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松口古镇

飞上天

<h1><b>  有1200年历史的松口古镇,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的东北部。松口镇目前约有7万多人,而旅居海外侨胞约有8万多人,所以被称为华侨之乡。</b></h1> <h1><b>  </b></h1> <h1><b>  在历史上,这儿是一个商业、贸易繁荣地方,属商贸重镇。</b></h1> <h1><b>  宋朝未年,大量的福建汉人为了躲避战争,来到松口。</b></h1> <h1><b>  梅江、松源河两岸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利于农业生产。迁移的客家人,很快适应环境,并在这儿安居、乐业、繁衍、生息。</b></h1> <h1><b>  明未清初,由于松口人多地少,客家人纷纷迁移外地生活。其中一部分人外出南洋诸岛。</b></h1> <h1><b>  松口港地处闽、赣、粤的交汇处,也称为火船码头。它上连梅城,下接潮汕地区,是华侨往返南洋的必由之路。</b></h1> <h1><b>  昔日的"火船"。那时柴油发动机起动时,是冒烟的,所以称为火船。其码头就被称为火船码头。</b></h1> <h1><b>  火船码头是松口沿河29个码头中,人流量最大、最繁忙的码头。因此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热闹的地方,有"小香港"之称。</b></h1> <h1><b>  码头上的这组雕塑,讲的是一位妇人带着孩子,含泪送别丈夫出洋谋生情㬌。</b></h1> <h1><b>  据导游介绍:火船码头在最繁华时,每天有300条船停泊。6000多个人,从这里进出。</b></h1> <h1><b>  松口镇水利交通发达,陆路交通也发达。故潮汕地区的海货经松口向潮汕地区、南洋等地扩散。而从松口运大米、煤炭等物质运往潮汕地区。</b></h1> <h1><b>  这是民国时期"花露精香皂"和"哈德门香烟"广告。</b></h1> <h1><b>  昔日的松口港务所大楼,曾经是繁忙的港务工作,需要大量人员来管理。由于时代在发展,铁路、高速公路开通,船运不断萎缩,港务所也成了,百度也没有记载的遗址。</b></h1> <h1><b>  码头对面的松江大酒店,是那个年代里、很多华侨住过的地方,相当于以前客栈。现在成为文史愽物馆,据资料介绍,里面的东西都是古色古香,充满历史气息和浓郁的时代色彩。</b></h1> <h1><b>  1924年5月,黄浦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蒋介石,由汕头乘船至梅县县城,经过松口时,曾下塌松江旅社。</b></h1><h1><b>&nbsp;&nbsp;&nbsp;&nbsp;&nbsp;1926年6月,邓颖超在松口公学,发表演讲,宣传北伐,也下榻松江旅社。</b></h1><h1><b>&nbsp;&nbsp;&nbsp;&nbsp;&nbsp;1926年9月,东路北伐军军长何应钦,率部与北洋军阀刘俊部队,在松口激战七天,松口旅社是当时的,东路北伐军司令部。</b></h1><p><br></p> <h1><b>  松花大洒店在繁荣路55~57号,2017年11月28日,经梅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b></h1> <h1><b>  由于关门整修,未能参观。</b></h1> <h1><b>  我们来到移民广场。</b></h1> <h1><b>  2013年10月1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松口镇设立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b></h1> <h1><b>  移民纪念广场由中国移民纪念碑、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组成。由官方成员、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团、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学者200多人参加落成仪式。</b></h1> <h1><b>  纪念碑主题名为《家园》,以榕树造型托起地球,上面有七个展翅的和平鸽,代表七大洋。</b></h1> <h1><b>  古镇的天空是那样的蔚蓝,放眼望去,遍地绿荫。</b></h1> <h1><b>  周边,满目青翠,各种色彩的花,竞相开放在碧野之中。</b></h1> <h1><b>  站在江边,吹着微凉的江风,着着梅江两岸景色,听着悠悠的梅江流水声。</b></h1> <h1><b>  梅江风景秀丽,其表现形式是湖水、森林、山岭。百里江水碧波荡漾,这里的水是这样的安静、山是这样的奇丽、森林是这样的茂盛。</b></h1> <h1><b>  我们面带微笑,留影记念着梅江的山水画卷。