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致2020鼠年特别的春节

湘云烟

<h3>  2020年春节,不同于往年,从2019年12 月起,武汉发现几例新型肺炎,到2020年1月,疫情迅速蔓延全市,甚至波及全国,为了控制病毒进一步蔓延,1月25日是全国人民喜庆的日子――春节,可中央下令武汉在腊月二十七就开始封城,全国人民尤其是武汉人民度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春节。特致“诗”四首:</h3> <h3> (一)城 殇</h3><h3> 鼠年不利疫无情,</h3><h3> 英雄城市染肺瘟。</h3><h3> 条条道路通有阻,</h3><h3> 家家店铺空无人。</h3><h3> 户户抢购备灾荒,</h3><h3> 个个宅居闭大门。</h3><h3> 病毒处处难防范,</h3><h3> 黎明百姓已慌神。</h3><h3><br></h3><h3><br></h3><h3> </h3> <h3>  这个鬼东西,显微镜下看起来很漂亮,如王妃的皇冠,它就是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传染性极强,一旦感染,咳嗽,腹泻、发燒,双肺变白,呼吸困难,严重者会致死亡。</h3> <h3>  此时,平时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热闹市区,变得异常冷清。</h3> <h3>  湖南长沙靖港古镇不见人头攒动,已无昔日的繁华。</h3> <h3>  车辆云集,但交通管制,省内班车铁路不再运营,1月23日,武汉封城。</h3> <h3>  为了不染上新冠状肺炎给国家添乱,居民响应号召,自行居家隔离。</h3> <h3> 春天气息渐浓,艳阳高照,偶尔公园漫步当做暂且的“放风”,戴着口罩,提心吊胆。</h3> <h3> (二)膜 拜</h3><h3> 病毒蔓延似席卷,</h3><h3> 专家院士齐赴汉。</h3><h3> 特别预警李文亮,</h3><h3> 紧急上报张继先。</h3><h3> 居室隔离赞南山,</h3><h3> 封城切断颂兰娟</h3><h3> 政府担当勇决策,</h3><h3> 群英荟萃克时艰。</h3><h3> </h3> <h3>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年84岁,曾是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在如今新冠状病毒肺炎蔓延之际,千家万户团圆尽享天伦之时,他挺身而出抵达武汉。看到武汉的情形,他落泪了,指出此病人传人。提出了“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方案,切断病源,让疫情得以控制。</h3><h3> 钟老,您是国家的栋梁,民众的曙光,我们都会加油的!</h3> <h3>  李兰娟,中国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感染病学家,73岁,非典时期为国做出贡献的人物,是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人,她说再不封城,国家就危险了。春节期间,她和她的团队出征武汉,每天只睡3个小时,推出“四抗二平衡”救治法,效果显著,还研究出了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的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苇两种新药。</h3> <h3>  陈薇54岁,中国首席生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与毒共舞的女将军。她和她的团队研制出了新型干扰素,成为首个阻止非典的药物,她还牵头研制重组埃博拉疫苗,突破了世界性难题,让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疫苗走出国门。</h3><h3> 大年初二,她和她的团队进驻武汉,夜以继日工作,大大缩短了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h3> <h3>  张继先,54岁,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与重症学主任,她最早发现这场疫情的苗头,并和医院一起上报。面对这次疫情,她说“病人太多,我们的医护人员太苦了”,“我把我一生的眼泪流光了”。</h3> <h3>  李文亮,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34岁。热爱本职工作,他说“病人虐我千百遍,我待病人如初恋”,他最早发出了疫情讯号,成了疫情的“吹哨人”。