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一)

无花果

<h3>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大致分布在开篇,中间和结尾等三个位置,当然有时题目也可以是景物描写,比如《公园里的星期天》。今天我就小说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谈谈如何答题。</h3><h3><br></h3><h3>先看一段描写, " 雪残了,烂絮一样这处那处地摊着。天不清爽,没云也没太阳。老萧烦这片又浑又脏的天,路边的死草全黑了。树全精瘦,这里的土地把它们也饿着。”(《除夕.甲鱼》)这段自然景物的描写就落在小说的第二段,第一段叙写“反革命"作家老萧被妻子支出门办年货,这景色就是老萧走在路上所见。景色的本身传递着萧条、贫瘠、毫无生机,那么这段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h3><h3><br></h3><h3>首先为主要人物提供了生活的场景,也可以说为主人公设置了一个活动的背景。老萧就是"被贬到这麻雀都不搭巢的地方",老萧的生活环境偏僻,山穷水恶。我们常说环境会改变人的命运,老萧在这种环境下他的命运会怎么样。小说开篇出现一段如此灰暗的景物,除了渲染凄清悲凉的气氛,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外,还暗示了主人公悲惨的生活与命运。</h3><h3><br></h3><h3>"日本人开进邾镇的那天,是个冬天里少有的好天气,太阳光温暖地洒在邾镇的大街上,也洒在大街两旁看景致的邾镇人身上。邾镇人棉袄里的虱子似乎也温顺起来,这让人的脸上越发安静。”(《一面墙的记忆》)这段描写直接出现在小说的开篇,那么我们从这段景物描写获得的信息:第一背景,日本人入侵邾镇;第二季节,一个有太阳的冬日;第三邾镇人,温顺安静。从内容的角度来分析,此段描写表现出邾镇人在日军入侵时的安静与麻木;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为下文主人公邬先生的出场作了铺垫,也让民众的麻木和邬先生面对日军的从容自若形成对比,表现了邬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h3><h3><br></h3><h3>“惊蛰过后很长一段日子,尽管节令也已经又越过了春分。但连绵的黄土高原依然是冬天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面貌,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凉。只是夜晚的时间倒明显地缩短了。</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一直到了4月初,清明节的前一天,突然刮起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黄风。风刮得天昏地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甚至大白天都要在房子里点亮灯。根据往常的经验,这场黄风是天气变暖的先兆。"这两段描写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三章的开篇。这些景色的描写似乎暗示了主人公孙少平初入校时,因家境贫寒而自卑的灰暗的心情,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景物都充满浓郁的黄土气息,"连绵的黄土高原″,"草木枯黑,一片荒凉","铺天盖地的大黄风"等尽显西北地区的地域特征和地域风貌,所以景物描写有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我们在答题时不能忽略这点。</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综上所述,我们对小说开篇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h3><h3>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时令、节气,表现地域风貌、风土人情及环境本身的特点。</h3><h3>二,奠定基调,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h3><h3>三,为人物提供生活的背景或是活动的场地,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复杂的性格,暗示人物的命运。</h3><h3>四,从结构上,可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也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h3><h3 style="text-align: left;">我们在答题时要真正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不要套作,不要死搬硬套,切中要点,才能拿到高分。</h3><p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程美云作于2020年2月11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