亲的腰痛病更利害了,大年三十这一天,我们都劝父亲去医院看看,老人家死活不肯,他说是昨天晚上睡床不习惯,过两天就好了,我和儿子又是买药,又是给贴膏药,经过几天的折腾,父亲的腰痛虽然好了许多,但是老人家的体力还是不行,行走也很不方便,这样我们祖孙三代逛北京,去天安门广埸照像留个影的计划也就泡汤了。这些年来,我一直很后悔,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在父亲体力好、腿脚利索的时候,当儿子的怎不能带着父母亲出去走一走,哪怕是三天两天,哪怕是一座城市或者一个景点。</p> <p>  (2008年5月孙儿和爷爷、奶奶)</p><p><br></p><p>父亲,就是这一年我们祖孙三代在北京度过了2008年春节,也是这一年,您最最疼爱的孙儿在五月份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庆典,当时我看出来了,您无比喜悦高兴,也是这一年的冬天,我们和往年一样,每到周末休息天,和弟弟、两个妹妹们必去父母亲家吃饭,当年姐姐和姐夫还在山东日照,我们每去一次,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看见父亲走路摇摇晃晃,不失闲的为儿女们忙前忙后,怕我们住楼房回了平房不习惯,受冷冻,一会儿往锅炉里添煤,一会儿搜灰,人老了干活不利索了,弄得脸上、手上都是煤黑和灰沫,父亲忙活了大半天,家还是冰冷冰冷的,母亲说这还是知道你们今天要回来,才不住劲的烧锅炉了,平时就我们俩一早一晚烧一烧,剩下的时间锅炉全闷得了。</p><p>父亲倾毕生心血把我们一个个抚养长大成人,儿女们受父辈影响和父亲的言传身教,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善良朴实,勤奋努力,都有一份稳定不错的工作,成家之后不论是媳妇还是女婿,个个都是好样的,加起来我们兄弟姐妹十个人,不是单位领导就是单位骨干,家家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儿女们有的早就住上了楼房,有的还没住进楼房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楼房,唯有八十多岁的父亲和七十多岁的母亲,一辈子为儿女们吃尽了苦头,本来早就该享清福的时候了,可是到现在还住在平房里,父亲每天掏灰、撮碳、筛料碳,受罪挨冷冻,特别是父亲每到冬天那双粗糙干裂的手,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很自责,我扪心自问,为什么父母亲就不能住楼房?想着想着泪水模糊了视线。</p> <p> (2006年10月中秋节大团圆) </p><p><br></p><p>之前我就不止一次、两次动员父亲搬楼房住哇,可倔强的父亲始终摇头,编造了好多理由说住楼房不如住平房好,当儿子的实在也就信以为真了,单纯的儿子没有读出父亲的难处,那时候您的身板还硬朗着了,儿女们也就顺从父母亲了。这一年我实在不忍心再看下去了,又和父亲商量住楼房的事情,父亲总是默默的不作声,一个劲的抽烟,我真有点憋不住了,我说父亲楼房我买,装修钱我花,您和我妈去住就行啦,等百年之后楼房还是我的,说不定那时候楼房还能涨价升值了,我问父亲这样行不行,父亲久久地看着我,又使劲吸了一口烟,一会儿嘿嘿的笑了,说这样行。很快我们就在万荣花园给老人选好了一套楼房,一楼九十七平米,有地下小房,经过简单装修后,于2009年春节前父母亲搬进了楼房。 </p> <p> (2005年外孙女十二岁生日庆典)</p><p><br></p><p>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父亲住进了万荣花园小区,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亲,第二年我和两个妹妹也都先后搬进了万荣花园小区,尤其是我和父母亲的楼房都是一楼,並且墙挨着墙,父亲在家咳嗽或者高声说话,我在家都能听得见。姐姐随女儿去呼市买楼房了,弟弟在前旗另一个小区居住,平时我们和两个妹妹大部份时间都在和父母亲一起吃饭,仍然延续着以往我们家大家庭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装修楼房的时候,我就专门让泥匠垒了锅台,又新买了铁锅,省得父母亲担心住进楼房以后怕锅灶小,儿女们都回去了人多吃不开饭,到了礼拜休息天,我弟弟他们没事一家子也都过来了,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儿孙满堂,其乐融融,小区的邻居们也都十分羡慕我们相亲相爱一家人。