</b></h1> <h1><b>  岭南地区的朱槿花,四季常开,从春到夏至秋、冬,花开花落,此起彼伏。</b></h1> <h1><b>  她迎着春风、冒着暴雨、顶着炎热、吐露芬芳。</b></h1> <h1><b>  三角梅,深圳的市花。我喜爱三角梅,因为无论在平原洼谷、丘陵山区、还是繁华都市,随处都可见到它的身影。那一朵朵鲜花,在田野上展放鲜红的花朵。</b></h1> <h1><b>  我们来到松口镇"中山公园",在国内很少有镇一级公园。公园绿地面积约有十万二千平方米,里面有孙中山雕像、逸仙广场、友好亭、敬贤亭……。</b></h1> <h1><b>  1986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在公园入口处,建造了孙中山先生汉白玉胸像。</b></h1> <h1><b>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18亲临松口同盟会 ,于1933年兴建中山公园,宋庆齢曾三次莅临敬贤亭。</b></h1> <h1><b>洛阳桥,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抗日烈士李霭,在园内的湖面上造了一座"洛阳桥",全长83米。</b></h1> <h1><b>  李蔼是清未,慈善家李九香之孙。南洋巨商,李均山的长子。1928年考入广州光华医科大学,1931年弃医从戎。</b></h1><h1><b> </b></h1> <h1>  <b>转学进入广州十一军,军官教导队,毕业后,加入十九路军,任连长,参谋副宫。在"一.二八"事变,李蔼在闸北参加对日作战。1937年,李蔼任十五集团军中校团副。同年10月25日,在上海南翔的洛阳桥、平马弄,率部与日军激战而殉国,年仅30岁。</b><br></h1><h1><br></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b>&nbsp; &nbsp; &nbsp;1938年,噩耗传到松口。地方各界人士在松口公园,以李蔼牺牲的地方命名,建造"洛阳桥"。</b></span></h1> <h1><b>  我们来到"密庵亭",1940年,松口镇为景慕梁密庵翊赞革命之功、创办教育之功德,在院内建造纪念辛亥革命功臣"密庵亭"。</b></h1><h1><b> 当年,为推翻满清政府,孙中山到南洋各地宣传革命,松口人士梁密庵积极响应。捐赠的革命经费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四十。广州黄花岗起义,缺少武器、弾药,他一下子取出家庭所有积蓄,计十多万银元。</b></h1><h1><b> 1941年梁密庵因病逝世,时年61周岁。</b></h1> <h1><b>&nbsp; &nbsp; &nbsp;密庵亭呈六角形,黄色的外墙,金黄色的琉璃瓦,银灰色的大理石栏杆。进入拱形正门,墙面上有梁密庵先生的遗像,以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亲笔签的"旌义状"。</b></h1> <h1><b>  旌义文内容为:"梁密庵于中华民国开国之初,踊跃输将,军储赖济,特给予旌义状,奕代后民,永多厥义。此旌。临时大总统孙文。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初一日。"</b></h1> <h1><b>  密庵亭呈六角形,黄色的外墙,金黄色的琉璃瓦,银灰色的大理石栏杆。</b></h1><h1><b> 时任国民政府总裁蒋中正先生题词:"典型犹在"。</b></h1><h1><b> 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词:"志事同钦"。</b></h1> <h1><b>  </b></h1> <h1><b>  时任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题词:"基宇宏邈"。</b></h1> <h1><b>  </b></h1> <h1><b>  时任国民政府战地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长陈立夫先生题词:"风高弦卜"。</b></h1> <h1><b>  </b></h1> <h1><b>  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先生题词:"高义千云"。</b></h1> <h1><b>  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词:"忠贞报国"。</b></h1> <h1><b>  梁密庵一生的介绍。</b></h1> <h1><b>  新建的中山戏台。</b></h1> <h1><b>  百年的大树,两根主枝干,一根向上,枝繁叶茂。另一根在10度方向发展,同样枝繁叶茂。</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