</h3> <h3> (三)感 叹</h3><h3> 与子同袍共忧患,</h3><h3> 勇士逆行战武汉。</h3><h3> 雷神火神齐速建,</h3><h3> 陆军空军急驰援。</h3><h3> 硬核专家制方案,</h3><h3> 精英医护救危难。</h3><h3> 甘为苍生洒热血,</h3><h3> 何必硝烟马革还!</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一头飘逸的长发,一张俊美的脸庞,为了避免感染和穿防护服的方便,毅然剃成光头。</h3> <h3>上前线女医护人员,全都剪掉了心爱的秀发。她们说,命都交给国家了,还要长发干什么。</h3> <h3>  男医生,都剃成了光头。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说“爸爸去打怪兽,这个怪兽名字叫病毒”。</h3> <h3>  出征之时,夫妻紧拥,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h3> <h3>  疫情战场上,一个瘦弱的小护士吃力地背着装有医疗设备的大纸箱前行。父母心头的宝啊,你背负的是天使逆行的医者仁心,是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h3> <h3>  医务人员救治年老患者,鼓励他鼓足勇气战胜病魔。</h3> <h3>  紧急救治危重病人,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h3> <h3>  脱去防护服,花容月貌已是伤痕累累。但,这是世上最美的容颜。</h3> <h3>  带着纸尿裤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连续工作,常常大汗淋漓、水雾升腾。</h3> <h3>  解放军医院驰援武汉。</h3> <h3>  英姿飒爽,奔赴战场。</h3> <h3>  通力协作,谨慎操作。</h3> <h3>  浑身包裹,奋力前行。</h3> <h3>  湘雅附一医院第三批130名勇士于2月8日驰援武汉。</h3> <h3>湘雅二医院第三批130名勇士于2月9日驰援武汉。</h3> <h3>  湘雅三医院第三批130名勇士于2月9日驰援武汉。</h3> <h3>  闻名全国四大医院一齐来支援湖北武汉。</h3> <h3>  来自五湖四海的全国各地医务人员奔赴武汉湖北战场。</h3> <h3>  医护人员整休,让人泪目。</h3> <h3> 短短十多天,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立,哪有“基建狂魔”,是朴实善良的劳动者不眠不休日夜赶工,创造了“天方夜谭”的不老神话。</h3> <h3>  国家有难,拾荒老人也不忘为国出力。</h3> <h3>  张定宇,55岁,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他撇下感染了肺炎病毒的妻子,拖着患渐冻症的身体,蹒跚地战斗在抗疫第一线,被称为“和死神赛跑的真汉子”,他为抗击新冠肺炎做出了巨大贡献。</h3> <h3>  李文亮,34岁,作为最早预警并奋斗在一线的武汉中心医院的医生,我们的“吹哨人”,工作中不幸感染新肺病毒,医治无效去世。</h3><h3> 他走了,带着满身的疲惫,带着一纸“训诫书”!</h3> <h3>  宋英杰,湖南衡阳衡山人,92年出生,大年初二就奋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连续十九日超负荷工作,因劳累过度,于2月3日猝死殉职。</h3><h3> 他走了,带着他永远定格的28岁的年轻生命!</h3> <h3>  崔志刚,49岁,辽阳朝阳县军管干部,奔赴在朝阳县防控一线,天雪路滑,车子侧翻,壮烈牺牲。</h3><h3> 他走了,带着老兵的冷峻和淳朴的身影!</h3> <h3> (四) 祈 愿</h3><h3> 谁言秋来冬难去?</h3><h3> 天佑中华百姓知。</h3><h3> 政府运筹指挥定,</h3><h3> 医护奋战病患除。</h3><h3> 众志成城兴国力,</h3><h3> 魑魅猖獗亡有时。</h3><h3> 春暖花开同期盼,</h3><h3> 山川异域共和煦。</h3><h3> </h3> <h3> 感谢赏读!</h3><h3> 2020年2月11日作于长沙</h3> <h3>  后记:李兰娟院士说,这次疫情过后,希望国家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高薪留给才德兼备的科研人员、军事人员,控制娱乐圈所谓的“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国家的兴盛要靠教育、科技、医疗。</h3><h3> 为钟南山、李兰娟、军人、医护人员及战斗在一线的所有人点赞!</h3>