</p><p>我也很怀念过去的那段时光,没事了整两个小菜和父亲喝两盅,平时我和父亲交流很少,唯有喝酒的时候,爷俩就都打开了话匣子,谈古论今,谈家事,谈国事,一边喝酒,一边告诉,这也是我们父子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p> <p>   (2015年春节曾孙女和太太、太爷)</p><p><br></p><p>父亲年事已高,虽腿脚还算利索,但心肺功能不太好,每次父亲住医院,大夫总要嘱咐回家后少运动,多静养,可是父亲在家呆的时间长了,就感到孤独和寂寞,总是憋不住,隔些日子就想出去走一走,儿女们总是限制阻拦,有时候父亲就背着我们偷偷出去,如果连着出去走几趟,父亲的身体就马上吃不消,会明显表现出疲劳状态,气色很不好看又没精神。过些日子稍稍休养的好了一点,父亲又是这样,好了伤疤忘了痛,我们都责怪父亲不听话,特别是到了冬春季节,父亲年岁大了,体质不太好,抵抗力又弱,出去活动的时间长了很容易感冒,父亲像个顽皮的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p> <p><br></p><p>四年过去了,只要我想起父亲,我的内心就愧疚不已,眼泪就止不住地直往下流。我在父亲还能出去走动的时候,没有陪您出去好好走一走,散散步;我在父亲走向衰老的时光里,有时候对您没耐心,发脾气;我在父亲风烛残年的日子里,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您,经常和您唠唠家常,说说活;我在父亲病重卧床不起的时候,更没有像两个妹妹那样日复一日服侍您;这一切都成为儿子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和心头挥之不去的隐痛。</p><p>养子方知父母恩,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父亲,如果有来生,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把今生所欠下的,下辈子全部补上,以报父亲对儿子的养育之恩,也让我们再续父子情缘。</p> <p><br></p><p> (1997年母亲和外孙女 孙儿 孙女 ) </p><p><br></p><p>父亲您所牵挂的,母亲现在一切都好,父亲走了没有多长时间,我们遵照您的吩咐就给母亲请了保姆,做饭打扫卫生。前年冬天您的大外孙女给儿子圆十二岁生日,我们接着母亲,还有婶婶和润平一起去呼和浩特参加庆典,之后我们留住母亲和婶婶在呼市我姐家和我家住了好长一段时间,今年冬天我们又把母亲接来呼市住了一个月。您孙儿去年又去上海工作了,也是一家外企公司,还是公司任高管,年薪早已超过了百万,去年他又考取了清华大学在职研究生,每个星期北京~上海飞来飞去,工作很忙,学习也很累。您的孙女在呼市也结婚成家了,俩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女婿稳重诚实,上进心很强,人品和相貌都很好。您的大外孙女日子过得很丰盈,儿女双全,今年又要搬家住别墅了。您的二外孙女现在一边上班,一边温习,不满足现在的工作,今年还要考取更好的岗位,我们都相信她一定能。成天戏逗您,给您掏耳朵、剪指甲的小外孙女也一下子长大了,去年她添宝宝了,是个男孩,叫个嘟嘟很可爱。父亲,我们这边都好,您放心,您也要保重啊,我们永远、永远怀念您!</p> <p><br></p><p>(2019年4月13日纪念父亲去世三周年全体合影)</p><p><br></p><p>后记:已亥末,庚子春,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赋闲在家,拙笔成文“怀念我的父亲”,略表孝心。</p> <h3><br>作者简介: 郭向阳 出生于1958年1月,1975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乡党委书记、民政局长、旗政府办公室主任,后任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处级,2018年2月退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