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学”而教,为“真教”而读一一莒南三小云伴读行动

莒南三小 三年级

<h3>吹面不寒杨柳风。鼠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校长,举国上下勠力同心与新型冠状病毒对抗,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我们一线教师却收获了一个大大的礼包一一半书房大学在“云伴读”平台上免费共读,让我们近距离聆听教育专家们的心声,岂不美哉!你瞧,李校长一下通知,老师们千呼百应,学习热情高涨!</h3><h3> </h3> <h3>赶紧上网搜索:<br></h3><h3>冯卫东,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新教育实验”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并完成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各一项。成果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两次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代表作《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曾获评中国教育报年度“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书”,入选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h3> <h3>当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从假教、假学走向真教、真学,让学习真正发生。今天的这堂课非常接地气。</h3> <h3>20年一线教学经验,15年专业研究经历,35年教育智慧积淀,成就18条“改课”建议,助力教师真正上出好课,让学习真正发生。</h3> <h3>此书在全国反响很大。</h3> <h3>《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分为上、中、下三篇。书中从厘清核心概念到对“假学”课堂的精准解构,再到对“真学”课堂的智慧建构,内容充实、新颖,形式严谨、整饬。</h3> <h3>从此书中受启发</h3> <h3>由“重教”转向“重学”</h3> <h3>第一部分最初的“三个理念”</h3><h3>之一,“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h3><h3>之二,“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统筹兼顾中发生;</h3><h3>之三,“真学”,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的“获得”来衡量。</h3> <h3>而后来写成书,这一部分的“三个理念”依次是<br></h3><h3>之一,“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h3><h3>之二,“真学”,在质量与效率的统筹兼顾中发生;</h3><h3>之三,“真学”,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的“获得”来衡量。</h3> <h3>见证从“渐变”到“剧变”</h3> <h3>这本书预设的价值定位:一本关于课堂或教学问题的通识性读本。</h3><h3>由思绪走向思维。</h3><h3><br></h3> <h3>践行从一个报告到一本书,在持续不断的“量变”过程中会发生“质变”。</h3> <h3>六个追问</h3><h3>追问一:带得走的错教有存在合理性吗?</h3><h3>追问二:多多就能益善吗?</h3><h3>追问三: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h3><h3>追问四:立竿见影能有续航力吗?</h3><h3>追问五:行云流水能打开思维的通道吗?</h3><h3>追问六:圆满真是一种教学功德吗?</h3> <h3>六个追问是从反面说的建议,九个问题的建议是对前面“追问”的正面回应和回答。</h3> <h3>三足鼎立</h3> <h3>三者之间是有内在关联的。</h3> <h3>用心玩味“金句”,你会觉得回味无穷。</h3> <h3>儿童立场 ,回归“童我”</h3> <h3>好教师善于做“智慧型的麻烦制造者”;用和谐的“暖场效应”垫高课堂的“非智力起点”。</h3> <h3>适当“究错”,有机“救错”。</h3> <h3>这本书对读者的启示。</h3><h3>冯卫东语录:幸福是苦出来的。</h3> <h3>抓紧稍纵即逝的课堂细节。</h3> <h3>“课堂等待”,在减法中做乘法,在“有所不为”中“有所为”。</h3> <h3>紧抓“现象”不放,生成微型课题。洞穿一类问题,建构化解策略。</h3> <h3>用专著写作“逆向设计”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h3> <h3>读者对本书的评论!</h3> <h3>跟着一群有教育情怀的大师们行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孩子们幸福人生的航标,朝着明亮那方,砥砺奋进……</h3>

真学

追问

课堂

教育

江苏省

本书

教师

教学

真教

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